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向民专利>正文

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056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2
本公开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本公开包括蒸汽机、发电机、第三罐体、热交换器、第一集热器及第二集热器,本公开利用第一集热器能够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并能够利用太阳能对待加热液体进行加热,使待加热液体变成蒸汽并输入到蒸汽机内,蒸汽机能够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再利用蒸汽机驱动发电机,能够实现发电,有效地提升了光电转化率;此外,配合第二集热器、第三罐体能够提前利用太阳能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和储备,在无太阳时,利用热交换器,能够将加热后导热油的热能对待加热液体进行加热,使待加热液体变成蒸汽并输入到蒸汽机内,实现了能够持续24小时不间断发电的目的,有效地提升了发电的可靠性。的可靠性。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发电
,特别是一种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矿、石油等,因此有的国家甚至因为能源的争夺而发生战争,此外对能源的不断需消耗过程中,也会严重破坏环境,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现在很多国家开始研发一些清洁能源,一方面保证了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如今利用水的势能、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和利用太阳能来取暖等已经被人们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0003]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主要都是采用太阳能板进行光能采集和发电,其光电转化率低,且需要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太阳能板主要材料是硅,所以目前的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高,导致太阳能发电技术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此外,在阴天、下雨天或是夜晚等没有太阳的时候,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无法进行持续发电,影响发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提出一种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能够实现24小时持续进行供电。
[0005]本公开提出一种集热器,能够增大吸热面积,提升吸热效果和换热效果。
[0006]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集发电、制淡水为一体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集发电和制淡水为一体,提升光电转化率,并有效地降低了发电成本。
[0007]本公开还提出一种换热管,能够增大吸热面积,提升吸热效果和换热效果。
[0008]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换热管,包括放热部、吸热部和传热管道;所述放热部置于待加热液体中;所述吸热部设有吸热面,所述吸热面置于聚焦镜的聚焦点处;所述传热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吸热部连通,所述传热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热部连通。
[0009]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换热管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增加吸热面,将吸热面置于对应的聚焦镜的聚集点处,能够增大吸热面积,进而能够提升吸热效果,同时配合传热管道和放热部,放热部置于待加热液体中,使换热管两端温差较大,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换热效果。
[0010]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集热器,包括固定罩、加热壳体、至少一根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及至少一个聚焦镜;所述固定罩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固定罩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加热壳体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加热壳体下端设有第一输入端和固体排放端,所述加热壳体上端设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液体,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蒸汽;所述吸热部位于所述固定罩内,所述放热部置于所述加热壳体内,所述传热管道穿设于所述加热壳体上;所述聚焦镜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聚焦镜的聚焦点位于所述固定罩的内部且置于对应的所述吸热面上。
[0011]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集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增加吸热面,将吸热面置于对应的聚焦镜的聚集点处,能够增大吸热面积,进而能够提升吸热效果,同时配合传热管道和放热部,放热部置于待加热液体中,使换热管两端温差较大,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换热效果;加热壳体能够装载待加热液体,待加热液体受热达到汽化温度时,待加热液体则会变成蒸汽从第一输出端输出。
[0012]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集发电、制淡水为一体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蒸汽机、发电机及至少一个集热器;每一个所述集热器设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液体,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蒸汽;所述蒸汽机设有第二输入端、传动驱动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发电机具有被驱动端和电流输出端,所述被驱动端与所述传动驱动端传动连接。
[0013]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每一个所述集热器包括固定罩、加热壳体、至少一根换热管换热管及至少一个聚焦镜;所述固定罩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固定罩的上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加热壳体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输入端设于所述加热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设于所述加热壳体的上端,所述加热壳体的下端还设有固体排放端;每一根所述换热管具有放热部、吸热部和传热管道,所述传热管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吸热部连通,所述传热管道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放热部连通,所述吸热部设有吸热面,所述吸热部位于所述固定罩内,所述放热部置于所述加热壳体内,所述传热管道穿设于所述加热壳体上;每一个所述聚焦镜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聚焦镜的聚焦点位于对应所述固定罩的内部且置于对应的所述吸热面上。
[0014]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集发电、制淡水为一体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集热器能够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并能够利用太阳能对海水进行加热,使海水变成水蒸汽并输入到蒸汽机内,蒸汽机能够将水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再利用蒸汽机驱动发电机,能够实现发电,有效地提升了光电转化率;而水蒸汽经过蒸汽机后进行冷却则可变成淡水进行使用,配合集热器、蒸汽机和发电机,不仅能够进行大规模地推广应用,同时能够同步实现发电和制淡水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0015]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包括蒸汽机、发电机、第三罐体、热交换器、至少一个第一集热器及至少一个第二集热器;每一个所述第一集热器均设有第五输入端和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五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液体,所述第五输出端用于输出蒸汽;所述蒸汽机设有第二输入端、传动驱动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五输出端连通;所述发电机具有被驱动端和电流输出端,所述被驱动端与所述传动驱动端传动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集热器均设有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六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的导热油,所述第六输出端用于输出加热后的导热油;所述第三罐体具有第七输出端和第七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与所述第六输出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八输入端、第九输入端、第八输出端和第九输出端,所述第八输入端与所述第七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八输出端与所述第六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九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八输入端用于输入导热油,所述第八输出端用于输出导热油,所述第九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液体,所述第九输出端用于输出蒸汽。
[0016]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第一集热器能够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并能够利用太阳能对待加热液体进行加热,使待加
热液体变成蒸汽并输入到蒸汽机内,蒸汽机能够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再利用蒸汽机驱动发电机,能够实现发电,有效地提升了光电转化率;此外,配合第二集热器、第三罐体能够提前利用太阳能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和储备,在无太阳时,利用热交换器,能够将加热后导热油的热能对待加热液体进行加热,使待加热液体变成蒸汽并输入到蒸汽机内,实现了能够持续24小时不间断发电的目的,有效地提升了发电的可靠性。
[0017]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集热器(270),设有第五输入端和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五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液体,所述第五输出端用于输出蒸汽;蒸汽机(300),设有第二输入端、传动驱动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五输出端连通;发电机(400),具有被驱动端和电流输出端,所述被驱动端与所述传动驱动端传动连接;至少一个第二集热器(280),设有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六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的导热油,所述第六输出端用于输出加热后的导热油;第三罐体(700),具有第七输出端和第七输入端,所述第七输入端与所述第六输出端连通;热交换器(800),具有第八输入端、第九输入端、第八输出端和第九输出端,所述第八输入端与所述第七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八输出端与所述第六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九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八输入端用于输入导热油,所述第八输出端用于输出导热油,所述第九输入端用于输入待加热液体,所述第九输出端用于输出蒸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持续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集热器(270)和每一个所述第二集热器(280)均分别包括:固定罩(210),所述固定罩(210)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固定罩(210)的上端设有第二开口;加热壳体(220),所述加热壳体(220)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加热壳体(220)的下端设有第一输入端,所述加热壳体(220)的上端设有第一输出端,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五输入端或所述第六输入端,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五输出端或所述第五输出端;至少一根换热管(100),每一根所述换热管(100)具有放热部(110)、吸热部(120)和传热管道(130),所述传热管道(13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吸热部(120)连通,所述传热管道(130)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放热部(110)连通,所述吸热部(120)设有吸热面(121),所述吸热部(120)位于所述固定罩(210)内,所述放热部(110)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20)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向民
申请(专利权)人:杨向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