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68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芯片接收第二芯片器件发送的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为采用第一前向纠错FEC码型编码的数据流;所述第一芯片器件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得到第二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为至少采用所述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编码的级联FEC码流。可见,FEC码型的转换过程得以简化,FEC码型转换时所要耗费的时延及设备功耗都得以减小,从而数据传输效率得以提高。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80095737.7,申请日为2019年05月1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前向纠错(英文: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简称:FEC)码可以为传输中的数据提供纠错保护,从而能够提高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及传输距离。在使用FEC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设备可以采用特定的FEC码型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之后再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则可以采用同样的FEC码型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从而得到原始数据。
[0004]在有些场景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需要转换FEC码型。例如,为了适应高速率和/或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当原有数据传输接口采用的原有FEC码型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时,需要对FEC码型进行转换,使得原有的FEC码型被替换为一种更高增益的FEC码型。但是,FEC码型的转换过程往往会增大数据传输过程的时延以及数据传输设备的功耗,从而影响到数据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以简化数据传输时FEC码型的转换过程,从而减小FEC码型转换时所要耗费的时延及设备功耗,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芯片接收第二芯片发送的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为采用第一前向纠错FEC码型编码的数据流;所述第一芯片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得到第二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为至少采用所述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编码的级联FEC码流;所述第一芯片向第三芯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流。可见,对于第二芯片向第一芯片发送的采用第一FEC码型编码的第一数据流,第一芯片可以不必先采用第一FEC码型对第一数据流进行解码再将原始数据重新编码成更高增益的FEC码型,而是可以在第一数据流的基础上至少采用第二FEC码型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从而就可以得到至少由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级联成的第二数据流,以实现更高的增益。因此,FEC码型的转换过程得以简化,FEC码型转换时所要耗费的时延及设备功耗都得以减小,从而数据传输效率得以提高。
[0007]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FEC码型具体为:RS码、BCH码、Staircase码、LDPC码、Turbo码或TPC。可见,第一芯片可以支持在多种不同的第一FEC码型的基础上编码得到级联FEC码。
[0008]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FEC码型具体为:BCH码、RS码、Staircase码、LDPC码、Turbo码或TPC。可见,第一芯片
可以支持按照多种不同的第二FEC码型在第一FEC码型的基础上编码得到级联FEC码。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形成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芯片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发成n条第三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同一个码字块的数据被分发到不同的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所述第一芯片分别对所述多条第三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形成所述第二数据流。可见,第一数据流中同一个码字块中的数据可以被编码到第二数据流中多个不同的码字块中,从而使得级联FEC码具有更强的纠错能力。
[00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识别出来的k个码字块被分发到n条第三数据流中,每一条所述第三数据流中属于所述k个码字块的数据被编码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一个码字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中k个码字块所包含的全部数据量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n个码字块所包含的有效载荷数据量相等。可见,由于n个第二码字块中的有效载荷即是k个码字块中的全部数据,因此,这n个第二码字块就可以直接按照第二FEC码型和第一FEC码型解码成原始数据,这样便于在同一个芯片上进行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的解码操作。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中的数据按照FEC符号块进行分发,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同一个FEC符号块的数据被编码在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同一个码字块中。可见,第一芯片可以以符号块为粒度对第一数据流进行分发处理。
[00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中的数据按照比特流进行分发,所述第三数据流中的数据按照比特流进行编码。可见,第一芯片可以以比特为粒度对第一数据流进行分发处理。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位于第一数据传输设备内,所述第三芯片位于第二数据传输设备内,所述第一芯片为电芯片,所述第二芯片为采用以太网接口的器件,所述第三芯片为电芯片。可见,第一数据传输设备可以通过电芯片将采用以太网接口的器件输出的第一FEC码型的第一数据流编码成至少由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级联成的第二数据流再发送给第二数据传输设备,从而实现第一数据传输设备与第二数据传输设备之间通过级联FEC码来进行数据传输。
[0014]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流在所述第二芯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通过具有干扰的物理链路进行传输。可见,对于在具有干扰的物理链路中传输时产生了误码的第一数据流,第一芯片可以在不对第一数据流进行解码纠错的情况下直接对第一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形成级联的第二数据流。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芯片接收第二芯片发送的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为至少采用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编码的级联FEC码流;所述第一芯片对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至少一次解码,形成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为采用所述第一FEC码型编码的数据流;所述第一芯片向第三芯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可见,对于第二芯片向第一芯片发送的至少由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级联而成的第二数据流,第一芯片可以采用除第一FEC码型之外的其他FEC码型对第二数据流进行解
码,形成采用第一FEC码型编码的第一数据流并向第三芯片发送,而不必将第二数据流解码成原始数据之后再重新编码成第一FEC码型的数据流向第三芯片发送。因此,FEC码型的转换过程得以简化,FEC码型转换时所要耗费的时延及设备功耗都得以减小,从而数据传输效率得以提高。
[0016]结合第二方面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FEC码型具体为:RS码、BCH码、Staircase码、LDPC码、Turbo码或TPC。
[0017]结合第二方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置通过物理信道接收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为采用第一前向纠错FEC码型编码的数据流;所述第一装置在不对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解码的基础上,至少采用第二FEC码型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得到第二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流为至少采用所述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编码的级联FEC码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EC码型具体为:里德

所罗门RS码、博斯

乔赫里

霍克文黑姆BCH码、阶梯Staircase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涡轮Turbo码或涡轮乘积码TPC。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FEC码型具体为:BCH码、RS码、Staircase码、LDPC码、Turbo码或TPC。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形成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装置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发成n条第三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同一个码字块的数据被分发到不同的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所述第一装置分别对所述多条第三数据流再进行至少一次编码,形成所述第二数据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识别出来的k个码字块被分发到n条第三数据流中,每一条所述第三数据流中属于所述k个码字块的数据被编码成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一个码字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流中k个码字块所包含的全部数据量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n个码字块所包含的有效载荷数据量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的数据按照FEC符号块为粒度进行分发,所述第一数据流中同一个FEC符号块的数据被编码在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同一个码字块中。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流中的数据以比特为粒度进行分发。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位于同一数据传输设备内,所述第一装置为中继电芯片或光模块中的芯片。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为光模块。10.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为物理层PHY芯片。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置接收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为至少采用第一FEC码型和第二FEC码型编码的级联FEC码流;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至少一次解码,形成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为采用所述第一FEC码型编码的数据流;所述第一装置通过物理信道向第三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EC码型具体为:RS码、BCH码、
Staircase码、LDPC码、Turbo码或TPC。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FEC码型具体为:BCH码、RS码、Staircase码、LDPC码、Turbo码或TPC。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流用于被所述第三装置按照所述第一FEC码型进行解码。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位于第一数据传输设备内,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三装置位于第二数据传输设备内,所述第一装置为电芯片,所述第二装置为电芯片,所述第三装置为采用以太网接口的芯片。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或所述第二装置为中继电芯片或光模块中的电芯片。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或所述第二装置为光模块。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置为物理层PHY芯片。19.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