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973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一种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包括: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一号联动继电器组、二号联动继电器组、三号联动继电器组、四号联动继电器组、一号转换继电器、一号上位机、二号上位机、精密电阻阵列、稳定电阻、二号转换继电器、一号基准电阻、二号基准电阻、一号原设备输入端和二号原设备输入端,本装置采用串联方式进行连接,实现了整个装置的阻值变大或变小,相较于传统的串并联电路,更加简单可靠,同时采用精密电阻,消除了系统误差,实现了运行设备的精准控制,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水平日益提高,电气控制技术也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起来。电气控制技术一种用来实现生产自动化的控制技术。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是由接触器和继电器等电器元件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经济成本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技术必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更为先进的控制理念控制技术以及控制算法的应用必将促进电气技术的发展。
[0003]下面是检索到的相关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的文献:
[0004]专利1:固体声敏感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和系统及其测量信号的校正方法;申请号:202210112226.5;申请日:2022

01

29;申请人:罗伯特
·
博世有限公司;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借助至少一个麦克风来校准固体声敏感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为此,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在用户身体上的符合规定的位置中。此外还检测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和至少一个麦克风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和所述至少一个麦克风信号同步并且是通过用户发声所引起的。对加速度传感器信号执行频率分析并对麦克风信号执行频率分析。基于对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和对麦克风信号的频率分析来求取与频率相关的用于校正加速度传感器的传递功能的校正函数。
[0005]专利2:一种电阻式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申请号:201610412283.X;申请日:2016

06

13;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阻式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上拉电阻模块、传感器模块、恒流源模块和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连接上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恒流源模块和控制模块;上拉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恒流源模块为传感器模块提供恒定电流;根据传感器模块两端的第一电压值和恒定电流得到传感器模块的估计电阻值;根据传感器模块的估计电阻值,调整上拉电阻模块的电阻值;根据传感器模块两端的第二电压值、上拉电阻模块的电阻值和电源模块的电源值,得到传感器模块的当前电阻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电阻式传感器不同范围电阻值的测量精度。
[0006]专利3:用于电阻式无线无源应变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法;申请号:201910813693.9;申请日:2019

08

30;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阻式无线无源应变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1)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阻式无线无源应变传感器测量电路特性,建立应变传感器电阻值与该电路总输入阻抗的关联关系式;(2)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来优化各参量来获得更显著的系统输入阻抗相位信息;(3)采用Matlab软件中自带的多目标优化函数gamultiobj来求解步骤(2)中的优化模型,解得设计变量A;(4)根据步骤(3)求得的设计变量A和Matlab软件生成的Pareto前端图,可得优化过后的不同应变电阻值时系统输入阻抗相位随频率变化关系,并与未优化之前的系统输入阻抗相位随频率变化关系进行对比,且说明采用优化后的参量对系统输入阻抗相位随
频率变化关系的改善效果。
[0007]专利4:中央空调的温度采集装置和冷热量控制系统;申请号:201820977213.3;申请日:2018

06

22;申请人:饶澍、李雪;摘要:本技术属于中央空调
,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的温度采集装置和冷热量控制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包括第一温度探头和第二温度探头,第一温度探头电性连接采集单元和第一通讯单元,第二温度探头电性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电性连接中央空调主机组、电阻模拟器和第二通讯单元,电阻模拟器与第二温度探头相连,第一通讯单元和第二通讯单元通讯连接。冷热量控制系统包括中央空调主机组、循环管路以及温度采集装置,循环管路上设有末端送风装置,每个温区内设有温区探头,温区探头与温度采集装置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单元通过电阻模拟器和第二温度探头可形成一个等于第一温度探头实时温度信号的模拟温度信号,用于冷热量控制。
[0008]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上位机在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向原设备输入端发出控制信号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这会导致上位机无法精准的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而一些电气控制装置通过设置串并联,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位机对传感器读取信号的主动优化,从而进一步优化对原设备工况的优化,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着较大的系统误差,同时,运行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上述参考文献专利4是我公司上一代的技术,因为采用的是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再加上所使用的电阻并非是精密电阻,使得整个系统虽然具备一定的电阻式传感器信号优化功能,但是系统误差较大,结构不够简单,稳定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
[0010]所述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包括: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一号联动继电器组、二号联动继电器组、三号联动继电器组、四号联动继电器组、一号转换继电器、一号上位机、二号上位机、精密电阻阵列、稳定电阻、二号转换继电器、一号基准电阻、二号基准电阻、一号原设备输入端和二号原设备输入端;
[0011]所述一号传感器的“+”与一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中心触点连接,一号传感器的
“‑”
与一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中心触点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常闭触点与二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常闭触点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常闭触点与二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常闭触点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中心触点与一号原设备输入端的“+”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中心触点与一号原设备输入端的
“‑”
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常开触点与上位机的"+"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常开触点与上位机的"

"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第一常开触点与一号转换继电器第一常闭触点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第二常开触点与一号转换继电器第二常闭触点连接,二号传感器的“+”与三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中心触点连接,二号传感器的
“‑”
与三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中心触点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常闭触点与四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常闭触点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常闭触点与四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常闭触点连接,四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中心触点与二号原设备输入端的“+”连接,四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中心触点与二号原设备输入端的
“‑”
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一常开触点与上位机的"+"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的第二常开触点与上位机的"

"连接,四号联动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阻式传感器的信号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传感器(1)、二号传感器(2)、一号联动继电器组(3)、二号联动继电器组(4)、三号联动继电器组(5)、四号联动继电器组(6)、一号转换继电器(7)、一号上位机(8)、二号上位机(9)、精密电阻阵列(10)、稳定电阻(13)、二号转换继电器(14)、一号基准电阻(15)、二号基准电阻(16)、一号原设备输入端(17)和二号原设备输入端(18);所述一号传感器(1)的“+”与一号联动继电器组(3)的第一中心触点连接,一号传感器(1)的
“‑”
与一号联动继电器组(3)的第二中心触点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3)的第一常闭触点与二号联动继电器组(4)的第一常闭触点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3)的第二常闭触点与二号联动继电器组(4)的第二常闭触点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4)的第一中心触点与一号原设备输入端(17)的“+”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4)的第二中心触点与一号原设备输入端(17)的
“‑”
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3)的第一常开触点与上位机(8)的"+"连接,一号联动继电器组(3)的第二常开触点与上位机(8)的"

"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4)第一常开触点与一号转换继电器(7)第一常闭触点连接,二号联动继电器组(4)第二常开触点与一号转换继电器(7)第二常闭触点连接,二号传感器(2)的“+”与三号联动继电器组(5)的第一中心触点连接,二号传感器(2)的
“‑”
与三号联动继电器组(5)的第二中心触点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5)的第一常闭触点与四号联动继电器组(6)的第一常闭触点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5)的第二常闭触点与四号联动继电器组(6)的第二常闭触点连接,四号联动继电器组(6)的第一中心触点与二号原设备输入端(18)的“+”连接,四号联动继电器组(6)的第二中心触点与二号原设备输入端(18)的
“‑”
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5)的第一常开触点与上位机(9)的"+"连接,三号联动继电器组(5)的第二常开触点与上位机(9)的"

"连接,四号联动继电器组(6)第一常开触点与一号转换继电器(7)第一常开触点连接,四号联动继电器组(6)第二常开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华覃晓饶澍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桂科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