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70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及其施工工艺,包括螺栓连接器、预应力筋、框架梁、框架柱、梁柱接缝和附加倒U型插筋;框架梁设置在框架柱的周侧,框架梁与框架柱通过螺栓连接器和预应力筋连接;框架梁与框架柱的连接处设置梁柱接缝,梁柱接缝内填充灌浆料。通过预应力筋提供恢复力,螺栓提供耗能能力,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实现结构自复位、低损伤和易修复;该框架节点梁、柱构件为全预制,生产及安装施工方便快捷,现场湿作业量小,施工效率高,质量安全可靠,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框架
,具体涉及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结构体系,按梁柱节点形式可分为湿节点和干节点两类,目前工程中应用较多的为“等同现浇”的湿节点,即梁、柱构件预制,梁柱节点区后浇。此类节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3]1、预制梁、柱构件均预留外伸纵筋,生产、运输不便;
[0004]2、节点区钢筋较密,吊装时易发生碰撞,安装施工不便;
[0005]3、梁柱节点区后浇,湿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0006]干节点则通过预应力、预埋型钢接头、螺栓等连接的一种节点形式,但采用单一连接形式的梁柱节点性能往往较差,对于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建筑结构,此类节点的应用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亟需一种抗震性能好,安装施工便捷,质量安全可靠,且适于工业化生产的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连接器(1)、预应力筋(2)、框架梁(3)、框架柱(4)、梁柱接缝(5)和附加倒U型插筋(39);所述框架梁(3)设置在框架柱(4)的周侧,框架梁(3)与框架柱(4)通过螺栓连接器(1)和预应力筋(2)连接;所述框架梁(3)与框架柱(4)的连接处设置梁柱接缝(5),所述梁柱接缝(5)内填充灌浆料;所述附加倒U型插筋(39)下部预埋于框架梁(3)内,上部从框架梁(3)顶面伸出,所述附加倒U型插筋(39)上部固定有附加构造纵筋(40),所述附加倒U型插筋(39)和附加构造纵筋(40)设置在后浇层(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连接器(1)包括:搭接钢筋(11)、连接板(12)、连接螺杆(13)、配套螺母及垫片(14)、直螺纹套筒(15)、锚固钢筋(16)和锚固板(17);所述连接板(12)包括一块端板(121)和两块立板(122);所述端板(121)上设有螺栓孔(18),端板(121)一边向内收进,形成导流槽(19);所述立板(122)相互垂直,并垂直于端板(121);所述搭接钢筋(11)一端固定连接于立板(122)上;所述搭接钢筋(11)和连接板(12)预埋于框架梁(3)端四角,端板(121)与梁端面(33)齐平,连接板(12)在梁端角部形成安装手孔(123);所述锚固钢筋(16)两端滚丝,对于中节点,锚固钢筋(16)两端均与直螺纹套筒(15)相连,对于边节点,锚固钢筋(16)一端与直螺纹套筒(15)相连,另一端安装锚固板(17);所述直螺纹套筒(15)和锚固钢筋(16)预埋于框架柱(4)中,与框架柱(4)轴线垂直,直螺纹套筒(15)与柱侧面齐平,直螺纹套筒(15)位置与预埋于梁端的连接板(12)端板(121)螺栓孔(18)位置对应;所述连接螺杆(13)一端与直螺纹套筒(15)连接,另一端通过配套螺母及垫片(14)安装于端板(1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x向直螺纹套筒(15)位于y向直螺纹套筒(15)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预应力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3)分为x向框架梁和y向框架梁,其中x向框架梁设有框架梁单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1),y向框架梁设有框架梁双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2);所述框架梁单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1)和框架梁双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2)均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孔道轴线与框架梁(3)轴线平行;所述框架梁单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1)设置于框架梁(3)截面中心,所述框架梁双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2)对称于框架梁(3)截面中心上下设置;所述框架柱(4)中设有与框架梁单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1)和框架梁双预应力筋预留孔道(32)对应的框架柱单预应力筋预留孔道(41)和框架柱双预应力筋预留孔道(42);所述框架柱单预应力筋预留孔道(41)和框架柱双预应力筋预留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军赵勇马智周胡杰任超洋孙龙
申请(专利权)人: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