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19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异丁烯和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通入到超重力反应器中,使异丁烯和马来酸酐共混和进行预反应;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液相产物通入到反应管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通过超重力反应器加反应管式反应器的方式使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共混,又通过控制了极性反应的时间、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分布加快了进一步极性共聚反应的效率,缩短了进一步极性共聚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极性反应成本,提高了反应物的生成率;为高效生产异丁烯极性共聚物提供了更可行的方法。效生产异丁烯极性共聚物提供了更可行的方法。效生产异丁烯极性共聚物提供了更可行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极性聚合领域,尤其地,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异丁烯马来酸酐极性共聚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量不同、功能基团不同(酰胺

氨型、酰亚胺型、交联型、水解型、离子型等衍生产品)其用途也不同,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低分子量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阻垢剂、分散剂、水泥浆的减水剂使用,中高分子量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木材和纸加工用粘接剂、乳液聚合稳定剂等使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酸酐基团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亚胺化反应和离子化反应,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氨化后可作为黏合剂、水性涂料等使用,亚胺改性后可作为聚合稳定剂、粘接用乳胶使用,交联后用做吸水性树脂使用,性能优异、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国内目前尚无同类产品的成熟制备技术。
[0003]根据《石油化工》1990年第11期P739

744《异丁烯

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异丁烯和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通入到超重力反应器中,使异丁烯和马来酸酐共混和进行预反应;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液相产物通入到反应管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预反应时间为1~4s,压力为0.1~2MPa,反应温度为55~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反应时间为1~4h,压力为0.2~2MPa,反应温度为50~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超重力反应器的转速为100rpm~2000rpm;优选地,转速为300rpm~2000rp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异丁烯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的体积比为50

50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重量比为0.2

5:1,优选地,重量比为0.5

3: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用量为马来酸酐重量的1%

2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马来酸酐在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中的浓度为3wt%~25wt%,溶解马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清石行波陈商涛荔栓红蔡玉东杜斌张振莉马树刚高克京崔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