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79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采用绝缘外壳以及安装于绝缘外壳的内导体,构建了用于实现电子器件之间电性导通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组成部件少,因而结构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而且,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尺寸较小,从而能够适用于电子器件之间距离较小的场合,用作弹簧部的波浪型弹簧部具有较大的可压缩能力,从而能够补偿较大的距离误差。本申请的电子组件包括电子器件和上述电连接器。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该电子组件,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通信基站。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通信基站。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通信基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子组件以及包括该电子组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有的例如通信基站等的电子设备,存在小体积、轻量化的需求。为了满足上述需求,需要对电子设备中的电子组件的结构进行调整,在典型的电子组件中包括电子器件和用于电子器件间电性导通的电连接器,例如板对板的电连接器。作为现有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的一个示例,包括设置于一个电路板上的第一端插座、设置于另一个电路板上的第二端插座以及位于这两个座之间的插杆组件。通过盲插杆组件实现第一端插座和第二端插座的互连,从而实现板与板之间的基础的电性能和射频性能,来实现信号传输。
[0003]但是,上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的缺点。一方面,通常需要多个这种电连接器配合使用,而且每个这种电连接器的组成部件过多,造成电连接器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这种电连接器的尺寸过大,导致不能适配板间间距(配高)较小的场景,而且这种电连接器也无法补偿较大的板间间距误差(容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实现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性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其内部形成有安装孔;以及内导体,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内导体包括彼此固定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弹簧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所述弹簧部形成为波浪型弹簧,所述弹簧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所述弹簧部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安装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板材多次折弯来形成所述波浪型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包括多个折弯单元,每个折弯单元包括弯曲部和两个直臂部,所述两个直臂部分别与所述弯曲部的两端相连且彼此间隔开,相邻的两个所述折弯单元共用一个所述直臂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个折弯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折弯单元,所述两个直臂部所在的平面相交所成的夹角为α,满足0度≤α≤10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个折弯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折弯单元,所述弯曲部形成有缺口。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第一直臂部和第二直臂部,所述第一直臂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弹簧部的压缩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接触部固定于所述第一直臂部,并且所述第二直臂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压缩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接触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直臂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被形成为从所述第一直臂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直臂部的方向凸出的部分球体,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被形成为从所述第二直臂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直臂部的方向凸出的部分球体。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导体,其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侧且与所述绝缘外壳相对固定,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内导体同轴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包括主体部和多个弹性接触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多个弹性接触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两端,所述绝缘外壳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任一端处,所述多个弹性接触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间隔开地均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增达薛睿智吴学胜陈宗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