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箬竹容器苗的轻基质肥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70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培育箬竹容器苗的轻基质肥制备方法。该基质肥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泥炭土10~15份、林表土10~15份、发酵竹剩余物40~50份、菌棒废弃料10~20份、粪肥5~10份、煤渣粉5~10份、膨胀珍珠岩微粒10~15份、交联微晶纤维素的高吸水树脂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轻基质肥原料制作简单、成本低。应用该基质培育的箬竹分株容器苗,其成活率和新竹萌发率高、新鞭萌发能力强、植株生长旺盛。同时该种育苗基质具有质地疏松、质量轻、保水性好和抗崩塌性能优良的特点,便于苗木运输和上山种植。便于苗木运输和上山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育箬竹容器苗的轻基质肥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箬竹容器苗轻基质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箬竹属箬竹多具有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可制作毛笔杆、扫帚柄等,叶片特有的清香使其被广泛制作成食品包装物(粽子)、食品垫盘和茶叶,还可用来加工制造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此外,其笋可制作罐头、包装食用笋等,也为大熊猫的潜在食物源。研究表明,箬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叶片提取物(多糖类化合物、竹叶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等)具有抗氧化、抑菌和抗癌等功效,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粽叶产业以食品包装物、食品垫盘等为主要产品,近年来产值逐年攀升,精深加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箬竹资源开发正逐渐成为竹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0003]CN108164349A公开了一种用于观赏竹栽培的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选用淤泥、笋壳、煤渣粉、鲜猪粪、菜籽饼、松树皮和凹凸棒石黏土/壳聚糖颗粒制作营养基质,制备的营养基质所含酚酸含量低,所培育的竹子生长发育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
[0004]CN105461400A公开了一种筇竹容器育苗用轻基质,该基质采用腐熟树皮和腐殖质土。该轻基质有利于筇竹苗的根系生长以及苗生物量的积累。
[0005]CN107568024A公开了一种凤尾竹轻基质的制备方法,通过玉米芯渣、黄心土陶粒、控释复合肥、林表土、蔗髓混合发酵而成。
[0006]目前,多数粽叶人工林存在品种杂乱、良种缺乏、粽叶性状不稳定、种间差异较大等生产实际问题,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严重制约粽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优质粽叶用箬竹进行无性扩繁,分株容器苗培育能有效提高扩繁效率,保留母株的优良生长性状。但目前,缺乏箬竹容器苗培养基质的报道,同时传统的基质肥利用费用偏高,提高了箬竹容器苗成本,同时传统容器苗所用土壤比例高,增加了容器苗重量,不利于运输和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培育箬竹容器苗的轻基质肥制备方法,促进箬竹容器苗生长,提升基质肥的保水性和抗崩塌性能,便于容器苗运输和上山种植。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9]一种箬竹容器苗培育的轻基质肥,包括重量份数原料如下:泥炭土10~15份、林表土10~15份、发酵竹剩余物40~50份、菌棒废弃料10~20份、粪肥5~10份、煤渣粉5~10份、膨胀珍珠岩微粒10~15份、交联微晶纤维素的高吸水树脂5~10份。
[0010]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育箬竹容器苗的轻基质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将泥炭土、林表土、发酵竹剩余物、菌棒废弃料、粪肥和煤渣粉、膨胀珍珠岩微粒、交联微晶纤维素的高吸水树脂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后,经粉碎机粉碎后过20目筛即得到育苗轻基质肥。
[0012]进一步,发酵竹剩余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3](1)包括竹叶、竹枝、笋壳、竹屑等,其组分种类和重量上无特定比例。
[0014](2)将步骤(1)的物料堆放后,加入重量比0.5%的石灰粉,边混合边浇水,使含水率达到60~70%,覆盖塑料薄膜后发酵30~40d,期间每隔7d里外翻动1次,使其均匀发酵,直至竹剩余物变成深褐色为止。
[0015](3)将步骤(2)处理的深褐色发酵料平铺空地晾晒,直至发酵料含水率在10%以下即可。
[0016]进一步,粪肥制备方法如下:
[0017]1)粪肥组分重量比例98%鸡粪、鸭粪和2%石灰粉,其中,鸡粪、鸭粪无特定比例。
[0018]2)将鸡粪、鸭粪和石灰粉在全光照空地堆积呈小山状,盖塑料薄膜发酵,至内部温度70℃以上维持2d,然后撤膜内外翻料,后覆膜继续发酵,反复操作3次,最后铺开晾晒干燥即可,干燥粪肥的含水率8~10%。
[0019]进一步,菌棒废弃料为食用菌种植后的废弃菌棒,经粉碎机粉碎后铺开晾晒,干燥至含水率8~10%。
[0020]进一步,膨胀珍珠岩微粒制备方法为:
[0021]i.一次球磨:球磨机中放入体积比1:1的膨胀珍珠岩和直径6mm的氧化锆介质球,球磨罐装载量为2/3,450

