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01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包括实心针、第一空心套管和第二空心套管,所述实心针的尾端设置第一卡扣配合部,头端设置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空心套管用以套配于实心针外,其尾端设置用以与第一卡扣配合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卡扣配合部,头端设置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空心套管用以套配于第一空心套管外,其头端设置第三导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开大口子留大刀疤甚至皮肤坏死的缺点。至皮肤坏死的缺点。至皮肤坏死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几乎是人体最深在的骨折类型,该部位骨折块与体表皮肤距离深远,并且有大量的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分支在这一部位分布。其手术治疗非常棘手。传统的切开手术方法不管采用哪种切口术式均要在腘窝处打开至少6—8厘米的操作窗口。而腘窝处有胫神经、腘动脉、腘静脉及它们的大量分支,这些都是术中的风险因素,有时甚至还要切断部分腓肠肌肌束,即便如此,在进行内固定的时候仍然会有操作空间狭窄,手术进展困难的问题。
[0003]近年来有大量报道关节镜下进行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手术。该手术常规的情况下需要至少4个手术切口,同时需要在胫骨上建立至少2个骨隧道。并且手术并非完全在天然腔隙内进行,需要配合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建立起本来并不存在的骨—软组织隧道,真实的手术创伤并不比传统开放手术小。而腘窝深部的关节镜下操作非常困难,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特别高,手术时间也比较长,通常复位也不够理想,固定效果也存在争议,术后康复也不能早期进行。
[0004]基于以上的现实痛点,为解决临床切实需求,在大量实践摸索的经验中申请人研制出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满足了既不使用关节镜又不开大切口的微创手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包括实心针、第一空心套管和第二空心套管,所述实心针的尾端设置第一卡扣配合部,头端设置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空心套管用以套配于实心针外,其尾端设置用以与第一卡扣配合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卡扣配合部,头端设置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空心套管用以套配于第一空心套管外,其头端设置第三导向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配合部为设置于实心针的尾端侧壁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卡扣配合部为设置于第一空心套管尾端侧壁上的开口结构,凸起结构与开口结构滑动配合,所述开口结构包括相垂直的轴向段和周向段,所述轴向段用以将所述凸起结构引导至周向段,所述周向段用以对凸起结构进行轴向的限位。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实心针的尾端设置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位于第一卡扣配合部后端,且手柄部的外径与第一空心套管的外径相同,均大于实心针主体的外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球头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和/或第三导向结构为圆锥状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实心针与第一空心套管配合时,两者之间允许在外力作用下滑动而不阻滞,无外力时摩擦阻滞不滑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套管与第二空心套管配合时,两者之间允许在外力作用下滑动而不阻滞,无外力时摩擦阻滞不滑落。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空心套管,所述第三空心套管用以套配于第二空心套管外,其头端设置第四导向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导向结构为圆锥状结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心套管与第三空心套管配合时,两者之间允许在外力作用下滑动而不阻滞,无外力时摩擦阻滞不滑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1.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开大口子留大刀疤甚至皮肤坏死的缺点;
[0018]2.将神经血管推开在手术操作范围之外,大大降低了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性;
[0019]3.简化了手术的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方便骨科医生掌握;
[0020]4.本套工具均为钝头设计避免了神经、血管的和其他软组织被刺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包装于包装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实心针剖面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空心套管剖面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空心套管剖面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第三空心套管剖面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实心针与第一空心套管配合时的剖面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空心套管与第二空心套管配合时的剖面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中第二空心套管与第三空心套管配合时的剖面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中实心汤匙状剥离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中实心汤匙状剥离器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下面以后叉止点为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请参阅图1

8,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包括包装体6及容置于包装体6内的实心汤匙状剥离器5、实心针1、第一空心套管2、第二空心套管3和第三空心套管4,包装体6为包装袋或包装盒。
[0034]继续参阅图1、2、6,实心针1的尾端设置手柄部102和第一卡扣配合部100,头端设
置第一导向结构101,手柄部102位于第一卡扣配合部100后端,其外壁具有用于防滑的网纹结构,且手柄部102的外径与第一空心套管2的外径相同,均大于实心针主体的外径,第一卡扣配合部100为设置于实心针1的尾端侧壁上的凸起圆柱结构,第一导向结构101优选为球头结构。
[0035]进一步地,实心针1全长130

160mm,主体直径2

3mm,尾端手柄部102为长10

20mm圆柱体,尾端手柄部102外径同第一空心套管2外径,第一导向结构101为圆锥状结构,逐渐缩小,至最尖端变为直径1.5mm的球头,其中距尾端手柄部10

20mm的主体有一第一卡扣配合部100,第一卡扣配合部100外径最好等于实心针1外径,高度等于第一空心套管2的管壁厚度。
[0036]实心针1的作用:与第一空心套管2套配,并形成卡扣式一体结构,共同进入软组织隧道,锥状加球头设计,不刺伤组织。
[0037]继续参阅图1、3、6、7,第一空心套管2用以套配于实心针1外,其尾端设置用以与第一卡扣配合部10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卡扣配合部200,头端设置第二导向结构201,第二导向结构201为圆锥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卡扣配合部200为设置于第一空心套管2尾端侧壁上的开口结构,凸起结构与开口结构滑动配合,所述开口结构包括相垂直的轴向段2000和周向段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心针(1)、第一空心套管(2)和第二空心套管(3),所述实心针(1)的尾端设置第一卡扣配合部(100),头端设置第一导向结构(101),所述第一空心套管(2)用以套配于实心针(1)外,其尾端设置用以与第一卡扣配合部(10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卡扣配合部(200),头端设置第二导向结构(201),所述第二空心套管(3)用以套配于第一空心套管(2)外,其头端设置第三导向结构(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部(100)为设置于实心针(1)的尾端侧壁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卡扣配合部(200)为设置于第一空心套管(2)尾端侧壁上的开口结构,凸起结构与开口结构滑动配合,所述开口结构包括相垂直的轴向段(2000)和周向段(2001),所述轴向段(2000)用以将所述凸起结构引导至周向段(2001),所述周向段(2001)用以对凸起结构进行轴向的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针(1)的尾端设置手柄部(102),所述手柄部(102)位于第一卡扣配合部(100)后端,且手柄部(102)的外径大于实心针主体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坚李城陈明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