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63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具体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油藏的地质参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所用地质参数包括顶面构造、底面构造、砂体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流体高压物性、温度和压力。利用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取得气窜通道参数,包括通道类型、厚度,选择含气饱和度大于0.65的气窜通道,并确定这些气窜通道的位置,根据这些气窜通道的参数计算得到总的气窜体积Q,最后优化得到堵剂注入量。该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可准确且快速气窜位置与体积,并可以优化计算出堵剂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油藏CO2驱采收率,测试精度较高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CO2驱油技术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CO2注入油藏可以溶解在原油中,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增加地层能量,能够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但是,在CO2驱油过程中,由于CO2黏度比原油黏度低很多,不利流度比造成的粘性指进导致气体早期突破、生产气油比高,低黏度促使CO2容易进入高渗层,这些原因使矿场驱替效果、经济效益变差;而另一方面,CO2与原油之间的密度差产生重力分离,密度低的气体上浮,只能波及储层上部少部分区域,因此CO2气驱存在粘性指进、重力分异、地层非均质导致的气体窜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封窜措施改善注CO2驱油效果。
[0003]气窜通道的以及窜流体积的对实施封窜措施、指导矿场调堵(驱)药剂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窜流通道的识别主要有示踪剂、测井资料、试井资料方法,其中示踪剂测试结果比较准确,但其价格昂贵,且测试时间较长。而单纯的依靠测井、试井资料识别窜流通道并不准确。常用的堵剂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类比法、生产动态数据法、简化模型法,但这些方法由于没有考虑油藏气窜的实际情况,很容易造成偏差。该偏差会导致注入堵剂不足无法有效封堵,从而达不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而注入过多会对地层产生不必要的破坏,降低采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一般按照注入井近井地带孔隙体积计算堵剂用量,例如按照近井5m范围计算堵剂用量,那么该范围内的孔隙体积为但是该方法只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气窜通道一般位于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是一种不规则的三维形状,目前的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气窜通道在油藏中的实际位置和体积,因此计算出来的堵剂体积也就不准确,导致封堵气窜通道的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和计算结果,选择含气饱和度大于0.65的气窜通道,计算这些气窜通道的总体积,堵剂注入量为0.8

1.5倍气窜通道总体积。
[0007]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08](1)以地震属性为约束,建立研究区的单砂体级别构造模型和层面模型,通过相控约束,建立孔隙度模型,并以孔隙度模拟结果作为第二变量,进行同位高斯协同模拟,建立渗透率模型,采用基于测井曲线的J函数拟合方法建立饱和度模型;
[0009](2)根据CO2驱油藏开发动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根据油藏全区、单井产油量以及全区、单井含水率模拟油藏开发,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油田的动态历史进行比较,保证在拟合误差范围以内,得到拟合后的数值模型。
[0010]所述数值模型的分析方法包括:
[0011]S1、通过拟合后的数值模型对气窜通道进行分析,设置其他参数值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生产动态参数来分析气窜通道特征参数,得到气饱和度大于一定数值的气窜通道的特征参数。
[0012]S2、利用反演得到的每个气窜通道参数,计算得到每个气窜通道体积V。
[0013][0014]其中:
[0015]V为气窜通道体积,其单位为m3;
[0016]A为气窜通道的平面面积,其单位为m2;
[0017]h为每层气窜通道的厚度,其单位为m;
[0018]为储层孔隙度;
[0019]n为气窜层数。
[0020]S3、根据各个油藏气窜通道体积计算总的气窜通道体积Q,根据公式(1

2)计算。
[0021][0022]其中:
[0023]Q为多个气窜通道总体积;
[0024]m为气窜通道个数,将若干个气窜通道加权计算总体积。
[0025]S4、堵剂注入量的确定。
[0026]堵剂注入量是总的气窜通道体积Q的0.8

1.5倍,倍数越大堵住气窜通道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也可能堵住不需要堵的部位,而导致采收率降低,后进行反演。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油藏的地质参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所用地质参数包括顶面构造、底面构造、砂体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流体高压物性、温度和压力。利用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取得气窜通道参数,包括通道类型、厚度,选择含气饱和度大于0.65的气窜通道,并这些气窜通道的位置,根据这些气窜通道的参数计算得到总的气窜体积Q,最后优化得到堵剂注入量。
[002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9]该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可准确且快速气窜位置与体积,并可以优化计算出堵剂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油藏CO2驱采收率,测试精度较高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区块A1CO2驱采收率随堵剂注入量变化曲线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区块A1气窜通道位置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1区块A
1 CO2驱不同堵剂确定方法计算的堵剂注入后的生产气油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和计算结果,选择含气饱和度大于0.65的气窜通道,计算这些气窜通道的总体积,堵剂注入量为0.8

1.5倍气窜通道总体积。
[0036]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37](1)以地震属性为约束,建立研究区的单砂体级别构造模型和层面模型,通过相控约束,建立孔隙度模型,并以孔隙度模拟结果作为第二变量,进行同位高斯协同模拟,建立渗透率模型,采用基于测井曲线的J函数拟合方法建立饱和度模型;
[0038](2)基于实际生产及测试所得的产量与压力数据,考虑多相流体、应力敏感复杂渗流特征,综合运用试井分析(PTA)及不稳定产量分析(RTA)方法,对不同储层及流体条件下的不同类型井进行动态反演,定量获取局部井区储层参数,为历史拟合参数调整提供依据;
[0039](3)根据CO2驱油藏开发动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根据油藏全区、单井产油量以及全区、单井含水率模拟油藏开发,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油田的动态历史进行比较,保证在拟合误差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和计算结果,选择含气饱和度大于0.65的气窜通道,计算这些气窜通道的总体积,堵剂注入量为0.8

1.5倍气窜通道总体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1)以地震属性为约束,建立研究区的单砂体级别构造模型和层面模型,通过相控约束,建立孔隙度模型,并以孔隙度模拟结果作为第二变量,进行同位高斯协同模拟,建立渗透率模型,采用基于测井曲线的J函数拟合方法建立饱和度模型;(2)基于实际生产及测试所得的产量与压力数据,考虑多相流体、应力敏感复杂渗流特征,综合运用试井分析及不稳定产量分析方法,对不同储层及流体条件下的不同类型井进行动态反演,定量获取局部井区储层参数,为历史拟合参数调整提供依据;(3)根据CO2驱油藏开发动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根据油藏全区、单井产油量以及全区、单井含水率模拟油藏开发,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油田的动态历史进行比较,保证在拟合误差范围以内,得到拟合后的数值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O2驱封堵气窜通道堵剂用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模型的分析方法包括:S1、通过拟合后的数值模型对气窜通道进行分析,设置其他参数值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生产动态参数来分析气窜通道特征参数;得到含气饱和度大于一定数值的气窜通道的特征参数;S2、利用反演得到的每个气窜通道参数,计算得到每个气窜通道体积V;其中:V为气窜通道体积,其单位为m3;A为气窜通道的平面面积,其单位为m2;h为每层气窜通道的厚度,其单位为m;为储层孔隙度;n为气窜层数;S3、根据各个油藏气窜通道体积计算总的气窜通道体积Q,根据公式(1

2)计算;其中:Q为多个气窜通道总体积;m为气窜通道个数,将若干个气窜通道加权计算总体积;S4、堵剂注入量的确定;堵剂注入量是总的气窜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芹韦雪刘希明刘伟伟张代森尹相文唐培忠隋文刘福娥王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