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059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包括步骤挖渠、下管、蓄水调节安装及铺设绿化。挖渠是在硬质河岸的顶端修建蓄水渠。下管是在蓄水渠中开设若干个连通河道且水平设置的穿孔,并在各穿孔中置入导水管。蓄水调节安装是在蓄水渠中安装多个蓄水调节机构,并使各蓄水调节机构与各导水管的端部一一对应。铺设绿化是将多个绿植箱铺设在硬质河岸的斜坡上,且使任意相邻的两个绿植箱连接并连通,以接收由导水管导出的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能够保证生态建设的多样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洪涝灾害,保证绿植的生长,还可保证对绿植的统一浇灌,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生态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的建设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防洪要求,为了提高河道的行洪以及抗冲刷能力,常采用混凝土等硬质河岸的结构形式。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传统的硬质河岸阻断了水体与陆地的生态连通性,对水体中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人民对人居环境以及美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硬质河道“三面光”的形态也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市容市貌,因此需要对硬质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硬着河岸的生态建设,通常是在硬质河岸的斜坡(斜坡顶部为平台)上直接种植绿植,或者藤类的植物,以布满整个斜坡。该种方式的生态建设较为单一,而且植被无法抵抗洪涝灾害,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实用性较差。另外,远离水体(靠近斜坡顶部)的植物无法汲取较多的水分,相对生长较为稀疏,造成视觉上的差异,且因硬质河岸较长,不便于统一浇灌,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旨在能够解决现有的城市河道硬质河岸生态建设实用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挖渠,在硬质河岸的顶部平台修建沿着硬质河岸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蓄水渠,并对所述蓄水渠做防渗处理;
[0007]下管,在所述蓄水渠中开设若干个连通河道且水平设置的穿孔,各穿孔在竖直方向均布设置,并在各所述穿孔中置入导水管;
[0008]蓄水调节安装,在所述蓄水渠中安装多个蓄水调节机构,并使各蓄水调节机构与各所述导水管的端部一一对应,使所述蓄水渠内收集的水自上而下依次在各所述导水管中排出;以及
[0009]铺设绿化,将多个绿植箱铺设在硬质河岸的斜坡上,且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绿植箱连接并连通;沿着水平方向,使与各所述导水管对应的与各所述绿植箱与各所述导水管的端部一一对应连通,以接收由所述导水管导出的水。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绿植箱包括箱体、挠性伸缩管以及位于所述绿植箱内的植被体;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外形结构,所述箱体具有供所述植被体置入的敞口腔,所述箱体具有四个规格相同的侧壁面,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侧壁面上均设有插接公端,另外两个相邻的所述侧壁面上设有插接母端;所述箱体的底端均设有与所述敞口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挠性伸缩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导水管连通。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绿植箱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设有
多个,各所述固定螺栓均布在所述箱体的底部,用于将所述箱体固定在硬质河岸的斜坡上;
[0012]其中,所述敞口腔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各所述固定螺栓一一对应设置的穿孔。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公端包括补偿部及限位部;所述补偿部的一端固设在所述侧壁面上,另一端伸出;所述限位部固设在所述补偿部伸出的端部,沿着所述侧壁面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补偿部的长度;
[0014]所述插接母端包括与所述补偿部适配的豁口及与所述限位部适配的卡装口。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水渠的横截面为矩形。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蓄水调节机构均包括导向框、滑盖、第一浮球、副盖以及第二浮球;所述导向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框均固设在所述蓄水渠内的侧壁上,且分别位于对应的导水管的两侧,每个所述导向框上均设有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条滑口,两个所述长条滑口组合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滑盖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空间中;所述第一浮球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浮球位于所述滑盖的上方,且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滑盖相连,用于随着所述蓄水渠内的液面升高而带动所述滑盖上行,以将对应的所述导水管的管口进行封堵,所述滑盖上设有连通口,连通口沿着所述导水管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滑盖,且在所述滑盖上内部设有与所述连通口连通的滑腔;所述副盖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腔中;所述第二浮球位于所述滑盖的上方,所述第二浮球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副盖相连,用于在所述滑盖将所述导水管封堵后,随着所述蓄水渠内液面的继续升高,拉动所述副盖上行,将所述连通口进行封堵,或者随着所述蓄水渠内液面下降后,与所述副盖同步下行,打开所述连通口。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导水管位于所述蓄水渠内的端部为第一斜面结构,对应的所述滑盖上设有与所述导水管适配的第二斜面结构。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导水管自上至下间隔均分为多组。
[0020]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绿植箱能够铺满整个硬质河岸,能够为生态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种植环境,且因每个绿植箱的独立设置,能够满足多种绿植随着季节变化的种植或栽培,进而保证生态建设的多样性。同时在下雨天蓄水渠收集了初期雨水的地表径流,其污染物浓度较大,在晴天可作为绿植箱中植物的绿化用水,通过生物作用削减初雨中的污染物质,减轻了下雨天的面源污染问题。而且在硬质河岸的顶端所修建的蓄水渠能够保证对雨水等水资源的收集,并且能够通过导水管将水直接传递给各绿植箱,可保证各绿植箱内水分的充分,进而保证绿植的生长,另外,蓄水渠的设置也可保证对绿植的统一浇灌,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打通了水体与陆地的生态连通性,并通过绿植的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改善了河道水体的水质,为水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的硬质河岸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的蓄水调节机构结构示意
图;
[0024]图4为图3所示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剖视);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的绿植箱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蓄水渠;20、导水管;21、第一斜面结构;30、蓄水调节机构;31、导向框;32、滑盖;321、第二斜面结构;33、第一浮球;34、副盖;35、第二浮球;36、第一连接杆;37、第二连接杆;38、滑腔;40、绿植箱;41、箱体;411、插接公端;412、插接母端;42、挠性伸缩管;43、植被体;44、固定螺栓;50、硬质河岸。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挖渠,在硬质河岸的顶部平台修建沿着硬质河岸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蓄水渠,并对所述蓄水渠做防渗处理;下管,在所述蓄水渠中开设若干个连通河道且水平设置的穿孔,各穿孔在竖直方向均布设置,并在各所述穿孔中置入导水管;蓄水调节安装,在所述蓄水渠中安装多个蓄水调节机构,并使各蓄水调节机构与各所述导水管的端部一一对应,使所述蓄水渠内收集的水自上而下依次在各所述导水管中排出;以及铺设绿化,将多个绿植箱铺设在硬质河岸的斜坡上,且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绿植箱连接并连通;沿着水平方向,使与各所述导水管对应的与各所述绿植箱与各所述导水管的端部一一对应连通,以接收由所述导水管导出的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绿植箱包括箱体、挠性伸缩管以及位于所述绿植箱内的植被体;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外形结构,所述箱体具有供所述植被体置入的敞口腔,所述箱体具有四个规格相同的侧壁面,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侧壁面上均设有插接公端,另外两个相邻的所述侧壁面上设有插接母端;所述箱体的底端均设有与所述敞口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挠性伸缩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导水管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绿植箱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设有多个,各所述固定螺栓均布在所述箱体的底部,用于将所述箱体固定在硬质河岸的斜坡上;其中,所述敞口腔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各所述固定螺栓一一对应设置的穿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质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公端包括补偿部及限位部;所述补偿部的一端固设在所述侧壁面上,另一端伸出;所述限位部固设在所述补偿部伸出的端部,沿着所述侧壁面的长度方向,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卫红吴凡王莹宋云龙李芸溪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浩淼水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