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40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按摩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按摩仪,包括:外壳;分别设于所述外壳两侧,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一对腰带金属环;分别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两端,用于对使用者双手进行按摩的一对手部按摩机构;设于一对所述手部按摩机构之间的传动仓;设于所述传动仓上端,用于对使用者腹部进行按摩的腹部按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单机多用,在对腹部进行按摩的同时也能对手部进行按摩,适用于人体多个部位进行按摩,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按摩效果好,增强了使用者的舒适度;该按摩器设置有腰带金属环,通过配上腰带,可解放双手,直接对腹部进行佩戴式揉捏按摩动作。行佩戴式揉捏按摩动作。行佩戴式揉捏按摩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仪


[0001]本技术属于按摩仪
,尤其涉及一种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按摩仪是按摩器升级版,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它拥有多种仿真功能,让您确实体会到针灸、推拿、按摩、锤击、火罐、刮痧、瘦身、免疫调节,排毒,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关节疼痛等多种功能。
[0003]而现有的按摩仪结构和功能性都比较单一,仅适用于对人体单一部位进行按摩,进而导致按摩适用范围较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按摩需求,其次现有的按摩仪按摩效果较差,影响按摩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仪,旨在解决仅适用于对人体单一部位进行按摩,按摩适用范围较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按摩需求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按摩仪,包括:外壳;分别设于所述外壳两侧,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一对腰带金属环;分别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两端,用于对使用者双手进行按摩的一对手部按摩机构;设于一对所述手部按摩机构之间的传动仓;设于所述传动仓上端,用于对使用者腹部进行按摩的腹部按摩机构;及安装于所述传动仓内,用于驱动所述手部按摩机构和所述腹部按摩机构的驱动电机。
[0006]优选地,所述腹部按摩机构包括有: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蜗杆,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内侧,且位于所述蜗杆一侧的第一蜗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蜗轮一侧的双层直齿轮,设置于所述双层直齿轮一端的第一直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直齿轮底部的揉腹盘,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底部,且位于所述揉腹盘外侧的线路板。
[0007]优选地,所述手部按摩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蜗杆远离所述第一蜗轮的一侧的第二蜗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蜗轮顶部的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上方的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外侧,且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按摩辊,设置于所述按摩辊外侧的同步轮,设置于所述按摩辊外侧,且位于所述同步轮外侧的同步带;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侧,且位于所述传动仓外侧的气泵,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上方,且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泵连接的气囊;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内侧,且位于所述双层直齿轮一侧的第二直齿轮。
[0008]优选地,所述揉腹盘包括连接转盘、灯罩、砭石、灯珠、磁石,所述连接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一直齿轮的顶部,所述磁石设置于所述连接转盘的底部,所述灯罩与所述砭石交错分布在所述连接转盘的底部,所述灯珠设置于所述灯罩的内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蜗轮的底部同样设置有所述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蜗轮底部的所述第一直齿轮与所述双层直齿轮下方的卡齿相啮合,所述揉腹盘底部的所述第一直齿轮
与所述双层直齿轮上方的卡齿相啮合。
[0010]优选地,所述按摩辊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按摩辊沿着所述外壳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齿轮的顶部同样设置有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按摩辊通过所述同步带、所述同步轮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砭石的内腔设置有PTC加热片。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可单机多用,在对腹部进行按摩的同时也能对手部进行按摩,适用于人体多个部位进行按摩,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按摩效果好,增强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0014]2、该按摩器设置有腰带金属环,通过配上腰带,可解放双手,直接对腹部进行佩戴式揉捏按摩动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底部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传动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传动仓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揉腹盘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揉腹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按摩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外壳;2、腰带金属环;3、腹部按摩机构;301、揉腹盘;3011、连接转盘;3012、灯罩;3013、砭石;3014、灯珠;3015、磁石;302、蜗杆;303、第一蜗轮;304、双层直齿轮;305、第一直齿轮;306、线路板;4、手部按摩机构;401、按摩辊;402、同步带;403、第一锥齿轮;404、同步轮;405、第二锥齿轮;406、第二蜗轮;407、第二直齿轮;408、气泵;409、气囊;5、驱动电机;6、传动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摩仪,如图1

7所示,包括:外壳1;分别设于外壳1两侧,并与外壳1转动连接的一对腰带金属环2;分别设于外壳1内部两端,用于对使用者双手进行按摩的一对手部按摩机构4;设于一对手部按摩机构4之间的传动仓6;设于传动仓6
上端,用于对使用者腹部进行按摩的腹部按摩机构3;及安装于传动仓6内,用于驱动手部按摩机构4和腹部按摩机构3的驱动电机5。
[0026]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设备时可先通过外界腰带与腰带金属环2来将该设备固定在使用者腹部,之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5来使腹部按摩机构3、手部按摩机构4进行运作,以此来对使用者的腹部、手部进行按摩,从而增加设备的按摩范围,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0027]本技术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3、4所示,腹部按摩机构3包括有:连接于驱动电机5输出端的蜗杆302,设置于传动仓6内侧,且位于蜗杆302一侧的第一蜗轮303,设置于第一蜗轮303一侧的双层直齿轮304,设置于双层直齿轮304一端的第一直齿轮305;连接于第一直齿轮305底部的揉腹盘301,设置于传动仓6底部,且位于揉腹盘301外侧的线路板306。
[0028]在本实施例中,在对使用者腹部进行按摩时可启动驱动电机5,此时蜗杆302便会带动第一蜗轮406进行转动,第一蜗轮303进行转动时会通过第一直齿轮305、双层直齿轮304、第一直齿轮305带动揉腹盘301进行转动,以此来对使用者腹部进行按摩。
[0029]本技术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3、4、7所示,手部按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分别设于所述外壳两侧,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一对腰带金属环;分别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两端,用于对使用者双手进行按摩的一对手部按摩机构;设于一对所述手部按摩机构之间的传动仓;设于所述传动仓上端,用于对使用者腹部进行按摩的腹部按摩机构;及安装于所述传动仓内,用于驱动所述手部按摩机构和所述腹部按摩机构的驱动电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按摩机构包括有: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蜗杆,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内侧,且位于所述蜗杆一侧的第一蜗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蜗轮一侧的双层直齿轮,设置于所述双层直齿轮一端的第一直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直齿轮底部的揉腹盘,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底部,且位于所述揉腹盘外侧的线路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按摩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蜗杆远离所述第一蜗轮的一侧的第二蜗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蜗轮顶部的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上方的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仓外侧,且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按摩辊,设置于所述按摩辊外侧的同步轮,设置于所述按摩辊外侧,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协东林敏捷叶莲环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东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