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112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具有耳机模式,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穿戴件和声学器件;所述穿戴件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且所述穿戴件具有容纳槽;所述声学器件与所述穿戴件连接;其中,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所述耳机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所述耳机模式。模式。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也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设备等。为避免打扰旁人或为获得更优质的沉浸式体验,用户在使用XR设备时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外接蓝牙耳机或者使用插线式有线耳机等传输声音,但是蓝牙耳机存在易掉落遗失以及需要充电以满足使用场景等问题,以及有线耳机存在耳机线不易收纳等问题,都造成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耳机模式应用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存在耳机模式应用受限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可穿戴设备,包括:
[0006]设备主体;
[0007]穿戴件,所述穿戴件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且所述穿戴件具有容纳槽(21);
[0008]声学器件,所述声学器件与所述穿戴件连接;
[0009]其中,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所述耳机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所述耳机模式。
[0010]这样,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在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中开设用于容纳声学器件的容纳槽,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耳机模式,以及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耳机模式,从而可以将实现耳机模式的声学器件集成到可穿戴设备中,以避免可穿戴设备外接实现耳机模式的声学器件时存在声学器件易掉落遗失等问题,进而解决了目前可穿戴设备的耳机模式应用受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0012]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3]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件的组装示意图;
[0014]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件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0015]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件的剖面示意图之二;
[0016]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导电件的示意图;
[0017]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声学器件的示意图;
[0018]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件的剖面示意图之三;
[0019]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件的剖面示意图之四;
[0020]图10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件的剖面示意图之五;
[0021]图1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人耳佩戴声学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穿戴件2和声学器件4。
[0024]所述穿戴件2与所述设备主体1连接,且所述穿戴件2具有容纳槽21。
[0025]其中,在所述声学器件4位于所述容纳槽21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耳机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4位于所述容纳槽21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耳机模式。
[0026]可选地,所述声学器件4为耳机,如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如蓝牙耳机)等,其中有线耳机是指通过有线方式传输音频信号的耳机,无线耳机是指通过无线方式传输音频信号的耳机。所述耳机模式即是指通过所述声学器件输出音频数据的模式。
[0027]可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可以设有检测装置3,所述检测装置3设置在所述容纳槽21内,用于检测所述声学器件4相对所述容纳槽21的位置,即检测声学器件4是否插入到所述容纳槽21,也即检测所述声学器件3是位于所述容纳槽21内还是位于所述容纳槽21外。
[0028]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3可以是传感器,如通过传感器检测声学器件4相对所述容纳槽21的位置,也即检测声学器件4是否插入到所述容纳槽21内。或者,所述检测装置3还可以是电连接组件,如通过电连接组件的导通和断开状态,来检测声学器件4是否插入到所述容纳槽21内。或者,所述检测装置3还可以是检测线圈,如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声学器件4是否插入到所述容纳槽21内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0029]具体的,该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过程包括:默认状态下声学器件4收纳在容纳槽21内,用户在需要使用耳机模式时,可以手动取出容纳槽21内的声学器件4,此时通过检测装置3可以检测到声学器件4处于容纳槽21外,则可穿戴设备可以启动耳机模式,从而通过声学器件4输出音频数据。用户在使用完耳机模式时,可以手动将声学器件4放置在容纳槽21内,此时通过检测装置3可以检测到声学器件4处于容纳槽21内,则可穿戴设备可以关闭耳机模式,从而停止通过声学器件4输出音频数据。
[0030]上述方案中,在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2中开设用于容纳声学器件4的容纳槽21,在所述声学器件4位于所述容纳槽21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耳机模式,以及在所述声学器件4位于所述容纳槽21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耳机模式,从而可以将实现耳机模式的声学器件4集成到可穿戴设备中,以避免可穿戴设备外接实现耳机模式的声学器件时存在声学器件易掉落遗失等问题,进而解决了目前可穿戴设备的耳机模式应用受限的问题。
[0031]可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具有外放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4位于所述容纳槽21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耳机模式并关闭外放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4位于所述容纳
槽21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耳机模式并启动外放模式。
[0032]具体的,所述可穿戴设备还设有扬声器,所述外放模式即是通过所述扬声器输出音频数据的模式。例如:所述扬声器可以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1内或者设置在所述穿戴件2内,且所述设备主体1或所述穿戴件2上设有出音孔,以保证扬声器在设备主体1或穿戴件2内部输出的音频数据可以通过出音孔外放到可穿戴设备外部,以实现外放功能。
[0033]可选地,所述扬声器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声学器件4设置,即可穿戴设备可以控制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声学器件4独立的工作。例如:可穿戴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可以使用内置的扬声器输出音频数据,即开启外放模式。当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模式时,可以直接将声学器件4从容纳槽21内拉出使用,且声学器件4被拉出时,可以被检测装置3识别到,从而可穿戴设备可以关闭扬声器(即关闭外放模式),以及开启声学器件4(即开启耳机模式)输出音频数据。当用户不需要继续使用耳机模式并需要使用外放模式时,声学器件4恢复到容纳槽21内,此时可以被检测装置3识别到,从而可穿戴设备可以关闭耳机模式,以及开启外放模式输出音频数据。此外在特定场景下,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控制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声学器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具有耳机模式,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穿戴件,所述穿戴件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且所述穿戴件具有容纳槽;声学器件,所述声学器件与所述穿戴件连接;其中,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所述耳机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所述耳机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具有外放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所述耳机模式并关闭所述外放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所述耳机模式并启动所述外放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声学器件连接;其中,当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外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声学器件包括:耳机本体和耳机线,所述耳机线绕设在所述滑轮上,且所述耳机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耳机线的第二端与所述耳机本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弹性件上,用于检测所述弹性件上的拉力值;其中,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情况下,所述拉力值大于预设阈值,所述可穿戴设备启动所述耳机模式;在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情况下,所述拉力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可穿戴设备关闭所述耳机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