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92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原料;原料发酵;过滤;第一次加料;第二次加料;沉淀,原料选取为奶牛尿,原料发酵为奶牛尿发酵,所述奶牛尿发酵材料选取为奶牛尿、EM菌和红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奶牛尿制备的溶磷液肥稀释,喷洒在农作物的韧皮表面,溶磷液肥中的荧光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与地衣芽孢杆菌结合后的磷细菌能将土壤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现代农业
,具体为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水溶性磷肥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当磷酸一钙颗粒进入到土壤后,会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形成含有磷酸和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这种具有强酸性的饱和溶液向肥粒外开始扩散,从而被作物吸收。在一般土壤中,磷的浓度,铁和铝的浓度都很低,一般是不形成沉淀的。施入土壤的水溶性磷肥,主要是在土壤中进行吸附作用,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磷被土粒吸附进入土壤,被吸附的磷结合能力越大,肥效就越小。一般土壤内会残余一定数量的磷及磷化合物;传统的土壤环境中95%以上的磷元素对于植物来说都是难以利用的,为此,提出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施入土壤的水溶性磷肥,主要是在土壤中进行吸附作用,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磷被土粒吸附进入土壤,被吸附的磷结合能力越大,肥效就越小。再由于施肥与增肥的效应,一般土壤内会残余一定数量的磷及磷化合物;传统的土壤环境中95%以上的磷元素对于植物来说都是难以利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选取原料;
[0006]S2、原料发酵;
[0007]S3、过滤;
[0008]S4、第一次加料;
>[0009]S5、第二次加料;
[0010]S6、沉淀。
[0011]作为优选,上述S1中所述原料选取为奶牛尿。
[0012]作为优选,上述S2中所述原料发酵为奶牛尿发酵,所述奶牛尿发酵材料选取为奶牛尿、EM菌和红糖,所述奶牛尿发酵其原料质量百分比为奶牛尿50kg,EM菌0.5kg,红糖0.5kg,水200kg。
[0013]作为优选,上述奶牛尿发酵温度为55℃,发酵时间为72小时。
[0014]作为优选,上述S3中所述过滤所需要的工具为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栅格尺寸为8毫米,所述发酵后的奶牛尿去掉上层清液,去除底层的渣类沉淀物,使用格栅板对发酵后的奶牛尿进行过滤,制备第一发酵液。
[0015]作为优选,上述S4中所述第一次加料选取为海藻素、壳寡糖和海藻酸,所述第一次
加料配制其质量百分比为第一发酵液100L,海藻素2L,壳寡糖3.5L,海藻酸5L,所述第一发酵液、海藻素、壳寡糖、海藻酸和发酵液全部加入到发酵罐内混合。
[0016]作为优选,上述发酵罐外部加温至45℃,混合时间为48小时,取其中12小时,发酵罐内每隔2小时搅拌15分钟,制备第二发酵液。
[0017]作为优选,上述S5中所述第二次加料选取为荧光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所述第二次加料配制其质量百分比为第二发酵液1000L,荧光假单胞菌1L,巨大芽孢杆菌1L,地衣芽孢杆菌1L,所述第二发酵液、荧光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全部加入到好氧发酵罐内部混合发酵。
[0018]作为优选,上述好氧发酵罐外部加温至45℃,混合时间为24小时,取其中4小时,发酵罐内每隔1.5小时搅拌6分钟,制备第三发酵液。
[0019]作为优选,上述S6中所述沉淀为第三发酵液静置24小时,去掉上层清液制备溶磷液肥。
[0020]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奶牛尿制备的溶磷液肥稀释,喷洒在农作物的韧皮表面,溶磷液肥中的荧光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与地衣芽孢杆菌结合后的磷细菌能将土壤Ca
2+
、Fe
3+
、Fe
2+
、Al
3+
结合的难溶性磷酸盐活化,合成转化为容易吸收的形态,溶磷菌合成特定功能性腐殖酸、海藻素、壳寡糖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加磷元素吸收量,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大大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减少农业资源浪费与污染。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现有技术中,施入土壤的水溶性磷肥,主要是在土壤中进行吸附作用,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磷被土粒吸附进入土壤,被吸附的磷结合能力越大,肥效就越小。再由于施肥与增肥的效应,一般土壤内会残余一定数量的磷及磷化合物;传统的土壤环境中95%以上的磷元素对于植物来说都是难以利用的。
[0026]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选取原料,S1中原料选取为奶牛尿,将奶牛养殖场的奶牛尿收集,采用固液分
离法将奶牛粪和奶牛尿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理出液体的奶牛尿。
[0028]S2、原料发酵,S2中原料发酵为奶牛尿发酵,奶牛尿发酵材料选取为奶牛尿、EM菌和红糖,EM菌包括光合菌,光合菌包括好氧型和厌氧型,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例如: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为食饵,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与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0029]酵母菌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EM原露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0030]乳酸菌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原料;S2、原料发酵;S3、过滤;S4、第一次加料;S5、第二次加料;S6、沉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原料选取为奶牛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原料发酵为奶牛尿发酵,所述奶牛尿发酵材料选取为奶牛尿、EM菌和红糖,所述奶牛尿发酵其原料质量百分比为奶牛尿49kg~51kg,EM菌0.46kg~0.53kg,红糖0.49kg~0.51kg,水199kg~201kg。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牛尿发酵温度为50℃~60℃,发酵时间为70~74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过滤所需要的工具为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栅格尺寸为7.9毫米~8.1毫米,所述发酵后的奶牛尿去掉上层清液,去除底层的渣类沉淀物,使用格栅板对发酵后的奶牛尿进行过滤,制备第一发酵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天然生物合成型溶磷液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第一次加料选取为海藻素、壳寡糖和海藻酸,所述第一次加料配制其质量百分比为第一发酵液99L~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岭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