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监测装置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台风灾害后,需要使用无人机监测装置对于电力设施进行监测,而电线杆是否倾倒,导线是否压断、导线上是否有悬浮物以及导线是否被树木压住都会影响电力设施的使用,因此需要无人机监测装置进行灾后监测。
[0003]现有技术的无人机监测装置主要包括中心圆台、飞行翼、扇叶体、第一电机和摄像头,使用时,在飞行翼和扇叶体以及第一电机的作用下,使其飞行至指定位置,进而使用摄像头对指定位置进行摄像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进而进行识别和判断。
[0004]但是在对图像成型识别过程中,由于无人机在高处,因此无法精准判断导线是否被倾倒的树木压住或者导线是否被压断,此时需要无人机降落至地面进行全方位观察,但是由于受灾区的环境较为恶劣,地面不平整,无人机降落容易发生晃动,且容易发生位置,进而影响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包括中心圆台(1)和摄像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台(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飞行翼(3),三个所述飞行翼(3)在中心圆台(1)的外表面呈等距圆周排列,所述飞行翼(3)的外表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体(5),所述飞行翼(3)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框(6),所述扇叶体(5)设置在圆形框(6)的内部,所述中心圆台(1)与摄像头(2)之间设置有便捷调节装置(8),所述中心圆台(1)的底部与飞行翼(3)的底部设置有同一个安全固定装置(7),三个所述飞行翼(3)之间设置有稳固防断装置(9);所述安全固定装置(7)包括第一圆槽(71)和钻地结构(79),所述第一圆槽(71)开设在中心圆台(1)的顶部,所述第一圆槽(7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72),所述中心圆台(1)的外表面底部开设有第二圆槽(73),所述第二电机(7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4),所述第一螺纹杆(74)设置在第二圆槽(73)的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7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筒(75),所述第一螺纹筒(75)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抵触板(76),所述抵触板(76)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77),所述第一限位杆(77)的外表面顶端与中心圆台(1)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翼(3)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燕尾滑杆(78),所述燕尾滑杆(78)的燕尾端滑动连接有圆筒体(710),所述圆筒体(710)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11),所述连接板(71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触地块(713),所述触地块(713)由多个尺寸不同的半圆块组成,所述燕尾滑杆(78)的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712),所述复位弹簧(712)的两端分别与飞行翼(3)的外表面底部和圆筒体(710)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地结构(79)包括第三电机(791),所述第三电机(791)与飞行翼(3)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79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杆(792),所述辅助杆(792)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滑槽(793),两个所述矩形滑槽(79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燕尾滑块(794),两个所述燕尾滑块(79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竖板(79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板(79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形块(796),所述圆形块(796)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钻地杆(797),所述钻地杆(797)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刃片,所述钻地杆(797)的底端呈尖刺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捷调节装置(8)包括圆形杆(81),所述圆形杆(81)的外表面底端与中心圆台(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杆(81)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圆板(82),所述连接圆板(82)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带孔圆框(83),所述带孔圆框(83)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84),所述第四电机(8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85),所述第一转动杆(85)远离第四电机(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框(8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在台风灾害后电线杆和树木倾倒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框(86)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五电机(87),所述第五电机(8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陶晰,夏云峰,劳全,赖叶茗,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