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22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改进了通信的灵活性。在认证系统(1)中,基于当用户为了经过入口/出口通道部分(4)(图6)而作出必要的步行动作时在用户周围形成的步行准静电场(HSE),经由FET(11)从检测电极(12)检测作为用户固有模式的活体识别信息的组织信息(D5)和步行活动信息(D7)。通过这种方法,能获得用户固有的高识别水平的信息,而无需对用户的活动有任何限制,也无需任何诸如加密等的特殊处理,由此改进了通信的灵活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并且被优选地应用于例如通过电场发送和接收信息的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通信系统已经适合于使用辐射场(无线电波)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例如在移动电话之间,以及通过电磁感应发送和接收信息,例如在车站的检票和收票机上提供的数据读/写器里的线圈和IC卡的线圈之间。近年来,已经提出了一种通信系统,如下表1所示,具有适合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人体侧通信设备和用户附近的装备(equipment)侧通信设备。在这些通信系统中,通过人体侧通信设备的电极向人体施加交流电压,结果,通过使用在人体侧的通信设备的电极和装备侧的通信设备的电极之间介入的人体作为媒介的电容的作用,导致在装备侧通信设备的电极上的静电感应现象。利用静电感应现象,发送和接收信息(例如,参见非专利文件1)。 表1 除了表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已经提出了许多适于发送和接收信息的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利用通过使用在发送和接收电极之间介入的人体作为媒介的电容的作用在接收电极上所导致的静电感应现象来发送和接收信息(见专利文件1到9和非专利文件2到5)。国际专利申请的国家公开No.11-509380专利No.3074644日本专利公开No.10-228524日本专利公开No.10-229357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08803日本专利公开No.2000-224083日本专利公开No.2001-223649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08803日本专利公开No.2002-9710因特网<URLhttp//www.mew.co.jp/press/0103/0103-7.htm>(于2003年1月20日检索)“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Human Body Used as Transmission Line”by Keisuke Hachisuka,Anri Nakata,Kenji Shiba,Ken Sasaki,Hiroshi Hosaka and Kiyoshi Itao(Tokyo University);March 1,2002(Collected Papers for Academic Lectures on Micromechatronics,Vol.,2002,Spring,pp.27-28)(“用人体作为传输线的信息通信设备的开发”,Keisuke Hachisuka,Anri Nakata,Kenji Shiba,Ken Sasaki,Hiroshi Hosaka和Kiyoshi Itao(东京大学),2002年3月1日,(微机电技术学术讲座论文集,Vol.,2002,春季,pp.27-28))“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in Organism”by Anri Nakata,Keisuke Hachisuka,Kenji Shiba,Ken Sasaki,Hiroshi Hosaka andKiyoshiItao(Tokyo University);2002(Collected Papers for Academic Lecturesfor Japan Society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Conference,Spring,p.640)(“有机体内通信系统的开发”,Anri Nakata,Keisuke Hachisuka,Kenji Shiba,Ken Sasaki,Hiroshi Hosaka和Kiyoshi Itao(东京大学);2002(日本精密工程协会会议学术讲座论文集,春季,p.640)) “Review on Modeling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Human Body as Transmission Line”by Katsuyuki Fujii(Chiba University),KoichiDate(Chiba University),Shigeru Tajima(Sony Compmer Science Laboratories,Inc.);March 1,2002(Technical Reports by The Institute of Image Information andTelevision Engineers Vol.26,No.20,pp.13-18)(“利用人体作为传输线的通信系统建模的评论”,Katsuyuki Fujii(千叶大学),Koichi Date(千叶大学),ShigeruTajima(索尼有限公司,计算机科学实验室);2002年3月1日(图像信息和电视工程学院技术报告,Vol.26,No.20,pp.13-18))“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Human Body Used as Transmission Line”by Keisuke Hachisuka,Auri Nakata,Kento Takeda,Ken Sasaki,Hiroshi Hosaka,Kiyoshi Itao(Graduate School ofScience of New Region Creation,Tokyo University)and Kenji Shiba(Science andEngineering Course,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March 18,2002(Micromechatronics Vol.46;No.2;pp.53-64)(“以人体作为传输线的信息通信设备的开发”,Keisuke Hachisuka,Auri Nakata,Kento Takeda,Ken Sasaki,Hiroshi Hosaka,Kiyoshi Itao(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新科学研究院)和KenjiShiba(东京理工大学,科学和工程学);2002年3月18日(微机电技术Vol.46;No.2;pp.53-64))在这些具有这样构造的通信系统中,因为使用在发送和接收电极之间介入的人体作为媒介的电容的作用是物理作用的前提,所以电极间通信的通信强度依赖于电极的面积。此外,因为使用在发送和接收电极之间介入的人体作为媒介的电容的作用是物理作用的前提,所以例如当把发射电极安装在人的右腕时,除了从人的右腕到指尖的方向外,物理上不可能有其它方向的通信。当发送电极被安装在人的胸部附近时,除了从人的胸部向前的方向外,物理上不可能有其它方向的通信。如上所述,在通信系统中,因为使用在发送和接收电极之间介入的人体作为媒介的电容的作用是物理作用的前提,所以存在一个问题,即通信的方向受被安装在人体上的电极的位置所限制,又存在一个问题,即因为通信强度依赖于电极面积,所以通信中的自由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上述问题而作出本专利技术,并提出了一种能增强通信中自由度的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认证系统中包括通过准静电场发送和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认证系统,包含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用来通过准静电场发送和接收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包含:活体有机体信息产生装置,用来产生人体特有的活体有机体信息;以及带电感应装置,用来通过产生根据活体有机体信息而调制的准静电场来使人体带电;以及所述接收设备包含:解调装置,用来基于人体的带电状况的变化而解调活体有机体信息;以及识别装置,用来基于活体有机体信息来识别人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滝口清昭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