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果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盛水箱,并且滑动槽的内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肥料箱,所述盛水箱的边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对水压的控制,方便实现不同高度距离的浇水喷灌操作,便于不规则种植园的果树的施肥操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的施肥操作,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便于后续对装置的拆卸养护,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浇水施肥的工作效率,便于在不同地形上装置的位置固定,同时大大降低了传统人工操作的劳动力的支出,提高了整体施肥浇水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果树种植
,具体是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水果成为人们生活微量元素的补充者,保护人们的健康,果树作为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果树的健康生长,通常会通过装置对果树进行施肥、浇水,为果树及时提供营养和水分,从而提高果树的结果率,增加果树的收益。
[0003]现有施肥浇水操作往往都是人工通过单独的器械进行操作,劳动力支出相对较大,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现有的施肥浇水装置往往存在浇水时压力不大,浇灌喷水距离短,很难对种植密度小间隙大及较高的果树树冠进行浇灌,同时人们在对果树进行浇水时,为了实现一定的浇灌距离,往往会选用较长的水管等,这样水管不仅容易受到地形影响难以拖拽,在拖拽的过程中还容易对水管造成损伤,同时弄脏的水管还需要单独的清洗处理,加大了劳动力的支出,且浇灌效率非常低的问题,现有的施肥操作往往都是通过人工来实现的,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力支出大,且施肥机械结构复杂,多为一体化设置,在后续的拆卸养护等方面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在面对种植不规则的果园时,很难针对性地将肥料投放到不同的果树,所对应的可吸收范围内,难以调节施肥的方向角度的问题。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现有施肥浇水操作往往都是人工通过单独的器械进行操作,劳动力支出相对较大,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现有的施肥浇水装置往往存在浇水时压力不大,浇灌喷水距离短,很难对种植密度小间隙大及较高的果树树冠进行浇灌,同时人们在对果树进行浇水时,为了实现一定的浇灌距离,往往会选用较长的水管等,这样水管不仅容易受到地形影响难以拖拽,在拖拽的过程中还容易对水管造成损伤,同时弄脏的水管还需要单独的清洗处理,加大了劳动力的支出,且浇灌效率非常低的问题,现有的施肥操作往往都是通过人工来实现的,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力支出大,且施肥机械结构复杂,多为一体化设置,在后续的拆卸养护等方面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在面对种植不规则的果园时,很难针对性地将肥料投放到不同的果树,所对应的可吸收范围内,难以调节施肥的方向角度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盛水箱,并且滑动槽的内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肥料箱,所述盛水箱的边侧螺纹连接有螺栓,且盛水箱的顶端一体化设置有橡胶螺纹接头,并且橡胶螺纹接头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盛水箱的另一侧连接有压力泵,且压力泵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管,所述装置底座的边侧卡合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焊接连接有卡块,所述肥料箱的边侧焊接连接有第一方形管,且第一方形
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方形管,并且第二方形管的边侧开设有升降槽,所述第二方形管的顶部焊接连接有气缸,且气缸的边侧连接有连接线,并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第二方形管的底部焊接连接有第一出料管,且第一出料管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出料管,并且第二出料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栓,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三出料管,且第三出料管的外壁螺纹连接第二定位栓,所述装置底座的另一侧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的边侧设置有固定器。
[0007]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的底端焊接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部焊接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外壳体、活动腔、固定柱、弹簧、按压板与定位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且活动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柱,并且固定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固定柱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弹簧,且固定柱的外壁另一端焊接连接有按压板。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柱通过活动腔、弹簧、按压板与外壳体构成弹性结构,且固定柱的底端为圆锥形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盛水箱通过滑动槽与装置底座构成滑动结构,且盛水箱通过螺栓与装置底座构成可拆卸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水管通过压力泵与盛水箱构成连通结构,且水管通过卡块与支撑板构成卡合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螺帽通过橡胶螺纹接头与盛水箱构成转动结构,且橡胶螺纹接头的外壁横截面面积从底端到顶端逐步增大。
