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07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入工具。打入工具(1)具有气缸(12)和活塞,所述气缸(12)上下延伸;所述活塞通过气缸(12)内的压缩气体向下方移动来对打入件施加打击。打入工具(1)具有主体壳体(11)和握柄(4),所述主体壳体(11)收容气缸(12);所述握柄(4)从主体壳体11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打入工具(1)具有上腔,该上腔被设置在气缸(12)的上方且与气缸(12)连通。打入工具(1)具有空气腔(30),该空气腔(30)从上腔向下方延伸,且仅向气缸(12)的轴中心(12a)和握柄(4)的轴中心(4a)的右侧的区域扩张。据此,能实现空气腔被紧凑设置且能提高连续作业性的打入工具。入工具。入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入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钉子、U型钉(staple)等打入件打入木材等的打入工具(driving tool)。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使用压缩气体的推力作为打击力的气弹簧式打入工具。气弹簧式打入工具具有活塞和打入器(driver),其中,所述活塞在气缸(cylinder)中上下移动;所述打入器与活塞一体结合。活塞和打入器在蓄压腔的气压的作用下沿打入方向向下移动。打入器打击下方的打入件将其射出。活塞和打入器在射出打入件之后,通过升降机构(lift mechanism)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移动而返回到待机位置。
[0003]通过活塞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移动,蓄压腔的气压升高。在蓄压腔的容积小的情况下,在打入动作开始时和射出打入件时气压的高低差大。因此,难以以较强的打击力打入打入件。通过增大蓄压腔的容积,能够减小气压的高低差,以较强的打击力来打入打入件。然而,当增大蓄压腔的容积时会损害打入工具的紧凑性。因此,要求一种容积大且被紧凑设置的蓄压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气弹簧式打入工具,其具有上腔和空气腔(air chamber)作为蓄压腔,其中,上腔位于活塞的上方;空气腔从上腔起沿气缸的外周向下方延伸。
[0004]当使用打入工具时,使用者把持握柄(grip),以设置于握柄的扳机附近为中心来保持打入工具。握柄从收容气缸的工具主体的周缘向与气缸的轴向交叉的后方延伸。扳机被设置在握柄的前端。当打入打入件时,从被打入件向射出口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沿气缸的轴中心向上方发挥作用。因此,通过反作用力,产生以扳机附近的主体保持部为中心使打入工具旋转的反向移动。每次打入打入件时都产生反向移动,由于要保持打入工具的姿势而导致使用者疲劳。因此,会损害连续作业性。因此,存在为了抑制由于来自被打入件的反作用力使打入工具旋转时的反向移动而进行改良的余地。
[0005]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气腔向气缸的后方且扳机的前方延伸。因此,气缸的轴中心与扳机附近的主体保持部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大。因此,难以将上述的打入时的打入工具的反向移动抑制得较小。为了将打入工具的反向移动抑制得较小,例如考虑在扳机的相反侧的气缸的前方设置空气腔。然而,在此情况下,工具主体的前方区域变大,例如难以将打入件打入与壁相邻的被打入件的端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084331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如上所述,气弹簧式打入工具的空气腔的形状、配置存在各种改良的余地。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紧凑地设置空气腔且能提高连续作业性的打入工具。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打入工具具有气缸和活塞,其中,所述气缸沿上下延伸;所述活塞通过气缸内的压缩气体向下方移动来对打入件施加打击。打入工具具有壳体和握柄,其中,所述壳体收容气缸;所述握柄从壳体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打入工具具有上腔,该上腔被设置在气缸的上方且与气缸相连通。打入工具具有空气腔,该空气腔从上腔向下方延伸,且仅在相对于气缸的轴中心和握柄的轴中心的左右一侧的区域扩展。
[0009]因此,通过使空气腔从上腔向下方延伸,能够抑制打入工具的上方区域的大型化。并且,仅在气缸的轴中心和握柄的轴中心的左右一侧的区域设置空气腔。据此,能够缩短气缸的轴中心与握柄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使用者把持握柄,以握柄的前端附近为中心来保持打入工具。因此,通过来自被打入件的反作用力产生以握柄的前端附近为中心使打入工具旋转的反向移动。通过空气腔的配置,能够抑制打入工具的反向移动。另外,通过空气腔的配置,能够抑制打入工具的前方区域的大型化。这样一来,能够将空气腔在气缸的周围紧凑配置,且能够抑制打入时的打入工具的反向移动来提高连续作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打入工具的右视图。图2是将打入工具的右侧壳体拆下的状态的右视图。图3是打入工具的主视图。图4是将打入工具的壳体拆下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打入工具的后视图。图6是图5中VI

