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勤掌专利>正文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04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主体两端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和进水口,主体设置有槽体和分水腔,分水腔内安装有切换件;槽体通过第一隔板分为进水区和流道区;流道区通过第二隔板分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水腔与进水区邻接处开设有通孔,分水腔与流道区邻接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切换件开设有进水孔,切换件的端部连接至延伸出壳体的滑动件,推动滑动件使进水孔正对于第一流道口或第二流道口。提供一种以滑动操作方式来实现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通过滑动流道切换组件可选择性地将进水区的水通向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使水从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第二出水嘴设置有液态硅胶制成的硅胶出水件,水流更加柔和。水流更加柔和。水流更加柔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厨卫产品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出水装置,例如厨房龙头、卫浴龙头,一般都仅有一个出水口,部分会在出水嘴上安装起泡器使出水更加柔和,但仍然无法像淋浴花洒一样可以通过按压机械按键或者转动机械旋钮切换至不同出水口出水,切换至不同的出水模式出水,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追求、对产品结构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
[0004]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主体;所述主体两端部开设有贯穿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一出水口和进水口,主体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槽体,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分水腔,分水腔内安装有切换件;所述槽体通过第一隔板分为进水区和流道区;所述流道区通过第二隔板分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分水腔与进水区邻接处开设有通孔,分水腔与流道区邻接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第二流道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开设于第二流道的尽头;所述切换件开设有进水孔,切换件的端部连接至延伸出壳体的滑动件,推动滑动件使进水孔正对于第一流道口或第二流道口。
[0005]其中,所述滑动件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背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切换件包括连接柱和开设有进水孔的连接块,连接柱从安装孔中穿出与连接座卡接,连接块覆盖于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凸块延伸出壳体外,通过滑动凸块进而带动连接块在分水腔内运动,使进水孔正对于第一流道口或第二流道口。
[0006]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之间卡接连接;所述上壳与主体之间夹设有第一封板,第一封板将槽体的顶部开口覆盖并密封;所述下壳开设有穿出第一出水口的第一开口、安装第二出水口的第二开口、安装流道切换组件的第三开口以及便于进水口向下延伸连接进水管安装组件的第四开口。
[0007]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嘴连通,该第二出水嘴包括主体连接座、硅胶出水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嵌套在下壳内侧;所述主体连接座固定安装于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过水孔,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硅胶出水件分布有若干锥形的出水柱,出水柱依次穿过安装座上开设的第五开口和下壳的第二开口。
[0008]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出水嘴连通,第一出水嘴内置蜂窝起泡器;所述第一出水嘴与主体螺纹连接并嵌套于主体端部。
[0009]其中,所述上壳设置有螺丝安装柱,主体的边缘设置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与螺丝安装柱通过螺丝锁紧固定。
[0010]其中,所述分水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板,第二封板与分水腔适配连接形成密
封的分水区。
[0011]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的边缘设置有8字型密封槽,镶嵌安装8字型密封圈;所述安装孔外侧设置环型密封槽,镶嵌安装环型密封圈。
[0012]其中,所述第一封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凸条、第二凸条和第三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与槽体的边缘相抵接,第二凸条与第一隔板相抵接,第三凸条与第二隔板相抵接。
[0013]其中,所述下壳的边缘向上延伸有若干与上壳边壁内侧开设的卡槽进行卡接的卡扣。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以滑动操作方式来实现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通过推动滑动件进而带动切换件运动,使得进水孔对准第一流道口或第二流道口,可选择性地将进水区的水通向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使得水从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中流出,切换方式简单快捷且轻松可靠,切换过程平稳;而第一出水口连接的第一出水嘴安装有蜂窝起泡器,而第二出水口连接的第二出水嘴设置有液态硅胶制成的硅胶出水件,水体经过不同出水嘴可以得到不同状态的水流,如相对于流经起泡器,从硅胶出水件中流出的水流更加柔和,适合清洗敏感的面部肌肤,极大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的爆炸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第一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参照图1至图3,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主
体2;所述主体2两端部开设有贯穿主体2上下表面的第一出水口3和进水口4,主体2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槽体8,主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分水腔5,分水腔5内安装有切换件;所述槽体8通过第一隔板6分为进水区7和流道区;所述流道区通过第二隔板9分为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11;所述分水腔5与进水区7邻接处开设有通孔12,分水腔5与流道区邻接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口13和第二流道口14;所述第一流道10连通第一出水口3和第一流道口13,第二流道11连通第二出水口15和第二流道口14;所述第二出水口15开设于第二流道11的尽头;所述切换件开设有进水孔48,切换件的端部连接至延伸出壳体1的滑动件,推动滑动件使进水孔48正对于第一流道口13或第二流道口14。本技术提供一种以滑动操作方式来实现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通过推动滑动件进而带动切换件运动,使得进水孔对准第一流道口13或第二流道口14,可选择性地将进水区7的水通向第一流道10或第二流道11,使得水从第一出水口3或第二出水口15中流出,切换方式简单快捷且轻松可靠,切换过程平稳;而第一出水口3连接的第一出水嘴36安装有蜂窝起泡器16,而第二出水口15连接的第二出水嘴设置有液态硅胶制成的硅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主体;所述主体两端部开设有贯穿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一出水口和进水口,主体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槽体,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分水腔,分水腔内安装有切换件;所述槽体通过第一隔板分为进水区和流道区;所述流道区通过第二隔板分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分水腔与进水区邻接处开设有通孔,分水腔与流道区邻接面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第二流道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开设于第二流道的尽头;所述切换件开设有进水孔,切换件的端部连接至延伸出壳体的滑动件,推动滑动件使进水孔正对于第一流道口或第二流道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背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切换件包括连接柱和开设有进水孔的连接块,连接柱从安装孔中穿出与连接座卡接,连接块覆盖于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凸块延伸出壳体外,通过滑动凸块进而带动连接块在分水腔内运动,使进水孔正对于第一流道口或第二流道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之间卡接连接;所述上壳与主体之间夹设有第一封板,第一封板将槽体的顶部开口覆盖并密封;所述下壳开设有穿出第一出水口的第一开口、安装第二出水口的第二开口、安装流道切换组件的第三开口以及便于进水口向下延伸连接进水管安装组件的第四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勤掌
申请(专利权)人:李勤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