500r/min球磨1h,出料口收集膨胀珍珠岩粗磨颗粒;
[0022]ii.二次球磨:球磨机中放入体积比1:1上述膨胀珍珠岩粗磨颗粒和直径2mm的碳化硅介质球,球磨罐装载量为2/3,800

1000r/min球磨2h后过20目筛,未过筛的膨胀珍珠岩返回球磨罐,并以碳化硅做为补充介质,使得球磨罐装载量为2/3,继续800

1000r/min球磨至膨胀珍珠岩粉全部过20目,得膨胀珍珠岩精磨颗粒。
[0023]iii.将上述膨胀珍珠岩精磨颗粒置于配制好的表面去粘溶液里,完全浸没,搅拌20min,过滤,得膨胀珍珠岩微粒,65

75℃烘干即可;
[0024]进一步,表面去粘溶液为40%的仲烷基磺酸钠溶液和2%的2,2,4

三甲基

1,3

戊二醇二异丁酸溶液1:1混合而成;
[0025]进一步,交联微晶纤维素的高吸水树脂颗粒制备方法为:
[0026]I.将4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溶于1g:150ml去离子水中,在氮气保护下搅拌30min,加温到40~45℃,再加入引发剂硝酸铈铵和乙二胺四乙酸,搅拌反应10min后加入4.8份甲基丙烯酸,反应15

35min后加入0.1份N

(羟甲基)丙烯酰胺和去离子水等量的微晶纤维素混悬液,再搅拌反应15min,冷却后用体积比1: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进行沉淀分离,干燥得粗接枝物,粗接枝物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10h以除去均聚物,80℃真空干燥后再经粉碎过20目筛即得;
[0027]进一步,微晶纤维素混悬液是将5份微晶纤维素加入1g:30ml去离子水中,在40℃磁力搅拌10min制得;
[0028]进一步,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0.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浓度为0.005mol/L,添加溶液体积比为0.1%~0.2%;
[0029]进一步,一种箬竹容器苗培育的轻基质肥,还包括钢渣微粉10~15份、海泡石纤维10~15份、海藻酸钠5~10份;其中,钢渣微粉粒径不大于0.05mm,比表面积大于550m2/kg。
[0030]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
[0031]1.本专利技术以竹剩余物、食用菌菌棒废弃料为主要原材料,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
率,且生态环保,制备的基质富含有机质、N、P、K等营养元素,所有富含有机质的组成成分均通过腐熟发酵加工而成,养分释放充分,能满足箬竹分株苗木生长所需,在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同时,显著促进苗木生长,缩短育苗期。
[0032]2.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轻基质肥所培育的容器苗具有质量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箬竹容器苗培育的轻基质肥,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数原料如下:泥炭土10~15份、林表土10~15份、发酵竹剩余物40~50份、菌棒废弃料10~20份、粪肥5~10份、煤渣粉5~10份、膨胀珍珠岩微粒10~15份、交联微晶纤维素的高吸水树脂5~10份;制作方法为:将泥炭土、林表土、发酵竹剩余物、菌棒废弃料、粪肥和煤渣粉、膨胀珍珠岩微粒、交联微晶纤维素的高吸水树脂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后,经粉碎机粉碎后过20目筛即得到育苗轻基质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箬竹容器苗培育的轻基质肥,其特征在于:发酵竹剩余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包括竹叶、竹枝、笋壳、竹屑,其组分种类和重量上无特定比例;(2)将步骤(1)的物料堆放后,加入重量比0.5%的石灰粉,边混合边浇水,使含水率达到60~70%,覆盖塑料薄膜后发酵30~40d,期间每隔7d里外翻动1次,使其均匀发酵,直至竹剩余物变成深褐色为止;(3)将步骤(2)处理的深褐色发酵料平铺空地晾晒,直至发酵料含水率在10%以下即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箬竹容器苗培育的轻基质肥,其特征在于:粪肥制备方法如下:1)粪肥组分重量比例98%鸡粪、鸭粪和2%石灰粉,其中,鸡粪、鸭粪无特定比例;2)将鸡粪、鸭粪和石灰粉在全光照空地堆积呈小山状,盖塑料薄膜发酵,至内部温度70℃以上维持2d,然后撤膜内外翻料,后覆膜继续发酵,反复操作3次,最后铺开晾晒干燥即可,干燥粪肥的含水率8~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箬竹容器苗培育的轻基质肥,其特征在于:菌棒废弃料为食用菌种植后的废弃菌棒,经粉碎机粉碎后铺开晾晒,干燥至含水率8~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箬竹容器苗培育的轻基质肥,其特征在于:膨胀珍珠岩微粒制备方法为:i.一次球磨:球磨机中放入体积比1:1的膨胀珍珠岩和直径6mm的氧化锆介质球,球磨罐装载量为2/3,450

500r/min球磨1h,出料口收集膨胀珍珠岩粗磨颗粒;ii.二次球磨:球磨机中放入体积比1:1的上述膨胀珍珠岩粗磨颗粒和直径2mm的碳化硅介质球,球磨罐装载量为2/3,800

1000r/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超艾文胜滕洲杨明孟勇李美群刘玉平何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永州市林业博览园管理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