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14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包括收纳箱、捕捉网板、加料斗和布料盒,所述收纳箱的正上方通过连接架设有捕捉网板,所述捕捉网板的上方设有布料盒,所述布料盒的顶端中部设有加料斗,所述布料盒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所述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且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的底端通过定量头与布料盒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捕捉网板通过连接架设在收纳箱的正上方,收纳箱空间深,可以容易蛙量较大,当捕捉网板上的蛙较多时,会陆续落入收纳箱内,而且不易爬出,通过其有效解决了容量问题,且收纳箱质地轻,在其两端设有把手,方便手提携带和搬运,在布料盒的上方设有加料斗,在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在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在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捕蛙装置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稻田养蛙捕蛙装置用以对稻田蛙进行捕捉,稻蛙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新模式,在同一块稻田中既能种稻也能养青蛙,实现稻蛙双丰收,养殖环境优越,只需要开挖水沟,水温稳定,就可以进行青蛙养殖;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9914876U的授权专利(石蛙捕捉框):包括框架主体,还包括能够沿框架主体上下滑动的地形定型棒,所述地形定型棒有两根以上、围绕框架主体依次竖直设置。本申请中的石蛙捕捉框可根据地面形状、起伏,自动调整地形定型棒使其与地面接触,让石蛙在框内无处可逃;防止捕捉石蛙时,造成待捕捉石蛙或其他石蛙受伤,影响销售;使用方便,捕捉效率高,大大节省了捕捉时间和劳动力;防止待捕捉的石蛙四处逃散,影响其他躲在板下的石蛙,从而引起整个蛙池的石蛙乱窜,可以做到按需、定量捕捉;
[0004]目前阶段的捕蛙装置采用套网、编织笼或扁平筛居多,套网在稻田容易缠绕,网容易破,而且容易缠绕各自秸秆,后续清理较为麻烦,编织笼和扁平筛均是容量太低,需要较多的编织笼或扁平筛配合使用,提高了成本,且较多的编织笼或扁平筛携带不够方便,需要介质车载设备,但稻田内又很难使用交通工具,导致需要人工搬运,较为浪费时间,且费力;大都诱捕需要提前人工加入诱捕料,当诱捕料被吃完后将无法诱捕,无法持续进行自动供料,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采用套网、编织笼或扁平筛居多,套网在稻田容易缠绕,网容易破,而且容易缠绕各自秸秆,后续清理较为麻烦,编织笼和扁平筛均是容量太低,需要较多的编织笼或扁平筛配合使用,提高了成本,且较多的编织笼或扁平筛携带不够方便,需要介质车载设备,但稻田内又很难使用交通工具,导致需要人工搬运,较为浪费时间,且费力;大都诱捕需要提前人工加入诱捕料,当诱捕料被吃完后将无法诱捕,无法持续进行自动供料,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包括收纳箱、捕捉网板、加料斗和布料盒,所述收纳箱的正上方通过第一连接架设有捕捉网板,所述捕捉网板的上方设有布料盒,所述布料盒的顶端中部设有加料斗,所述布料盒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所述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且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的底端通过定量头与布料盒连接。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箱的两端均设有把手,所述收纳箱设为塑料结构,质地较轻,所述第一连接架呈倒L型结构,L边分别与收纳箱内侧壁和捕捉网板的端部连接。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布料盒包括分料腔和排料头;
[0009]所述分料腔呈斜坡状,由中至端部向下倾斜,多个所述排料头均匀设在布料盒的底部。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箍架,所述箍架箍紧在定量筒上,且箍架通过加固架与连接杆连接。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设在两个第二支撑架之间的末端,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通过销杆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加固杆与收纳箱连接。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箱的一侧通过耳架设有可收拢控制的第二连接架,且第二连接架通过与耳架铰接的锁杆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技术的捕捉网板通过第一连接架设在收纳箱的正上方,收纳箱空间深,可以容易蛙量较大,当捕捉网板上的蛙较多时,会陆续落入收纳箱内,而且不易爬出,通过其有效解决了容量问题,且收纳箱质地轻,在其两端设有把手,方便手提携带和搬运。
[0015]2、该技术设有布料盒,在布料盒的上方设有加料斗,在加料斗的底部设有定量筒,定量筒通过定量头与布料盒连接,且布料盒位于捕捉网板的上方,在布料盒的底部设有多个排料头,使其可以定时向捕捉网板上加料,使诱捕过程可以无人状态持续进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布料盒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收纳箱的侧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A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把手;2、收纳箱;3、第一连接架;4、捕捉网板;5、第一支撑架;6、加固杆;7、连接杆;8、加料斗;9、布料盒;10、排料头;11、第二支撑架;12、第二连接架;13、分料腔;14、加固架;15、箍架;16、定量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包括收纳箱2、捕捉网板4、加料斗8和布料盒9,收纳箱2的正上方通过第一连接架3设有捕捉网板4,捕捉网板4的上方设有布料盒9,布料盒9的顶端中部设有加料斗8,布料盒9通过第一支撑架5固定,加料斗8的底部设有定量筒16,且加料斗8的底部设有定量筒16的底端通过定量头与布料盒9连接。
[0024]通过捕捉网板4用以对稻田蛙进行诱捕,通过收纳箱2可以增大收集稻田蛙的量,通过加料斗8方便将诱捕料加入定量筒16内,通过定量筒16可以对排出的诱捕料进行定量,并通过布料盒9均匀分布后排入到捕捉网板4上。
[0025]进一步,收纳箱2的两端均设有把手1,收纳箱2设为塑料结构,质地较轻,第一连接架3呈倒L型结构,L边分别与收纳箱2内侧壁和捕捉网板4的端部连接,通过把手1方便对收纳箱2进行携带,通过第一连接架3方便捕捉网板4的安装。
[0026]进一步,布料盒9包括分料腔13和排料头10;
[0027]分料腔13呈斜坡状,由中至端部向下倾斜,多个排料头10均匀设在布料盒9的底部,此种设计的分料腔13可以将进入的诱捕料均匀分布至其底部的排料头10处。
[0028]进一步,还包括箍架15,箍架15箍紧在定量筒16上,且箍架15通过加固架14与连接杆7连接,通过箍架15可以对定量筒16进行架高固定。
[0029]进一步,连接杆7设在两个第二支撑架11之间的末端,第二支撑架1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5通过销杆连接,连接杆7通过加固杆6与收纳箱2连接。进一步,收纳箱2的一侧通过耳架设有可收拢控制的第二连接架12,且第二连接架12通过与耳架铰接的锁杆锁紧固定,第二连接架12的一端与连接杆7连接,通过此种设计的第二连接架12方便安装拆卸和收拢,减小收纳空间。
[0030]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诱捕料统一加入加料斗8内,并排入定量筒16内收集,通过定量筒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包括收纳箱(2)、捕捉网板(4)、加料斗(8)和布料盒(9),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2)的正上方通过第一连接架(3)设有捕捉网板(4),所述捕捉网板(4)的上方设有布料盒(9),所述布料盒(9)的顶端中部设有加料斗(8),所述布料盒(9)通过第一支撑架(5)固定,所述加料斗(8)的底部设有定量筒(16),且加料斗(8)的底部设有定量筒(16)的底端通过定量头与布料盒(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2)的两端均设有把手(1),所述收纳箱(2)设为塑料结构,质地较轻,所述第一连接架(3)呈倒L型结构,L边分别与收纳箱(2)内侧壁和捕捉网板(4)的端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养蛙用便携式捕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盒(9)包括分料腔(13)和排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欢欢梁正其李沁瑾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