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90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缝合器,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弯转装置和执行机构,驱动装置的远端与传动装置的近端连接,传动装置的远端与弯转装置的近端连接,弯转装置的远端与执行机构连接,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弯转推进装置、弯转控制轴;驱动装置包括减速马达,减速马达正向和反向旋转带动驱动轴正向和反向旋转,驱动轴旋转带动弯转推进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弯转推进装置通过弯转装置带动执行机构左右弯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缝合器操作方便且弯转角度大,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有更好的技术效果。有更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缝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缝合器。

技术介绍

[0002]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由于腹腔或者胸腔内空间的限制,微创手术器械必然是比较小的且较长的,才可实现精确的操作。
[0003]在微创腹腔手术内操作难度相对大的无疑是缝合。需要用双手协调操作缝合针和持针器械在有限的空间内连续缝合。许多外科医生发现此操作是极其困难的。缝合针的裸露也容易导致意外发生,刺破患者其他器官或伤到外科医生、护士。
[0004]传统缝合器进行手术时,通过操控缝合器上的转向旋钮控制结构操控前执行机构进行向左或向右的旋转,通常形成左右各最大45
°
的弯转,该过程中需要双手操作,一手把持器械,另一手旋转转向旋钮,同时调整到所需角度后还需要操作另一个机构对此位置进行锁止,整个过程操作极其不便且耗时。因患者手术部位的差异性,弯转的角度不能完全满足对手术部位进行操作。因此缝合器需要操作简单且工作部分更大的弯转角度才可满足复杂的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缝合器操作复杂且弯转角度不够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缝合器,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弯转装置和执行机构,驱动装置的远端与传动装置的近端连接,传动装置的远端与弯转装置的近端连接,弯转装置的远端与执行机构连接;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弯转推进装置、弯转控制轴;驱动装置包括减速马达,减速马达正向和反向旋转带动驱动轴正向和反向旋转,驱动轴旋转带动弯转推进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弯转推进装置通过弯转装置带动执行机构左右弯转。
[0007]进一步地,减速马达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与驱动轴配合连接,驱动轴包括螺纹杆,螺纹杆与弯转推进装置设有的驱动螺纹孔配合连接。其中,螺纹杆的螺纹为自锁螺纹。
[0008]进一步地,弯转控制轴设置于外管内,弯转控制轴一端与弯转推进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弯转装置连接;弯转装置与外管铰接形成第一竖向旋转轴、与执行机构铰接形成第二竖向旋转轴。
[0009]进一步地,弯转装置具体包括:U型弯转拉片、弯转支撑轴、弯转关节、弯转片连接环;弯转控制轴与U型弯转拉片固定连接;U型弯转拉片的两端分别穿过弯转关节后与弯转片连接环连接,弯转片连接环与执行机构固定连接;弯转推进装置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弯转控制轴与弯转拉片共同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执行机构围绕第一竖向旋转轴和第二竖向旋转轴旋转。
[0010]进一步地,弯转推进装置包括:第一弯转推进块、第二弯转推进块、销轴;第一弯转
推进块、第二弯转推进块通过销轴固定成为一体结构;当取下销轴时,第一弯转推进块和第二弯转推进块能够分离。当电机发生故障,无法驱动执行机构回到初始位置,不能安全退出患者体内时,可以取下销轴,将第一弯转推进块和第二弯转推进块分开,使得第二弯转推进块解除位置锁止状态,执行机构恢复自由状态,此时可安全退出患者体内。
[0011]进一步地,电动缝合器包括位置检测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多个微动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弯转推进块的位置从而控制执行结构的旋转角度。
[0012]进一步地,微动开关包括:左极限微动开关、零位微动开关、右极限微动开关,分别对应执行机构的左弯转极限位置、0度位置和右弯转极限位置。
[0013]进一步地,包括弯转按键,通过正向或反向拨动弯转按键,控制减速马达正向或反向旋转,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左弯转或右弯转。
[0014]进一步地,电动缝合器还包括供电电压检测模块和/或电流检测模块,所述供电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IC和报警器;电源给电动缝合器供电后,电压检测IC 实时检测电机驱动IC的供电电压,若电压符合预期值,拨动弯转按键则驱动减速马达转动,若电压不符合预期值,启动报警器进行报警,主微控制器自动暂停后续驱动操作;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流检测IC ,电流检测IC在弯转过程中检测减速马达驱动电流,驱动电流超过阈值时减速马达停止旋转。供电电压检测模块的设置避免电压不足造成减速马达扭矩输出不够出现传动故障,保证手术操作完全。电流检测模块可以保护电动缝合器运行安全。
