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具有袋口,在所述袋口边上设置有L型缺口,所述L型缺口具有纵边和横边,所述纵边和所述横边相互垂直,在所述纵边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所述第一双面胶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双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一保护层,在所述横边上设置有第二双面胶,所述第二双面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双面胶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双面胶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双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二保护层。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二保护层。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二保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长期导管的维护方法有二种,分别是抹洗法、冲洗法。
[0003]抹洗法是:常规碘伏棉枝或碘伏纱块+酒精纱块抹洗。此方法不能很好清洗长期导管管口,特别是凹进去的隧道,分泌物粘在隧道内,容易发生感染。若用棉枝擦试,一方面是棉枝不容易到达隧道内,另一方面容易拉扯管路,造成长期导管卡夫移位或外露。
[0004]冲洗法是:临床上常用钢针冲洗(常规静脉注射留置针费用高不常用)。在冲洗中容易插损、破长期导管或损伤皮肤,同时冲洗废液流到患者身、衣物、床垫上。流到衣物上容易造成患者受凉(血透患者属于门诊,没有多余的衣服更换,一般弄湿后要穿着湿的衣服长达5小时以上),流到床垫上容易造成污染(不易清洗、消毒),需要拿被单等铺垫吸废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其能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的感染率,在维护长期导管时便于操作。
[0006]一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其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具有袋口,在所述袋口边上设置有L型缺口,所述L型缺口具有纵边和横边,所述纵边和所述横边相互垂直,在所述纵边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所述第一双面胶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双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一保护层,在所述横边上设置有第二双面胶,所述第二双面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双面胶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双面胶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双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二保护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纵边的长度大于所述横边的长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纵边的长度为25厘米,所述横边的长度为20厘米。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袋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三双面胶,所述L型缺口位于所述袋体的正面,所述第三双面胶位于所述L型缺口的下方,所述第三双面胶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双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三保护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双面胶倾斜设置。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袋体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的等间距分布的所述第三双面胶,若干的所述第三双面胶向所述袋口边的投影能够覆盖所述袋体正面的所述袋口边长度。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袋体的背面设置有第四双面胶,所述第四双面胶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双面胶的另一面黏贴有第四保护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双面胶从所述袋体的背面的左边延伸至所述袋体的背面的右边,所述第四双面胶位于所述第三双面胶的下方。
[0014]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的正面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的背面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袋体;2、袋口;3、L型缺口;4、纵边;5、横边;6、第一双面胶;7、第二双面胶;8、第三双面胶;9、第四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参见图1与图2,其包括袋体1。袋体1具有袋口2。在袋口2边上设置有L型缺口3。L型缺口3具有纵边4和横边5,纵边4和横边5相互垂直。在纵边4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6,第一双面胶6的一面黏贴在袋体1的外表面,第一双面胶6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一保护层。在横边5上设置有第二双面胶7,第二双面胶7的端部与第一双面胶6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双面胶7的一面黏贴在袋体1的外表面,第二双面胶7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二保护层。
[0020]工作过程:把收集袋的L型缺口3对着长期管口约3厘米处,并用第一双面胶6、第二双面胶7来无缝黏贴在皮肤表面上,使L型缺口3对着长期管口,然后注射器连接软管针头吸上双氧水,把软针头直接插到长期管隧道内,冲洗隧道内分泌物,收集袋能无泄漏地收集冲洗出来的废液,免于冲洗液流到患者衣物及病床上。
[0021]在临床试用中,根据患者体态与导管位置,以选择L型缺口3的黏贴位置。例如:L型缺口3的纵边4粘贴于肩部上,L型缺口3的横边5粘贴于腋胸上;L型缺口3的纵边4粘贴于颈部上,L型缺口3的横边5粘贴于腋胸上。经临床试用,能很好地收集冲洗伤口中流出的废液,患者的衣服及床单位干净无漏液。
[0022]具体地,由于L型缺口3的纵边4需要贴于颈部或肩部,横边5只需要贴于腋胸,所以纵边4的长度是要大于横边5的长度。在实际使用中,纵边4的长度为25厘米,横边5的长度为20厘米。
[0023]做进一步地优化,待冲洗完毕后,为了防止废液从袋口2流出,在袋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三双面胶8,L型缺口3位于袋体1的正面,第三双面胶8位于L型缺口3的下方,第三双面胶8的一面黏贴在袋体1的外表面,第三双面胶8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三保护层。在冲洗完毕后,撕开第三保护层,将袋体1的袋口2向袋体1的正面卷,在卷绕的过程中,第三双面胶8的另一面会粘贴在袋体1的背面,从而将袋体1的袋口2封住,防止漏液。当需要排出袋体1中的废液时,先倾倒袋体1,使废液汇聚到袋体1的一侧,然后在袋体1的另一侧剪出一个开口,通过该开口倒出废液。
[0024]再进一步地,在袋体1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的等间距分布的第三双面胶8,第三双面胶8倾斜设置,并且若干的第三双面胶8向袋口2边的投影能够覆盖袋体1正面的袋口2边长度。通过该设计能保证袋口2的每个位置都有第三双面胶8粘着,有助于防止漏液。
[0025]再进一步地,在袋体1的背面设置有第四双面胶9,第四双面胶9的一面黏贴在袋体1的外表面,第四双面胶9的另一面黏贴有第四保护层。并且,第四双面胶9从袋体1的背面的左边延伸至袋体1的背面的右边,第四双面胶9位于第三双面胶8的下方。当整条第三双面胶8与袋体1的背面相粘后,撕开第四保护层,继续卷绕袋体1,使第四保护层的另一面与袋体1
的正面相粘,有助于防止漏液。
[00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具有袋口(2),在所述袋口(2)边上设置有L型缺口(3),所述L型缺口(3)具有纵边(4)和横边(5),所述纵边(4)和所述横边(5)相互垂直,在所述纵边(4)上设置有第一双面胶(6),所述第一双面胶(6)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双面胶(6)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一保护层,在所述横边(5)上设置有第二双面胶(7),所述第二双面胶(7)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双面胶(6)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双面胶(7)的一面黏贴在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双面胶(7)的另一面黏贴有第二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边(4)的长度大于所述横边(5)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边(4)的长度为25厘米,所述横边(5)的长度为2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冲洗废液收集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三双面胶(8),所述L型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珠,曾喜梅,黄慧娴,曾富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