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90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为在提高充电深度时的dQ/dVvsV曲线中在4.55V附近具有较宽峰的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或者,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使用如下正极活性物质:在充电电压为4.6V以上且4.8V以下,充电深度为0.8以上且低于0.9的情况下也不成为H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esearch and design”,Acta Cryst.,(2002)B58 364

369.[非专利文献5]Rasband,W.S.,ImageJ,U.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aryland,USA,http://rsb.info.nih.gov/ij/,1997

2012.[非专利文献6]Schneider,C.A.,Rasband,W.S.,Eliceiri,K.W.”NIH Image to ImageJ:25years of image analysis”.Nature Methods 9,671

675,2012.[非专利文献7]Abramoff,M.D.,Magelhaes,P.J.,Ram,S.J.”Image Processing with ImageJ”.Biophotonics International,volume 11,issue 7,pp.36

42,2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锂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以及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包含镁、镍和铝的钴酸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碳,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STEM

EDX线分析中,与镁的分布相比,铝的分布包括出现在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到更深处的区域,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如下特性:当利用锂金属对电极充电时在充电状态下通过利用CuKα1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分析时,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X射线衍射图案至少在2θ=19.30
±
0.20
°
处具有第一峰且在2θ=45.55
±
0.10
°
处具有第二峰,并且,所述充电状态是在包括如下步骤的步骤之后获得的:第一步骤,利用所述锂金属对电极对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所述充电在25℃和4.7V下进行;以及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利用所述锂金属对电极在25℃和4.6V下对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充电。2.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以及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包含镁、镍和铝的钴酸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碳,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STEM

EDX线分析中,与镁的分布相比,铝的分布包括出现在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到更深处的区域,并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如下特性:当利用锂金属对电极在45℃和4.6V下充电时在充电状态下通过利用CuKα1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分析时,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X射线衍射图案至少在2θ=19.30
±
0.20
°
处具有第一峰且在2θ=45.55
±
0.10
°
处具有第二峰。3.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以及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包含镁、镍和铝的钴酸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碳,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STEM

EDX线分析中,与镁的分布相比,铝的分布包括出现在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到更深处的区域,并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如下特性:当利用锂金属对电极在25℃和4.7V下充电时在充电状态下通过利用CuKα1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分析时,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X射线衍射图案至少在2θ=19.30
±
0.20
°
处具有第一峰且在2θ=45.55
±
0.10
°
处具有第二峰。4.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以及包括负极活性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丞门马洋平福岛邦宏细海俊介种村和幸挂端哲弥山崎舜平大野敏和三上真弓高桥辰义岛田知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