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20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逆变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包括逆变器本体和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前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连接框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逆变器本体置于连接框、限位板以及背板组成的容纳空间,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逆变器本体下方的接线连接件穿过连接框的底部,连接框的底部设置有接线连接件的保护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不仅适用于室内环境安装,也能在室外环境安装。境安装。境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和照明等。
[0003]由于逆变器的安装环境比较多样,室内环境下使用的逆变器通常没有在接线连接处设置防护结构,不具有防护作用,不适合在室外环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不仅适用于室内环境安装,也能在室外环境安装。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包括逆变器本体和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前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连接框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逆变器本体置于连接框、限位板以及背板组成的容纳空间,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逆变器本体下方的接线连接件穿过连接框的底部,连接框的底部设置有接线连接件的保护组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双向螺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夹板,两个第一双向螺杆分别位于U型夹板的两侧,两个U型夹板分别与连接框的底部滑动连接,U型夹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凸耳,第一双向螺杆的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两个U型夹板的凸耳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逆变器下方的接线连接件穿过通孔延伸至连接框的下方,两个U型夹板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上开设有与连接线相适配的弧形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双向螺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均与逆变器本体滑动连接,第二双向螺杆的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弧形板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后侧面固定安装有卡环,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卡环相适配的缺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固定片,固定片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框与固定片相适配的凹槽。
[001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接线连接件的保护组件对接线连接件以及连接线进行保护,使逆变器不仅适用于室内环境安装,也能在室外环境安装;逆变器通过安装件进行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上视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
逆变器本体;2

连接框;3

限位板;4

背板;
[0020]11

卡环;12

固定片;13

安装孔;14

接线连接件;21

U型夹板;22

凸耳;23

第一双向螺杆;24

挡板;25

弧形槽;26

通孔;27

弧形板;28

第二双向螺杆;29

凹槽;41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参阅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包括逆变器本体1和连接框2,所述连接框2的前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连接框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4,逆变器本体1置于连接框2、限位板3以及背板4组成的容纳空间,所述背板4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逆变器本体1下方的接线连接件14穿过连接框2的底部,连接框2的底部设置有接线连接件14的保护组件。
[0023]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接线连接件14的保护组件对接线连接件14以及连接线进行保护,使逆变器不仅适用于适用于室内环境安装,也能在室外环境安装;逆变器通过安装件进行安装,使用方便。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双向螺杆2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夹板21,两个第一双向螺杆23分别位于U型夹板21的两侧,两个U型夹板21分别与连接框2的底部滑动连接,U型夹板2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凸耳22,第一双向螺杆23的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两个U型夹板21的凸耳22螺纹连接。
[0025]在实际使用中,连接框2通过安装件安装后,将连接线与逆变器本体1下方的接线连接件14进行连接后,转动两个第一双向螺杆23,带动两个U型夹板21相互靠近,直到两个U型夹板21的端部接触,连接线与接线连接件14的连接处置于两个U型夹板21之间,能够减少连接线与接线连接件14的连接处受到碰撞。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框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6,逆变器下方的接线连接件14穿过通孔26延伸至连接框2的下方,两个U型夹板21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挡板24,挡板24上开设有与连接线相适配的弧形槽25。
[0027]在实际使用中,当两个U型夹板21的端部接触时,两个挡板24的边缘相互接触,连接线置于两个弧形槽25相对组成的走线孔内。U型夹板21的上边缘、U型夹板21的端部、挡板
24的边缘以及弧形槽25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橡胶垫,加强U型夹板21与连接框2之间、U型夹板21与U型夹板21之间、挡板24与挡板24之间以及挡板24与连接线之间的密封性,具有防水和防尘的作用。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双向螺杆28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板27,两个弧形板27均与逆变器本体1滑动连接,第二双向螺杆28的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弧形板27螺纹连接。
[0029]在实际使用中,当逆变器需要安装在杆状物或柱状物上时,旋转第二双向螺杆28,带动两个弧形板27相互靠近,通过两个弧形板27对杆状物或柱状物进行夹持,实现连接框2的固定。当逆变器需要安装在板状物上时,旋转第二双向螺杆28,带动两个弧形板27相互靠近,通过两个弧形板27的端部对板状物进行夹持。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器本体1的后侧面固定安装有卡环11,所述背板4上开设有与卡环11相适配的缺口41。
[0031]在实际使用中,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本体(1)和连接框(2),所述连接框(2)的前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连接框(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4),逆变器本体(1)置于连接框(2)、限位板(3)以及背板(4)组成的容纳空间,所述背板(4)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逆变器本体(1)下方的接线连接件(14)穿过连接框(2)的底部,连接框(2)的底部设置有接线连接件(14)的保护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双向螺杆(2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夹板(21),两个第一双向螺杆(23)分别位于U型夹板(21)的两侧,两个U型夹板(21)分别与连接框(2)的底部滑动连接,U型夹板(2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凸耳(22),第一双向螺杆(23)的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两个U型夹板(21)的凸耳(22)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小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洲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