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37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银行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包括处理器、人脸识别模块和密码锁,同时使用以下步骤解锁业务库:S1:操作员首先使用人脸识别模块确认身份,确认成功后处理器调取与该操作员对应的防窃策略;S2:处理器生成原始加密信息并发送到操作员的手机上,同时处理器使用上述防窃策略对原始加密信息进行转化,等待校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操作员和业务库系统的双重配合对防窃密码进行转化,只有经过转化的密码正确才能解锁业务库,并且还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安全性显著提高,即使发生抢劫、胁迫以及信息泄露等情况,也使业务库很难被正确解锁,降低了失窃的风险。低了失窃的风险。低了失窃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银行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

技术介绍

[0002]银行第四类业务库是智能化的用于存放银行尾款箱的专用库柜。根据核定库存现金量的大小,将业务库分为一、二、三、四类,一类库的库存现金在5000万元(含)以上;二类库的库存现金在1000万元(含)~5000万元;三类库的库存现金在80万元(含)~1000万元;四类库的库存现金在80万元以下。
[0003]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业务库使用的防盗机制也越来越成熟和安全,目前四类业务库常见的解锁方式有密码解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抗风险系数显著提高。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11441980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银行业务库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包括:获取预设检测区域中的人体红外信号和登记人员信息;根据人体红外信号计数以确定实际人员数量信息;根据登记人员信息计数以确定登录人员数量信息;判断实际人员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值是否与登录人员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值一致;若实际人员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值与登录人员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值一致,则输出暂时正常信号。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出现银行抢劫事件时,工作人员有可能遭到胁迫而利用工作人员的身份打开业务库,造成了业务库内资产不安全的情况,尚有改进空间的问题。
[0004]然而即使没有出现抢劫等突发事件,现阶段的信息防窃手段也仍然不够保险。动态密码等方式依托于手机,容易失窃,人脸和指纹也容易被伪装和复制,因此对业务库的加密方式还存在一定漏洞,需要提高解锁时的加密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业务库的加密方式不够保险容易出现信息失窃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包括处理器、人脸识别模块和密码锁,同时使用以下步骤解锁业务库:S1:操作员首先使用人脸识别模块确认身份,确认成功后处理器调取与该操作员对应的防窃策略;S2:处理器生成原始加密信息并发送到操作员的手机上,同时处理器使用上述防窃策略对原始加密信息进行转化,等待校验;S3:操作员收到原始加密信息后使用自己受培训的防窃策略对原始加密信息进行转化获得防窃密码,然后输入防窃密码进行校验;S4:密码校验正确则密码锁开启,业务库开启;密码错误则返回步骤S2并重复其后
步骤,同时将防窃策略升级;若校验一次即正确则将防窃策略恢复。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窃策略为转化口令,所述原始加密信息为N位动态密码。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化口令包括且不限于:从大到小输入所有数字、从小到大输入所有数字、先输入后N/2位数字再输入前N/2位数字。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窃策略升级时,N切换为N+2。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窃策略为原始密码,所述原始加密信息为转化口令,所述原始密码因操作员身份相异。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窃策略升级时,所述转化口令难度提升。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窃策略为每个操作员录入的至少四个指纹,所述原始加密信息为校验顺序。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防窃策略具有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使用三个指纹,所述第二等级使用四个指纹。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指纹密码锁具有单手指纹模式和双手指纹模式。
[0015]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失败三次则触发报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操作员和业务库系统的双重配合对防窃密码进行转化,只有经过转化的密码正确才能解锁业务库,并且还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安全性显著提高,即使发生抢劫、胁迫以及信息泄露等情况,也使业务库很难被正确解锁,降低了失窃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包括处理器、人脸识别模块和密码锁,同时使用以下步骤解锁业务库:S1:操作员首先使用人脸识别模块确认身份,确认成功后处理器调取与该操作员对应的防窃策略;
S2:处理器生成原始加密信息并发送到操作员的手机上,同时处理器使用上述防窃策略对原始加密信息进行转化,等待校验;S3:操作员收到原始加密信息后使用自己受培训的防窃策略对原始加密信息进行转化获得防窃密码,然后输入防窃密码进行校验;S4:密码校验正确则密码锁开启,业务库开启;密码错误则返回步骤S2并重复其后步骤,同时将防窃策略升级;若校验一次即正确则将防窃策略恢复。
[0022]其中,人脸识别模块失败三次则触发报警,提醒监管人员前往业务库处检查情况,避免业务库失窃。
[0023]现阶段的四类业务库一般在人脸识别后操作员手机上收到的密码即为解锁密码,若遭遇抢劫或者受胁迫等情形,业务库会被轻易打开,而本专利技术需要操作员和业务库系统的双重配合才能正确解锁业务库,并且还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安全性显著提高,即使发生抢劫、胁迫以及信息泄露等情况,也使业务库很难被正确解锁,降低了失窃的风险。
[0024]实施例一参照图2,上述防窃策略为转化口令,上述原始加密信息为N位动态密码。转化口令包括且不限于:从大到小输入所有数字、从小到大输入所有数字、先输入后N/2位数字再输入前N/2位数字。
[0025]其中,防窃策略升级时,N切换为N+2。
[0026]以N为6为例,获得使用业务库资格的操作员提前获知自己的转化口令,在操作业务库时,人脸识别成功后,业务库的处理器向该操作员的账号发送6位动态密码,同时调用与该操作员对应的转化口令将该动态密码进行转化等待校验。操作员从手机APP上获知该动态密码后,使用自己提前获知的该转化口令对该密码进行转化,并输入该经过转化的防窃密码,若输入的防窃密码校验正确,则业务库解锁,若校验错误,则防窃策略升级,升级后使用8位动态密码,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包括处理器、人脸识别模块和密码锁,其特征在于,使用以下步骤解锁业务库:S1:操作员首先使用人脸识别模块确认身份,确认成功后处理器调取与该操作员对应的防窃策略;S2:处理器生成原始加密信息并发送到操作员的手机上,同时处理器使用上述防窃策略对原始加密信息进行转化,等待校验;S3:操作员收到原始加密信息后使用自己受培训的防窃策略对原始加密信息进行转化获得防窃密码,然后输入防窃密码进行校验;S4:密码校验正确则密码锁开启,业务库开启;密码错误则返回步骤S2并重复其后步骤,同时将防窃策略升级;若校验一次即正确则将防窃策略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窃策略为转化口令,所述原始加密信息为N位动态密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行四类业务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口令包括且不限于:从大到小输入所有数字、从小到大输入所有数字、先输入后N/2位数字再输入前N/2位数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动态密码锁的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超超廖元成胡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鑫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