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膜、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92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4
本申请涉及一种包装膜、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在电池单体包装过程中,将包覆层包覆在电极组件的表面,并向电池单体内注入电解液。由于包覆层具有若干吸附部,因此,在注液过程中,部分电解液会蓄留在吸附部中。随着电池单体充放电循环,电极组件发生膨胀变形,沿包覆层的厚度方向挤压吸附部,使得吸附部中的电解液朝电极组件一侧排出。又由于至少部分吸附部靠近电极组件的顶部分布,因此,排出的电解液能及时补充并浸润电极组件的顶部,避免需电解液从电极组件底部爬升至顶部而出现浸润不足的问题。如此,通过优化包装膜结构设计,有效改善循环过程中电解液对极片的浸润效果,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电池单体的性能。电池单体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膜、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包装膜、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对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极片涂覆重量增加、压实密度提高等。然而这些设计会导致电解液对极片的浸润难度增加,并随着循环中电解液的消耗,处于极片底部的电解液无法及时爬升到极片顶部,导致电芯极片底部与顶部电解液浓度差异,恶化电池单体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包装膜、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有效改善循环过程中电解液对极片的浸润效果,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膜,用于电池单体中,包括:包覆层,用于包覆在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外;若干吸附部,至少部分设于包覆层靠近电极组件顶部的部分上;其中,各吸附部被配置为能吸附电解液,且受到沿包覆层的厚度方向上的压力时,朝电极组件一侧排出电解液。
[0005]上述的包装膜,在电池单体包装过程中,将包覆层包覆在电极组件的表面,并向电池单体内注入电解液。由于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膜,用于电池单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层(11),用于包覆在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3)外;若干吸附部(12),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包覆层(11)靠近所述电极组件(3)顶部的部分上;其中,各所述吸附部(12)被配置为能吸附电解液,且受到沿所述包覆层(11)的厚度方向上的压力时,朝所述电极组件(3)一侧排出所述电解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11)包括面向所述电极组件(3)的内表面(111),至少部分所述吸附部(12)设于所述内表面(111)靠近所述电极组件(3)顶部的部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吸附部(12)均包括吸附孔(122),至少部分所述吸附孔(122)设于所述内表面(111)靠近所述电极组件(3)顶部的部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吸附部(12)均还包括能被压缩的凸起(121),所述凸起(121)凸设于所述内表面(111),所述吸附孔(122)开设于所述凸起(12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111)包括连接段(11a)、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段(11a)相对两侧的包覆段(11b),所述连接段(11a)用于包覆在所述电极组件(3)的底部,两个所述包覆段(11b)分别用于包覆在所述电极组件(3)沿自身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上,各所述包覆段(11b)上均间隔设有若干所述吸附孔(1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膜,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包覆段(11b)连接于所述连接段(11a)的一端至所述包覆段(11b)远离所述连接段(11a)的一端的方向定义为预设方向(X),若干所述吸附孔(122)在所述包覆段(11b)上沿所述预设方向(X)呈排分布,各排中所述吸附孔(122)的孔体积之和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树芹李晓伟裴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