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光顶连接结构及采光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9653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光顶连接结构及采光顶系统,采光顶连接结构包括盖板、托板以及至少一个弹性连接件,盖板包括盖板主体,盖板主体具有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安装部,第一固定部适于与底座连接,托板包括托板主体,托板主体具有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第二固定部适于与底座连接,盖板主体与托板主体平行间隔设置,弹性连接件设置于盖板主体与托板主体之间,弹性连接件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托板主体连接和/或弹性连接件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盖板主体连接。上述结构的采光顶连接结构在受到地震等会产生振动的外力侵袭时,振动传播经过弹性连接件后吸收部分能量从而变弱,进而提高了采光顶连接结构以及采光顶的抗震性能。及采光顶的抗震性能。及采光顶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光顶连接结构及采光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光顶连接结构及采光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采光顶又叫做玻璃屋顶,主要由钢构和安全玻璃组成。随着大型公共建筑的大量兴建,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自然采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采光顶应用也更加广泛,采光顶的造型、构造和功能也越来越新颖、复杂和多样化,在屋顶上大面积设置玻璃采光顶进行室内采光,更为符合节能、环保和健康自然的理念。
[0003]目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光顶大多采用多块采光玻璃板组合而成,每块玻璃之间通过预留缝隙来设置连接构件。然而在现有技术当中所使用的连接结构往往较为单一,在采光顶受到地震等外力侵袭时无法起到良好的抗震接效果,从而导致采光顶整体性遭到破坏,甚至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构件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抗震效果较差的缺陷。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采光顶连接结构,包括:
[0006]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光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包括盖板主体(11),所述盖板主体(11)具有第一固定部(12)以及第一安装部(13),所述第一固定部(12)适于与底座(2)连接;托板(3),所述托板(3)包括托板主体(31),所述托板主体(31)具有第二固定部(32)以及第二安装部(33),所述第二固定部(32)适于与底座(2)连接,所述盖板主体(11)与所述托板主体(31)平行间隔设置;至少一个弹性连接件(4),所述弹性连接件(4)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11)与所述托板主体(31)之间,所述弹性连接件(4)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板主体(3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连接件(4)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主体(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沿所述盖板主体(11)以及所述托板主体(31)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槽,弹性连接件(4)一端卡接于所述连接槽内,另一端与所述托板主体(31)或所述盖板主体(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光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4)远离所述连接槽一端具有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收边件(5),所述第一收边件(5)包括第一收边件(5)主体,所述第一收边件(5)主体具有第一收边件(5)固定部以及第一收边件(5)安装部,所述第一收边件(5)固定部适于与龙骨(6)连接;第二收边件(7),所述第二收边件(7)包括第二收边件(7)主体,所述第二收边件(7)主体具有第二收边件(7)固定部以及第二收边件(7)安装部,所述第二收边件(7)固定部适于与龙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光中罗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