一种定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19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3
本申请涉及保温棉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定型机。一种定型机,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的双组热压辊件、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和风冷组件,双组热压辊件和第一压紧组件之间形成有常规冷却区;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之间形成有风冷定型冷却区;风冷组件位于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之间;支架循环传输有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待定型保温棉位于所述第一压片和所述第二压片之间;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位于风冷定型冷却区;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沿待定型保温棉位的传输方向设置。本申请定型机所定型生产的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较好,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了所得保温棉的质量。提升了所得保温棉的质量。提升了所得保温棉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型机


[0001]本申请涉及保温棉加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型机。

技术介绍

[0002]定型机是用于对完成烘干后的保温棉进行定型的设备,通过定型机可控制所生产的保温棉的厚度、克重。保温棉的克重是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定型机的定型质量的优劣影响所生产的保温棉质量。
[000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定型机,包括热压辊组、自然冷却传输辊组,完成烘干后的保温棉在热压辊组的热压辊之间完成热压定型,定型完的保温棉在自然冷却传输辊组的传输下进行室温冷却,室温冷却完成后的保温棉,收卷得成品。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定型机,申请人发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相关技术中的定型机加工得到的成品保温棉定型效果较差,所得成品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较差,影响克重质量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定型机生产的成品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较差,影响克重质量指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型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定型机,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定型机,包括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支架的双组热压辊件、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双组热压辊件和第一压紧组件之间形成有常规冷却区;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之间形成有风冷定型冷却区;所述风冷组件位于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之间;所述支架循环传输有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待定型保温棉位于所述第一压片和所述第二压片之间;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所述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位于风冷定型冷却区;所述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沿待定型保温棉位的传输方向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先常规冷却再风冷定型结合的冷却方法,常规冷却后的保温棉经过第一送风箱、第二送风箱鼓风冷却,可快速且均匀释放定型后保温棉的热量,因此,本申请定型机所定型生产的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较好,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了所得保温棉的质量。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送风箱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第一送风箱位于第一压片的下部,另一第一送风箱也位于第一压片的下部;所述第二送风箱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第二送风箱位于第二压片的上部,另一第二送风箱也位于第二压片的上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且均匀释放定型后保温棉的热量,进而保证所定型生产的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较好,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了所得保温棉的质量。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送风箱连通有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背向第一送风箱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箱连通有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二鼓风机背向第二送风
箱的一端连通有冷却空气输入管;所述冷却空气输入管输入第二送风箱的气体温度控制在

10至35℃;所述第一送风箱鼓吹风方向与待定型保温棉传输方向垂直,第二送风箱鼓吹风方向与待定型保温棉传输方向垂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快速且均匀释放定型后保温棉的热量,改善所得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成品保温棉的质量。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结构相同;以第一压紧组件为例,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两个间隔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根竖向支柱和两根横向支柱,其中一所述横向支柱固定连接于两根竖向支柱之间,且位于第一压片的下部,另一所述横向支柱固定连接于两根竖向支柱之间,且位于第二压片的上部;两个第一支撑架的位于第一压片的上部的所述横向支柱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转动连接于横向支柱;两根竖向支柱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位于第二压片的上部;两个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滑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压辊;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滑杆沿第一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下运动,调整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间距;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对保温棉进行压紧固定,降低在风冷定型冷却区冷却过程中,保温棉发生松散变形的概率,且缩小保温棉发生尺寸形变的幅度,进而保证所得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成品保温棉的质量。
[0015]优选的,所述竖向支柱上设置有红外线测温仪,所述红外线测温仪用于测定经过常规冷却区冷却后的保温棉的温度。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显示经过常规冷却区冷却后的保温棉的温度,进而便于控制风冷定型冷却区的风冷参数,降低保温棉发生松散变形的概率,缩小保温棉发生尺寸形变的幅度,保证所得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成品保温棉的质量。
[0017]优选的,所述当所述红外线测温仪显示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15℃,则保温棉的传输速度为1.0

1.4m/s,第一送风箱鼓吹风风速为4

6m/s,第二送风箱鼓吹风风速为3

6m/s,冷却空气输入管输入第二送风箱的气体为常温。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控制风冷定型冷却区的风冷参数,降低保温棉发生松散变形的概率,缩小保温棉发生尺寸形变的幅度,保证所得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成品保温棉的质量。
[0019]优选的,当所述红外线测温仪显示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15℃且<30℃,则保温棉的传输速度为0.8

