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127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包括对讲机语音数据集中模块和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内设置有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能够对于获取的对讲机语音数据进行初步检测,对于语音数据内的流畅度、完成度与清晰度等特征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对于语音数据的合格性进行判断,将不合格的语音数据发回,避免出现后期即使对于语音数据进行了加密,后期解密后,也无法获取完整的语音数据的情况,同时还针对性对于具体的语音数据缺失区域进行了检测与标定,利于后续快速补充缺失语音区域,同时通过设置两次的数据加密过程,能够大大提高数据的加密效果,不易被破译,数据也不易丢失。数据也不易丢失。数据也不易丢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据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传输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数据传输是按照一定的规程,通过一条或者多条数据链路,将数据从数据源传输到数据终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点与点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一个好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对讲机使用时,其内部的语音数据传输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CN101500158B)一种可视对讲机及其音视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数据传输双方均申请多块缓存;发送方采集并数字化目标音视频数据后,存储至空闲缓存中;发送方将缓存中的音视频数据分成多个音视频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接收方接收所述音视频数据包,并将所述音视频数据包存储至空闲缓存中;接收方根据所述音视频数据包的包头中的信息将音视频数据包组合成完整的音视频数据,并显示所述音视频数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双方通过申请多块用于存储音视频数据的缓存,使音视频数据的采集和发送可以同时进行,音视频数据的接收和显示也可以同时进行,从而避免了视频或者音频严重滞后的问题,现如今的对讲机数据传输系统为了提高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一般会通过设置有加密算法,来对于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从而避免对讲机内的重要语音数据出现被窃取、丢失等情况,但现如今的数据传输系统,一般仅仅对于数据进行一次加密处理,其加密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易被破译,同时并未设计对于语音数据的检测处理过程,从而导致对讲机内的一些语音数据存在模糊、不顺畅与不完整等情况,此时导致后续即使对于语音数据进行了加密,后期解密后,也无法获取完整的语音数据,应用效果不好,同时语音数据并未进行内外层数据的区分,无法更加针对性地对于重要的内层数据进行加密,应用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待需要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的对讲机数据传输系统为了提高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一般会通过设置有加密算法,来对于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从而避免对讲机内的重要语音数据出现被窃取、丢失等情况,但现如今的数据传输系统,一般仅仅对于数据进行一次加密处理,其加密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易被破译,同时并未设计对于语音数据的检测处理过程,从而导致对讲机内的一些语音数据存在模糊、不顺畅与不完整等情况,此时导致后续即使对于语音数据进行了加密,后期解密后,也无法获取完整的语音数据,应用效果不好,同时语音数据并未进行内外层数据的区分,无法更加针对性地对于重要的内层数据进行加密,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包括对讲机语音数据集中模块和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所述对讲机语音数据集中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
不合格语音数据回传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不合格语音数据回传模块的输出端与合格语音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合格语音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合格语音数据信号转化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合格语音数据信号转化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初次加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初次加密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二次加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二次加密模块的输出端与加密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加密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接收终端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终端的输出端与加密数据展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终端为对讲机、手机、笔记本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包括语音数据流畅度检测模块与语音数据清晰度检测模块,所述语音数据流畅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清晰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清晰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完整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语音数据完整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缺失区域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缺失区域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缺失区域快速标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合格语音数据信号转化模块包括语音数据分段模块与分段语音数据编号模块,所述语音数据分段模块的输出端与分段语音数据编号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分段语音数据编号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解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语音数据解码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信号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压缩编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语音数据初次加密模块包括数据初始化模块与逐帧数据读取模块,所述数据初始化模块的输出端与逐帧数据读取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逐帧数据读取模块的输出端与随机序列号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随机序列号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密钥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密钥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加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语音数据二次加密模块包括内外层数据划分模块与随机数生成模块,所述内外层数据划分模块的输出端与随机数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随机数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外层数据加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外层数据加密模块的输出端与密钥种子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密钥种子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内层数据序列加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密数据展示模块包括加密数据重新组帧模块,所述加密数据重新组帧模块
的输出端与声码器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声码器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逐帧解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逐帧解码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内设置有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能够对于获取的对讲机语音数据进行初步检测,对于语音数据内的流畅度、完成度与清晰度等特征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对于语音数据的合格性进行判断,将不合格的语音数据发回,避免出现后期即使对于语音数据进行了加密,后期解密后,也无法获取完整的语音数据的情况,同时还针对性对于具体的语音数据缺失区域进行了检测与标定,利于后续快速补充缺失语音区域,同时通过设置两次的数据加密过程,能够大大提高数据的加密效果,不易被破译,数据也不易丢失,且在第二次加密中进行了语音数据的内外层数据划分,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于数据进行额外的加密,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加密效果,整体系统应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中语音数据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包括对讲机语音数据集中模块和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机语音数据集中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与不合格语音数据回传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不合格语音数据回传模块的输出端与合格语音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合格语音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合格语音数据信号转化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语音数据信号转化模块(2)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初次加密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初次加密模块(3)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二次加密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二次加密模块(4)的输出端与加密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加密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接收终端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终端的输出端与加密数据展示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接收终端为对讲机、手机、笔记本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检测处理模块(1)包括语音数据流畅度检测模块与语音数据清晰度检测模块,所述语音数据流畅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清晰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清晰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完整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数据完整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缺失区域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语音数据缺失区域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数据缺失区域快速标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讲机数据加密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语音数据信号转化模块(2)包括语音数据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瑞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