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圈编织用横机和沉降片以及横机中的毛圈编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进行基于底纱和毛圈纱的毛圈编织的毛圈编织用横机和沉降片以及横机中的毛圈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能够进行毛圈编织的横机将底纱和毛圈纱供给到织针,一边在可动的沉降片的前端将底纱和毛圈纱分开一边形成毛圈针织物。沉降片的前端分别具有钩挂底纱和毛圈纱的挂爪,通过先供给底纱而钩挂并卡止于底纱用挂爪,之后供给毛圈纱而钩挂并卡止于毛圈纱用挂爪,从而进行分开。这样的沉降片能够将基于毛圈纱的沉降弧形成得比基于底纱的沉降弧长而形成为毛圈。毛圈针织物的手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如下状态编织:从指尖到手腕的全部为毛圈编织,在手腕以集圈的方式插入橡胶线,毛圈向内侧露出。这样的手套能够在外侧涂覆胶乳等而具有防水、防寒功能,或者对毛圈纱使用芳纶纤维等,使毛圈位于外侧而具有耐切割性、耐热性。毛圈针织物也能够形成为袜子,例如通过使毛圈位于内侧,而能够具有防寒功能。
[0003]使用可动沉降片进行毛圈编织的横机能够高效地仅进行毛圈编织,如果不使用毛圈纱而仅使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圈编织用横机(1),具备织针(12)和沉降片(13),所述织针(12)在针床(2)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并在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退,若进入齿口(3)则上升,所述沉降片(13)相对于齿口(3)进退,沉降片(13)在前端具有底纱用挂爪(13d)和毛圈纱用挂爪(13c),一边在沉降片(13)的前端将从在齿口(3)上方先行的给纱口(8)供给的底纱(10)和从后行的给纱口(9)供给的毛圈纱(11)分开,一边进行毛圈编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圈编织用横机(1)包括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以如下方式对齿口(3)上方的底纱(10)和毛圈纱(11)的给纱口(8、9)的位置(8a、8b、8c;9a、9b、9c)进行切换:在形成毛圈的毛圈编织中,切换为底纱(10)的给纱口(8)先行,毛圈纱(11)的给纱口(9)隔开间隔而后行;在不形成毛圈的编织中,切换为使在毛圈编织时后行的毛圈纱(11)的给纱口(9)靠近先行的底纱(10)的给纱口(8)侧,而成为不在沉降片(13)的前端被分开的范围(L)内的位置(8b、8c;9b、9c),在不形成毛圈的编织中,将底纱(10)和毛圈纱(11)捕捉于织针(12)的针钩(12a)而形成针编弧,将底纱(10)和毛圈纱(11)双方钩挂于沉降片(13)的底纱用挂爪(13d)而形成沉降弧,从而能够进行无毛圈的平针编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12)及所述沉降片(13)由驱动机构(20、30)分别以相对于所述齿口(3)进退的方式驱动,所述驱动机构(20、30)搭载于沿所述针床(2)的所述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三角座滑架,供给所述底纱(10)的给纱口(8)和供给所述毛圈纱(11)的给纱口(9)设置于自走式的三角座滑架,所述自走式的三角座滑架与往复运动的三角座滑架独立地行走且能够追随三角座滑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片(13)在所述齿口(3)侧的前端附近具有压入部(13g、13h),所述压入部(13g、13h)向下方突出,利用向齿口(3)的进入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高宪夫,下野正裕,川端祥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