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12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包括主导管、固定套、第一血液净化连接管、第二血液净化连接管和输送连接管,主导管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主导管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血液引导腔、第二血液引导腔和输送引导腔,主导管的一端与固定套连接,固定套上还连接有第一血液净化连接管、第二血液净化连接管和输送连接管,输送连接管通过固定套与输送引导腔连通,第一血液净化连接管通过固定套与第二血液引导腔连通,第二血液净化连接管通过固定套与第一血液引导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兼具中心静脉通路及血液净化功能,解决二次置管导致的出血及感染问题,能够降低血液再循环比率。比率。比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装置,特别是一种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液通路进行床旁血液净化等治疗,已被广泛用于急性中毒、急慢性肾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净化导管多为双腔管路,其导管内径较粗,静脉输液通常速度较慢,使用较粗的导管缓慢输液易形成血栓,难以完成静脉给药等功能,因此仅用于临时血液净化治疗,其大多数时间旷置。但由于此类需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多需静脉输液及给药、有些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力,因此临床上多选取其他部位再次进行穿刺置管。同时,目前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多采用Seldinger技术,即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在沿导丝置入导管的过程中,由于常用导管内径较大,通常会沿导管涌出较多血液,且感染风险较高。
[0003]目前常用的临时静脉血液净化导管具有以下缺点:多为双腔结构,且难以同时实现静脉输液/给药及血液净化功能;常需同时与其它静脉置入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包括主导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套(2)、第一血液净化连接管(3)、第二血液净化连接管(4)和输送连接管(5),所述主导管(1)内设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将所述主导管(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血液引导腔(7)、第二血液引导腔(8)和输送引导腔(9),所述主导管(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2)连接,所述固定套(2)上还连接有所述第一血液净化连接管(3)、所述第二血液净化连接管(4)和所述输送连接管(5),所述输送连接管(5)通过所述固定套(2)与所述输送引导腔(9)连通,所述第一血液净化连接管(3)通过所述固定套(2)与所述第二血液引导腔(8)连通,所述第二血液净化连接管(4)通过所述固定套(2)与所述第一血液引导腔(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1)远离所述固定套(2)的一端为尖端,所述尖端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血液引导孔(10)、第二血液引导孔(11)和输送引导孔(12),所述第一血液引导孔(10)与所述第二血液引导腔(8)贯通,所述第二血液引导孔(11)与所述第一血液引导腔(7)贯通,所述输送引导孔(12)与所述输送引导腔(9)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1)上靠近尖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血液引导侧孔(13)和第二血液引导侧孔(14),所述第一血液引导侧孔(13)与所述第一血液引导腔(7)贯通,所述第二血液引导侧孔(14)与所述第二血液引导腔(8)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腔中心静脉血液净化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珍马青变李姝郑康葛洪霞白颐郭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