1.2m/s,第一送风箱鼓吹风风速为6

8m/s,第二送风箱鼓吹风风速为4

6m/s,冷却空气输入管输入第二送风箱的气温为0

4℃。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控制风冷定型冷却区的风冷参数,降低保温棉发生松散变形的概率,缩小保温棉发生尺寸形变的幅度,保证所得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成品保温棉的质量。
[0021]优选的,所述当所述红外线测温仪显示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30℃,则保温棉的传输速度为0.8

1.0m/s,第一送风箱鼓吹风风速为7

8m/s,第二送风箱鼓吹风风速为5

7m/s,输出气体温度为

4至0℃。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控制风冷定型冷却区的风冷参数,降低保温棉发生松散变形的概率,缩小保温棉发生尺寸形变的幅度,保证所得保温棉的厚度均匀性,整体克重均匀性较佳,提升成品保温棉的质量。
[0023]优选的,所述双组热压辊件包括两个间隔的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的第三压辊、第四压辊;所述第三压辊位于第一压片的下方;所述第四压辊位于第二压片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根竖向支撑柱和两根横向支撑柱,其中一所述横向支撑柱固定连接于两根竖向支撑柱之间,且位于第二压片的下方,另一所述横向支撑柱固定连接于两根竖向支撑柱之间,且位于第一压片的上方;所述第三压辊转动连接于横向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型机,包括支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支架(10)的双组热压辊件(1)、第一压紧组件(2)、第二压紧组件(3)和风冷组件(4),所述双组热压辊件(1)和第一压紧组件(2)之间形成有常规冷却区(5);所述第一压紧组件(2)和第二压紧组件(3)之间形成有风冷定型冷却区(6);所述风冷组件(4)位于第一压紧组件(2)、第二压紧组件(3)之间;所述支架(10)循环传输有第一压片(11)和第二压片(12);待定型保温棉位于所述第一压片(11)和所述第二压片(12)之间;所述风冷组件(4)包括第一送风箱(41)、第二送风箱(42),所述第一送风箱(41)、第二送风箱(42)位于风冷定型冷却区(6);所述第一送风箱(41)、第二送风箱(42)沿待定型保温棉位的传输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箱(4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第一送风箱(41)位于第一压片(11)的下部,另一第一送风箱(41)也位于第一压片(11)的下部;所述第二送风箱(4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第二送风箱(42)位于第二压片(12)的上部,另一第二送风箱(42)也位于第二压片(12)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箱(41)连通有第一鼓风机(411),所述第一鼓风机(411)背向第一送风箱(41)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送风箱(42)连通有第二鼓风机(421);所述第二鼓风机(421)背向第二送风箱(42)的一端连通有冷却空气输入管(422);所述冷却空气输入管(422)输入第二送风箱(42)的气体温度控制在

10至35℃;所述第一送风箱(41)鼓吹风方向与待定型保温棉传输方向垂直,第二送风箱(42)鼓吹风方向与待定型保温棉传输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组件(2)、第二压紧组件(3)结构相同;以第一压紧组件(2)为例,所述第一压紧组件(2)包括两个间隔的第一支撑架(20),所述第一支撑架(20)包括两根竖向支柱(21)和两根横向支柱(22),其中一所述横向支柱(22)固定连接于两根竖向支柱(21)之间,且位于第一压片(11)的下部,另一所述横向支柱(22)固定连接于两根竖向支柱(21)之间,且位于第二压片(12)的上部;两个第一支撑架(20)的位于第一压片(11)的上部的所述横向支柱(2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压辊(23),所述第一压辊(23)转动连接于横向支柱(22);两根竖向支柱(21)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211),第一滑杆(211)位于第二压片(12)的上部;两个第一支撑架(20)的第一滑杆(21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压辊(24);所述第一滑杆(211)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25);所述第一气缸(25)驱动第一滑杆(211)沿第一支撑架(20)的长度方向上下运动,调整第一压辊(23)和第二压辊(24)的间距;所述第一气缸(25)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架(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万康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