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146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监测管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与所述监测管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监测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桩,所述监测管通过锁紧桩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顶板、伺服电机、丝杠和底板,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顶板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套装有联轴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杠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监测管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清理机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装配简单便捷,能提高使用时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用价值。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质监测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或维持现状生态环境质量不至于下降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水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动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经检索,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2904823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河道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柱、固定板与防护罩,监测柱为中空柱体,监测柱的底部设有监测探头,防护罩与监测柱的侧面底部可拆卸的连接;监测柱的侧面设有密布的通孔,监测柱内设有防水套筒;监测柱的侧面竖直设有滑动组件,固定板与滑动组件连接且能够沿着滑动组件滑动,固定板上穿设有固定柱。可以对探测探头的探测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对监测柱进行固定,便于监测。
[0003]该方案中通过在监测柱上设有通孔,减少水流对柱体的冲击力,并且监测柱内设有防水套筒,用于穿线,避免数据线长期在水中浸泡造成腐蚀与损坏,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监测柱位于外界水环境,存在较多的浮游生物或泥沙,一旦附着积累,可能对通孔造成堵塞的状况,进而不利于监测柱长时间使用。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管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与所述监测管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监测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桩,所述监测管通过锁紧桩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顶板、伺服电机、丝杠和底板,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顶板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套装有联轴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杠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监测管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升降板、安装环、环形毛刷和螺纹孔,所述升降板的一侧与所述安装环的一侧连接,所述安装环的内壁连接环形毛刷,所述环形毛刷的内壁与监测管的外壁相贴合,所述螺纹孔设置在升降板的顶端一侧,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与所述丝杠的外壁相互咬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管的底端安装底锥机构,所述底锥机构包括配重板和锥块,所述配重板的底端与所述锥块的顶端连接,所述配重板的外壁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管包括管体、穿孔和监测探头,所述管体的外壁设置若干所述穿孔,所述监测探头固定安装在管体的内部底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套板、旋钮和弧形压板,所述套板外壁一侧螺纹连接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延伸至套板的内部,并转动连接弧形压板,所述弧形压板的一侧与所述管体的外壁相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压板的一侧尺寸大于穿孔的截面尺寸。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该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通过驱动机构与清理机构的相互配合,便于保护该监测系统免受阻塞的困扰,使其可以长时间在水域中进行监测工作,其中,通过伺服电机输出端驱动丝杠进行旋转,使得丝杠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进行稳定的转动,并配合升降板的螺纹连接,使得升降板在丝杠促进下,带动安装环与环形毛刷进行升降往复移动,进而便于环形毛刷监测管的外壁进行刷洗,有效减少浮游生物或泥沙的附着,便于对穿孔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通过这样的清理方式,使得该监测系统可以长时间的监测水源状况,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装配简单便捷,能提高使用时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监测管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清理机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9]100、监测管;1001、管体;1002、穿孔;1003、监测探头;200、安装架;300、驱动机构;3001、顶板;3002、伺服电机;3003、丝杠;3004、底板;400、清理机构;4001、升降板;4002、安装环;4003、环形毛刷;4004、螺纹孔;500、底锥机构;5001、配重板;5002、锥块;600、调节机构;6001、套板;6002、旋钮;6003、弧形压板;700、锁紧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管100和安装架200,安装架200的一侧设有调节机构600,调节机构600的一侧与监测管100的一侧滑动连接,监测管100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桩700,监测管100通过锁紧桩700连接有驱动机构300,驱动机构300包括顶板3001、伺服电机3002、丝杠3003和底板3004,伺服电机3002固定安装在顶板3001的顶端,伺服电机3002的输出端套装有联轴器,伺服电机3002通过联轴器与丝杠3003的顶端传动连接,丝杠3003的底端与底板3004的顶端转动连接,监测管100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清理机构400,清理机构400包括升降板4001、安装环4002、环形毛刷4003和螺纹孔4004,
升降板4001的一侧与安装环4002的一侧连接,安装环4002的内壁连接环形毛刷4003,环形毛刷4003的内壁与监测管100的外壁相贴合,螺纹孔4004设置在升降板4001的顶端一侧,螺纹孔4004的内壁与丝杠3003的外壁相互咬合。
[0024]其中,监测管100的底端安装底锥机构500,底锥机构500包括配重板5001和锥块5002,配重板5001的底端与锥块5002的顶端连接,配重板5001的外壁与底板3004的一侧连接,通过配重板5001与锥块5002的相互配合,使得监测管100保持竖直受力,进而提高监测管100在水中的稳定性。
[0025]其中,监测管100包括管体1001、穿孔1002和监测探头1003,管体1001的外壁设置若干穿孔1002,监测探头1003固定安装在管体1001的内部底端,通过监测探头1003与穿孔1002的相互配合,使得进入到管体1001内部的水质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减少水流对其造成撞击。
[0026]其中,调节机构600包括套板6001、旋钮6002和弧形压板6003,套板6001外壁一侧螺纹连接旋钮6002,旋钮6002的一端延伸至套板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评用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管(100)和安装架(200),所述安装架(200)的一侧设有调节机构(600),所述调节机构(600)的一侧与所述监测管(100)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监测管(100)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桩(700),所述监测管(100)通过锁紧桩(700)连接有驱动机构(300),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顶板(3001)、伺服电机(3002)、丝杠(3003)和底板(3004),所述伺服电机(3002)固定安装在顶板(3001)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3002)的输出端套装有联轴器,所述伺服电机(3002)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杠(3003)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杠(3003)的底端与所述底板(3004)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监测管(100)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清理机构(400),所述清理机构(400)包括升降板(4001)、安装环(4002)、环形毛刷(4003)和螺纹孔(4004),所述升降板(4001)的一侧与所述安装环(4002)的一侧连接,所述安装环(4002)的内壁连接环形毛刷(4003),所述环形毛刷(4003)的内壁与监测管(100)的外壁相贴合,所述螺纹孔(4004)设置在升降板(4001)的顶端一侧,所述螺纹孔(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卿叶玉华张凤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