[0015]进一步地,当电动缝合器接通电源后,执行初始化操作,具体为:减速马达正向旋转至第二弯转推进块触发左极限微动开关时自动停止正向旋转,此时执行机构为左弯转极限,减速马达反向旋转至第二弯转推进块设有的中位凸台触发零位微动开关时自动延时后停止反向旋转,此时执行机构为0度位置即初始位置。
[0016]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缝合器具有较大的弯转角度,左右弯转角度均可以达到90,并且无极旋转,在弯转过程中可以任意停止并锁定当前位置。
[0017](2)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缝合器操作方便,可实现单手操作,减少器械调整操作耗时,节省手术时间。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全销,在发生故障后可解锁前端的弯转状态,安全退出患者体内,保证手术的安全。
[0019](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果好,且成本低,易工艺实现。
附图说明
[0020]上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动缝合器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动缝合器的驱动装置及传动装置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弯转片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弯转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弯转关节处装配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动缝合器的左弯转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动缝合器的右弯转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缝合器的位置检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缝合器的弯转电控逻辑图;附图标记,缓冲杆部件1000,推拉环1100,腰型孔1101,螺纹孔1102,T型孔1102B,螺帽1200,外螺纹轴1201,第一缓冲弹簧1300,第一缓冲杆1400、第一缓冲杆螺纹轴1401,第一缓冲杆T型轴1401B,第一缓冲杆底座1402,缓冲轴套1500,轴套螺纹孔A 1501,轴套台阶孔1502,轴套螺纹孔B 1503,轴套右侧腔1504,轴套左侧腔1505,第二缓冲弹簧1600,第二缓冲杆1700,第二缓冲轴台阶1701,偏心轮部件2000,电机连接孔2001,偏心轴2002、第一让位槽2003、第二让位槽2004,骨架3000,电机轴输出孔3001、缓冲杆部件运行孔3002、电机固定孔3003、骨架圆孔3004、微动开关安装A孔3005、微动开关安装B孔3006,驱动电机4000,电机输出轴4001、固定轴4002,电控部件5000,第一微动开关5001、第二微动开关5002、触发按键5003、电源5004、主微控制器5005、电压检测IC 5006、提示器5007、电机驱动IC 5008、电流检测IC 500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缝合器,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弯转装置和执行机构,驱动装置的远端与传动装置的近端连接,传动装置的远端与弯转装置的近端连接,弯转装置的远端与执行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弯转推进装置、弯转控制轴;驱动装置包括减速马达,减速马达正向和反向旋转带动驱动轴正向和反向旋转,驱动轴旋转带动弯转推进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弯转推进装置通过弯转装置带动执行机构左右弯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减速马达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与驱动轴配合连接,驱动轴包括螺纹杆,螺纹杆与弯转推进装置设有的驱动螺纹孔配合连接;其中,螺纹杆的螺纹为自锁螺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弯转控制轴设置于外管内,弯转控制轴一端与弯转推进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弯转装置连接;弯转装置与外管铰接形成第一竖向旋转轴、与执行机构铰接形成第二竖向旋转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弯转装置具体包括:U型弯转拉片、弯转支撑轴、弯转关节、弯转片连接环;弯转控制轴与U型弯转拉片固定连接,U型弯转拉片的两端分别穿过弯转关节后与弯转片连接环连接,弯转片连接环与执行机构固定连接;弯转推进装置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弯转控制轴与弯转拉片共同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执行机构围绕第一竖向旋转轴和第二竖向旋转轴旋转。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弯转推进装置包括:第一弯转推进块、第二弯转推进块、销轴;第一弯转推进块、第二弯转推进块通过销轴固定成为一体结构;当取下销轴时,第一弯转推进块和第二弯转推进块能够分离。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宏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