VI剖面向视图。图7是图6的工具主体上部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1中VIII

VIII剖面向视图。图9是图1中IX

IX剖面向视图。图10是图1中X

X剖面向视图。图11是包括图3中XI

XI剖面向视图的打入工具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打入工具;2:打入机头部;2a:打入通路;2b:射出口;3:接触臂;3a:上端;4:握柄;4a:轴中心;5:扳机;5a:启动开关; 6:电池安装部;6a:电池保持架;6b:保持架壳体;7:电池组;8:钉匣(magazine);10:工具主体;11:主体壳体;11a:驱动部壳体;11b:支承肋;12:气缸;12a:轴中心;13:活塞;13a:活塞主体; 13b:盖部;14:蓄压腔;15:打入器;16:被卡合部;17:下移动端减振器;20:升降机构;21:旋转轴;22:轮部;23:卡合部;24:机构壳体;24a:窗口部;25:驱动部;26:电动马达;27:减速齿轮系;28:控制器;30:空气腔;30a:前方区域;30b:前后宽度;30c:侧方区域;30d:左右宽度;30e:后方区域;30f:前后宽度;31:腔壳体;31a:前侧凸台部;31b:后侧凸台部;31c:上端面;31d:壳体抵接面;31e:气缸抵接面;32:上腔;33:顶盖;33a:前侧凸台部;33b:后侧凸台部;33c:下端面;33d:阀收容部;34:填充阀; 35、36:密封部件;37:防振橡胶;38:微型开关;N:打入件;W:被打入件;J:马达轴线;L1:前端位置;L2:后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空气腔连续地具有前方区域、侧方区域和后方区域,其中,所述前方区域位于比气缸靠前方的位置;所述侧方区域位于气缸的左右两侧中的任一侧;所述后方区域位于比气缸靠后方的位置。侧方区域的左右宽度比前方区域的前后宽度和后方区域的前后宽度宽。因此,能够减小收容气缸和空气腔的壳体前后伸出的伸出量。因此能够抑制打入时的反向移动使打入工具前后旋转。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后方区域的前后宽度比前方区域的前后宽度窄。因此能够缩短从气缸的轴中心到握柄的前端的距离。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打入时的反向移动使打入工具前后旋转。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打入工具具有打入器和钉匣,其中,所述打入器被设置在活塞的下方,用于打击打入件;所述钉匣用于向打入器的打入通路供给打入件。钉匣在与壳体的设置有空气腔的左右一侧的区域相反的区域连接于壳体。因此,通过将空气腔和钉匣相对于气缸彼此配置在左右相反侧,能够使打入工具的左右的重量平衡良好。据此能够使打入工具的使用感良好。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具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使打击打入件的打入器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升降机构在壳体的设置有空气腔的左右一侧的区域中被设置于壳体。因此,为了使打入工具上下紧凑,需要以升降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气缸、活塞、壳体、握柄、上腔和空气腔,其中,所述气缸上下延伸;所述活塞通过所述气缸内的压缩气体向下方移动来对打入件施加打击;所述壳体收容所述气缸;所述握柄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所述上腔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上方且与所述气缸相连通;所述空气腔从所述上腔向下方延伸,且仅在相对于所述气缸的轴中心和所述握柄的轴中心的左右一侧的区域扩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腔连续地具有前方区域、侧方区域和后方区域,其中,所述前方区域位于比所述气缸靠前方的位置;所述侧方区域位于所述气缸的左右两侧中的任一侧;所述后方区域位于比所述气缸靠后方的位置,所述侧方区域的左右宽度比所述前方区域的前后宽度和所述后方区域的前后宽度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区域的所述前后宽度比所述前方区域的所述前后宽度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打入器和钉匣,其中,所述打入器被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方,用于打击所述打入件;所述钉匣用于向所述打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一作长尾雅也吉兼圣展平山俊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