[0013]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通过连接线与气缸构成电性结构,且气缸、第二方形管通过升降槽与第一方形管构成滑动结构,并且第二方形管的顶端方形口面积与第一方形管的端部方形口面积相一致。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三出料管通过第二定位栓与第二出料管构成螺纹卡紧结构,且第二出料管通过第一定位栓与第一出料管构成螺纹卡紧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滚轮通过转动轴与活动块构成转动结构,且活动块通过支撑柱与装置底座构成转动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7]1.通过活动腔、弹簧、按压板可以实现固定柱与外壳体之间的弹性结构,且固定柱的底端为圆锥形设置,当施肥浇水一体装置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只需要脚踩按压板,然后将固定柱通过定位孔固定于装置底座上,即可实现对施肥浇水一体装置在斜坡等地理位置上做到有效的固定,避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的滑落和倾倒,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18]2.通过滑动槽可以实现盛水箱与装置底座之间的滑动结构,通过螺栓可以实现盛水箱与装置底座之间的可拆卸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盛水箱和肥料箱在装置底座上的组装和拆卸,从而方便后续对盛水箱和肥料箱的清洗,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压力泵可以实现水管与盛水箱之间的连通结构,通过卡块可以实现水管与支撑板之间的卡合结构,这样的设置,便于水管的位置固定避免水管缠绕的那个降低水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面对高远距离的浇灌目标时,同样可以实现浇水;
[0019]3.通过橡胶螺纹接头可以实现螺帽与盛水箱之间的转动结构,橡胶螺纹接头的外
壁横截面面积从底端到顶端逐步增大,这样的设置,便于在对盛水箱进行加水时,无需手持加水管,只需要将加水管插在盛水箱,然后旋紧螺帽,就可以实现外部接水管的固定了,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连接线可以实现PLC控制器与气缸之间的电性结构,通过升降槽可以实现气缸、第二方形管与第一方形管之间的滑动结构,并且第二方形管的顶端方形口面积与第一方形管的端部方形口面积相一致,当需要对土地进行定量施肥操作时,只需要通过操作PLC控制器使气缸推动第二方形管,使其顶端的方形口对准第一方形管端部的方形口,即可实现肥料的正常通过,达到施肥的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操作PLC控制器实现施肥的量的多少等,从而降低传统人工施肥的劳动力支出,提高施肥的效率;
[0020]4.通过第二定位栓可以实现第三出料管与第二出料管之间的螺纹卡紧结构,通过第一定位栓可以实现第二出料管与第一出料管之间的螺纹卡紧结构,这样的设置,在面对不同地况时,可以将肥料有效地施加于一定的距离内,避免了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座(1),所述装置底座(1)的顶端开设有滑动槽(2),且滑动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盛水箱(3),并且滑动槽(2)的内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肥料箱(4),所述盛水箱(3)的边侧螺纹连接有螺栓(5),且盛水箱(3)的顶端一体化设置有橡胶螺纹接头(6),并且橡胶螺纹接头(6)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帽(7),所述盛水箱(3)的另一侧连接有压力泵(8),且压力泵(8)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管(9),所述装置底座(1)的边侧卡合连接有支撑板(10),且支撑板(10)的顶部焊接连接有卡块(11),所述肥料箱(4)的边侧焊接连接有第一方形管(12),且第一方形管(1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方形管(13),并且第二方形管(13)的边侧开设有升降槽(14),所述第二方形管(13)的顶部焊接连接有气缸(15),且气缸(15)的边侧连接有连接线(16),并且连接线(16)的另一端连接有PLC控制器(17),所述第二方形管(13)的底部焊接连接有第一出料管(18),且第一出料管(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出料管(19),并且第二出料管(19)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栓(20),所述第二出料管(19)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三出料管(21),且第三出料管(21)的外壁螺纹连接第二定位栓(22),所述装置底座(1)的另一侧开设有定位孔(23),且定位孔(23)的边侧设置有固定器(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座(1)的底端焊接连接有支撑柱(25),且支撑柱(25)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活动块(26),所述活动块(26)的内部焊接连接有转动轴(27),且转动轴(2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2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肥浇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24)包括外壳体(2401)、活动腔(2402)、固定柱(2403)、弹簧(2404)、按压板(2405)与定位杆(2406),所述外壳体(240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2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芳,张德燕,宋诚亮,刘婷,徐玉霞,齐修云,周钦忠,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