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郗紫阳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38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涉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中,壳体上设有信号输入端子、信号输出端子、电源输入端子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信号输入端子、电源输入端子设置于壳体左侧,信号输入端子设置于电源输入端子上方;信号输出端子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设置于壳体右侧;控制电路板包括采集模块、处理器和转换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采集模块采集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单比特信号,并通过处理器进行传输,当数字信号为多比特时,采集模块能够自适应地匹配位宽,将多比特的信号转换为单比特信号,以便于将信号传输至电脑等终端;通用性更强,使用更方便。用更方便。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数字信息传输
,具体是指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信系统是用以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现代通信系统主要借助于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或在导引媒体中的传输机理来实现,前者称为无线通信系统后者称为有线通信系统,系统通常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单元组成、完成统一目标的有机整体。
[0003]数字信息传输装置是指将采集到的数字信号传输到电脑上。现有的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只包括一种接口模块,只能进行与一种电脑接口类型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使得传输装置的通用性差,使用不方便。现有的数字信息传输装置还存在不方便固定和散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0004]所以,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只包括一种接口模块,只能进行与一种电脑接口类型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使得传输装置的通用性差,使用不方便。现有的数字信息传输装置还存在不方便固定和散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所述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信号输入端子、信号输出端子、电源输入端子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所述信号输入端子、电源输入端子设置于壳体左侧,所述信号输入端子设置于电源输入端子上方;所述信号输出端子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设置于壳体右侧,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设置于数字显示输出端子上方;
[0007]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采集模块、处理器和转换模块,所述信号输入端子的输出端与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出端子、数字显示输出端子电性连接;
[0008]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固定卡槽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壳体左侧面上设有第一散热区,所述壳体右侧面上设有第二散热区,所述第一散热区与第二散热区呈对称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包括位宽转换单元和电光转换单元,所述位宽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光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光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模块包括光电转换单元、若干电平转换单元和若干接口单元,
所述电平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光电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接口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平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呈对称装设置,所述固定孔呈线性排列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区包括若干呈线性排列的散热圆孔。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信号输入端子、信号输出端子、电源输入端子、数字显示输出端子和控制电路板的配合结构,使得本技术能够将采集模块采集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单比特信号,并通过处理器进行传输,当数字信号为多比特时,采集模块能够自适应地匹配位宽,将多比特的信号转换为单比特信号,以便于将信号传输至电脑等终端;并且转换模块包含多个电平转换单元及多个接口单元,电平转换单元能够将单比特信号的电平转换为与电平转换单元对应的接口单元的电平,并经过接口单元输出,即转换模块实现了传输装置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接口单元的数据传输,便于与现有终端连接,通用性更强,使用更方便;
[0014]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的设置有助于数字信息传输装置进行散热,提高了数字信息传输装置的使用寿命;固定卡槽和固定板的设置,有助于将数字信息传输装置进行固定;本技术操作简便,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的左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中控制电路板的原理框图。
[0019]如图所示:1、壳体,2、控制电路板,3、信号输入端子,4、信号输出端子,5、电源输入端子,6、数字显示输出端子,7、采集模块,8、处理器,9、转换模块,10、固定卡槽,11、固定板,12、固定孔,13、第一散热区,14、第二散热区,15、位宽转换单元,16、电光转换单元,17、光电转换单元,18、电平转换单元,19、接口单元,20、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散热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0022]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所述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包括壳体1和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设置于壳体1中,所述壳体1上设有信号输入端子3、信号输出端子4、电源输入端子5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所述信号输入端子3、电源输入端子5设置于壳体1左侧,所述信号输入端子3设置于电源输入端子5上方;所述信号输出端子4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设置于壳体1右侧,所述信号输出端子4设置于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上方;
[0023]所述控制电路板2包括采集模块7、处理器8和转换模块9,所述信号输入端子3的输出端与采集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模块7的输出端与处理器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8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模块9的输出端分别与
信号输出端子4、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电性连接;
[0024]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固定卡槽10和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上设有若干固定孔12,所述壳体1左侧面上设有第一散热区13,所述壳体1右侧面上设有第二散热区14,所述第一散热区13与第二散热区14呈对称设置。
[0025]所述采集模块7包括位宽转换单元15和电光转换单元16,所述位宽转换单元15的输出端与电光转换单元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光转换单元16的输出端与处理器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6]所述转换模块9包括光电转换单元17、若干电平转换单元18和若干接口单元19,所述电平转换单元18的输入端分别与光电转换单元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接口单元19的输出端与电平转换单元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27]所述固定板11包括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21,所述第一固定板20与第二固定板21呈对称装设置,所述固定孔12呈线性排列于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21上。
[0028]所述第一散热区13包括若干呈线性排列的散热圆孔22。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信息传输装置包括壳体(1)和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设置于壳体(1)中,所述壳体(1)上设有信号输入端子(3)、信号输出端子(4)、电源输入端子(5)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所述信号输入端子(3)、电源输入端子(5)设置于壳体(1)左侧,所述信号输入端子(3)设置于电源输入端子(5)上方;所述信号输出端子(4)和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设置于壳体(1)右侧,所述信号输出端子(4)设置于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上方;所述控制电路板(2)包括采集模块(7)、处理器(8)和转换模块(9),所述信号输入端子(3)的输出端与采集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模块(7)的输出端与处理器(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8)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模块(9)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出端子(4)、数字显示输出端子(6)电性连接;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固定卡槽(10)和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上设有若干固定孔(12),所述壳体(1)左侧面上设有第一散热区(13),所述壳体(1)右侧面上设有第二散热区(14),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爽郗紫阳何广旭李江鹏
申请(专利权)人:郗紫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