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升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95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坡道升降器,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上层板的底部和下层板的上部均横向设置有方管,上下层的所述方管之间交错布置,所述下层板两侧的后方铰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与上层板铰接,所述下层板底部的后方设置有滚轮,所述下层板的前部设置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中通过升降机构设置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上层板和下层板铰接,另配液压缸而构成的一个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升降坡道,在针对施工现场的各种部署需要,设置的升降的坡道可以大大的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该坡道是可移动式且重复利用的,后期不需要拆除,人工成本低,运作方便。运作方便。运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坡道升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现场设备
,尤其涉及坡道升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部署的需要,往往会存在过路电缆、过路消防水管、敞口后浇带以及高低台阶等设施,从而阻碍物料小车的前进,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做法一般是:
[0003]1.在物料小车过往之处,进行铺模板、垫方木的操作,形成坡道;
[0004]2.在高地台阶处,往往进行砌筑砖墙,并浇筑混凝土填充,形成坡道;
[0005]3.在施工电梯人行通道处,往往进行焊接钢架,铺设钢板等,形成坡道;
[0006]种种情况,使得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的大量浪费,而且斜坡的建设都是一次性的,后期还需拆除,人工成本很高。因此本技术提出坡道升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坡道升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施工现场劳动车经过,从而建造固定的坡道,进而大量浪费施工现场材料,造成人工成本很高的问题。
[0008]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坡道升降器,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上层板的底部和下层板的上部均横向设置有方管,上下层的所述方管之间交错布置,所述下层板两侧的后方铰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与上层板铰接,所述下层板底部的后方设置有滚轮,所述下层板的前部设置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中通过升降机构设置有万向轮。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支撑臂、支撑副臂、联动臂、连接块、滑块和连杆,所述支撑臂的前端通过转轴与升降槽前端的内壁铰接,支撑臂的后端一体化设置有支撑副臂,万向轮设置在支撑副臂的底部,所述联动臂的前端铰接在支撑臂两侧的后端,所述支撑臂两侧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联动臂转角过大的角度限位部,所述联动臂的后端铰接有连接块,所述升降槽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联动块的两侧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后方设置有连杆,连杆通过第二液压缸驱动。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联动臂的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所述万向轮的收纳腔室,所述收纳腔室的宽度大于万向轮的宽度。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铰接点的前部设置有前坡,所述前坡也与上层板和下层板铰接轴铰接。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的长度相同。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该装置是由上层板和下层板铰接,另配液压缸而构成的一个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
升降坡道,在针对施工现场的各种部署需要,设置的升降的坡道可以大大的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该坡道是可移动式且重复利用的,后期不需要拆除,人工成本低,运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侧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万向轮的升降机构放大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升降机构装配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升降机构俯视放大图。
[0019]其中:1、上层板;2、下层板;3、方管;4、第一液压缸;5、滚轮;6、升降槽;7、升降机构;8、万向轮;9、支撑臂;10、支撑副臂;11、联动臂;12、连接块;13、滑块;14、连杆;15、转轴;16、角度限位部;17、滑槽;18、第二液压缸;19、收纳腔室;20、前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根据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方案实现:坡道升降器,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所述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上层板1的底部和下层板2的上部均横向设置有方管3,上下层的所述方管3之间交错布置,坡道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运输物料的劳动车避开过路管网或者是增加高低台阶的衔接点,针对对象主要是满载的劳动车,所以坡道的承重强度需要有一定的需求,而传统的单板无论是木质还是铁质,在受到一定的承压后,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凹陷或者弯曲,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影响劳动车的平稳行进,另一方面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坡道板体的承压力度需要有一定的保证,在该实施例中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通过横向设置有方管3,方管3作为板体的加强筋,并且是横向布置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板体的承压力度;再者,交错布置的方管3可以在上层板1和下层板2收合时,相互穿插,可以时坡道折叠,形成一个平面。
[0022]所述下层板2两侧的后方铰接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输出端与上层板1铰接,所述下层板2底部的后方设置有滚轮5,所述下层板2的前部设置有升降槽6,所述升降槽6中通过升降机构7设置有万向轮8。
[00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下层板2上设置有滚轮5和万向轮8,使其可以转换工作区域,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坡道在工作时,升降机构7带动万向轮8收缩到装置内部,这时坡道的前部和后方的两个滚轮5着地,因为坡道前部是一个整面,而并非是一点,所以坡道不会随意移动,稳固性会较好,如若场地湿滑,可以在坡道前部下方的着地面上设置橡胶垫层,同时设置防滑纹,这样即可更加稳固;在需要转换场地时,启动升降机构7,驱动万向轮8放下,从而由原来的坡道底面着地变为万向轮8着地,这时便可以推动坡道移走。升降机构7具体的结构如下:
[0024]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有支撑臂9、支撑副臂10、联动臂11、连接块12、滑块13和连杆14,所述支撑臂9的前端通过转轴15与升降槽6前端的内壁铰接,支撑臂9的后端一体化设置有支撑副臂10,万向轮8设置在支撑副臂10的底部,所述联动臂11的前端铰接在支撑臂9两侧的后端,所述支撑臂9两侧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联动臂11转角过大的角度限位部
16,所述联动臂11的后端铰接有连接块12,所述升降槽6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滑槽17,所述联动块12的两侧通过滑块13与滑槽17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2的后方设置有连杆14,连杆14通过第二液压缸18驱动。
[0025]所述联动臂11的内部设置有用以容纳所述万向轮8的收纳腔室19,所述收纳腔室19的宽度大于万向轮8的宽度。
[0026]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7的运作过程如下:通过启动第二液压缸18带动连杆14往前移动,从而推动连接块12在滑槽17上向前水平移动,又由于支撑臂9的前端与升降槽6前端的内壁铰接,联动臂11的前端与支撑臂9的后端铰接,联动臂11的后端又与连接块12铰接,并且三者长度又是固定的,所以向前移动的移动块12就会带动支撑副臂10往下运动,从而将万向轮8展开,在此结构中支撑臂9两侧的后端设置有角度限位部16,在联动臂11转动到极限角度后,便被角度限位部16限位,这时的转角即为最大转角,同时万向轮8也完全展开;在收纳万向轮8时,收缩第二液压缸18,通过上述联动结构,驱动万向轮8收纳到收纳腔室19中,完成收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坡道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所述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上层板(1)的底部和下层板(2)的上部均横向设置有方管(3),上下层的所述方管(3)之间交错布置,所述下层板(2)两侧的后方铰接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输出端与上层板(1)铰接,所述下层板(2)底部的后方设置有滚轮(5),所述下层板(2)的前部设置有升降槽(6),所述升降槽(6)中通过升降机构(7)设置有万向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有支撑臂(9)、支撑副臂(10)、联动臂(11)、连接块(12)、滑块(13)和连杆(14),所述支撑臂(9)的前端通过转轴(15)与升降槽(6)前端的内壁铰接,支撑臂(9)的后端一体化设置有支撑副臂(10),万向轮(8)设置在支撑副臂(10)的底部,所述联动臂(11)的前端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宝廖正王慈慈李翔陈涛高翔蔡柯魏洁孙天池董浩王百祺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