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珠的菌种复苏针,属于实验装置领域,所述复苏针由手柄和接种针两部分组成,手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连接有接种针,手柄的下端靠近接种针处有一易折处,手柄的自由端具有一膨大头,以便于抓握;接种针为一扁平钢带制成,钢带一端与手柄末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接种针中间具有一拱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带有拱形的钢带接种针能够穿过磁珠并回弹弯曲,当在培养皿上划线时,不会划破培养皿;同时在手柄上设置易折处,当需要将磁珠放入培养液中时,直接折断即可。且操作简单,新手实验人员也能直接操作,而且杜绝了生物安全隐患,同时还避免了剩余磁珠的污染。同时还避免了剩余磁珠的污染。同时还避免了剩余磁珠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珠菌种复苏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磁珠菌种复苏针。
技术介绍
[0002]菌种保存和复苏是实验室日常的工作,所有细菌研究实验室都必然需要保存相应的菌种。磁珠法菌种保藏时,将新鲜的菌种转入冷冻保存管中,和其中的磁珠充分接触,吸附1分钟弃去管中液体即可冻存。菌种复苏时,取出管中1颗磁珠,在平皿上划线或者置于液体培养基中,剩余的磁珠可以继续放回冰箱中冻存。然而这种方法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菌种复苏过程中没有一个合适好用的工具来取出磁珠。目前取出磁珠的工具主要是镊子,因为磁珠细小、圆润和光滑等特点,导致实验人员在夹取磁珠的过程中非常困难,稍有不慎就会滑落。如果换成特别尖的镊子,镊子的一条腿可以穿过磁珠中的孔夹住磁珠,但是实验人员还需要夹着磁珠在平皿上划线,必须保证镊子头不超过磁珠,否则镊子一定会划破平皿,磁珠也很难接触平皿。尝试过使用常规接种针取磁珠,就更难取出了,滑落的概率超过50%。目前的菌种复苏工具不仅极大的增加了实验人员的操作难度,还会引起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
[0003]而目前的工具都只有一种状态,要么是直立的,要么是弯曲的。直立的只能穿过磁珠中孔,无法勾住磁珠;而弯曲的则根本无法穿过中孔。还有像镊子这样有两条直立或者弯曲的腿,通过夹取来完成动作的。实验人员夹取磁珠时用力太小磁珠很容易滑落,用力太大磁珠直接被弹飞了。如果是普通的珠子掉落影响不大,但是这些磁珠都是带菌的,弹飞的磁珠就像生物炸弹一样,会造成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如果使用尖头镊子穿过中间的孔来夹取磁珠时,虽然更稳定,但是不方便在平皿上划线。同时用完的磁珠也很难直接丢弃到废液缸中,通常磁珠都会卡在镊子腿上很难脱落。必须借助另一把镊子帮忙推下磁珠,或者将镊子直接在废液缸沿敲击多次才能甩出磁珠,这也增加了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磁珠的菌种复苏针,可以完美避免以上问题,不仅简单好用,新手实验人员也能直接操作,而且杜绝了生物安全隐患,同时还避免了剩余磁珠的污染。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磁珠的菌种复苏针,所述复苏针由手柄和接种针两部分组成,手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连接有接种针,手柄的下端靠近接种针处有一易折处,手柄的自由端具有一膨大头,以便于抓握;
[0007]接种针为一扁平钢带制成,钢带一端与手柄末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接种针中间具有一拱形结构。
[0008]进一步,手柄的长度100
‑
150mm,直径3.4
‑
4.5mm,接种针的长度为4.5
‑
6.5mm宽度为0.65
‑
0.75mm,厚度0.08
‑
0.13mm。
[0009]接种针的制作方法为扁平钢带先加工成卷曲状态,再拉直折成拱形,这样一个双稳态结构就形成了。双稳态在保守力场中势能有三个平衡点,其中两个极小,一个极大,最大值可以被看作它们之间的一道屏障。如果一个系统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穿过屏障,那么它就可以从一个能量最小态过渡到另一个能量最小态,这样的结果就是切换式行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接种针正是设计了一个双稳态系统俗称“偏心”,接种针可以处于两种势能极低的状态,“直立”或者“弯曲”,要转换这两种状态都需要给予外力。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使用带有拱形的钢带接种针能够穿过磁珠并回弹弯曲,当在培养皿上划线时,不会划破培养皿;同时在手柄上设置易折处,当需要将磁珠放入培养液中时,直接折断即可。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专利技术复苏针的结构示意图,a为整体结构示意图,b接种针正视图,c为接种针的俯视图,1、手柄,2、接种针,3、易折处,4、膨大头;
[0013]图2本专利技术复苏针的使用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磁珠的菌种复苏针,如图1所示,所述复苏针由手柄1和接种针2两部分组成,手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连接有接种针,手柄的下端靠近接种针处有一易折处3,手柄的自由端具有一膨大头4,以便于抓握;
[0017]接种针为一扁平钢带制成,钢带一端与手柄末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接种针中间具有一拱形结构。
[0018]手柄的长度100
‑
150mm,直径3.4
‑
4.5mm,接种针的长度为4.5
‑
6.5mm宽度为0.65
‑
0.75mm,厚度0.08
‑
0.13mm。
[0019]针对一般磁珠尺寸,其为内径1mm,外径3mm,高2mm,为了能穿过磁珠,并很好的抓紧磁珠,钢带设计为长9mm,其中3.5mm固定于手柄内,5.5mm为外露的接种针部分,宽0.7mm,厚0.1mm,接种针先加工成卷曲状态,再拉直折成拱形。
[0020]接种针的制作方法形成一个双稳态结构。双稳态在保守力场中势能有三个平衡点,其中两个极小,一个极大。最大值可以被看作它们之间的一道屏障。如果一个系统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穿过屏障,那么它就可以从一个能量最小态过渡到另一个能量最小态,这样的结果就是切换式行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接种针正是设计了一个双稳态系统俗称“偏心”,接种针可以处于两种势能极低的状态,“直立”或者“弯曲”,要转换这两种状态都需要给予外力。
[0021]在接种针的结构中,拱形结构存在时接种针是直立的,可以穿过磁珠中孔;用力一压拱形结构被破坏,接种针穿出磁珠后,接种针自由端迅速回弹卷曲抓住磁珠,如图2所示。然后手持夹持磁珠的复苏针在平面培养皿的培养基上划线,由于接种针的自由端是蜷曲
的,因此,在划线时不会划破培养基。或者复苏针夹持磁珠后,将手柄从易折处折断,带有磁珠的前端进入菌种培养液中进行扩增培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珠菌种复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苏针由手柄(1)和接种针(2)两部分组成,手柄(1)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连接有接种针(2),手柄(1)的下端靠近接种针(2)处有一易折处(3),手柄(1)的自由端具有一膨大头(4),以便于抓握;接种针(2)为一扁平钢带制成,钢带一端与手柄(1)末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接种针(2)中间具有一拱形结构。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丽萍,谢建芸,林金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