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QLED(Quantum Dots Light
‑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是一种新兴的显示器件,结构与OLED(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相似,即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QLED是一项介于液晶和OLED之间的新型技术,其核心技术为“Quantum Dot(量子点)”,量子点由锌、镉、硒和硫原子构成。早在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就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数年后美国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
·
里德正式将其命名为“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粒子直径不足10nm的颗粒,由锌、镉、硫、硒原子组成。这种物质有一个极其特别的性质:当量子点受到光电刺激时,就会发出有色的光线,颜色是由组成量子点的材料和它的大小、形状决定。因为它有这种特性,所以能够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颜色。量子点的发光波长范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功能层、第二电极层;第一散热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并且,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于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散热层位于所述非发光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空穴功能层、发光层和电子功能层;所述空穴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和/或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功能层包括电子注入层和/或电子传输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从所述发光区延伸至所述非发光区,形成第二功能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发光区,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空穴功能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电子功能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发光区,所述第一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的侧面,且所述第一散热层与所述第一功能层的高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封盖层,所述封盖层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封盖层背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层,且所述第二散热层位于所述非发光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的材料包括导热系数>50W/mK的非良导体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层的材料包括Si、SiC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层的材料包括导热系数>50W/mK的非透光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层的材料包括SiC、聚酰亚胺、Au、Ag和Cu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顶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金属部分的厚度≤20nm,可见光透光率≥9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包括PEDOT:PSS、CuPc、F4
‑
TCNQ、HATCN、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硫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包括聚(9,9
‑
二辛基芴
‑
C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资通,张建新,严怡然,杨帆,莫新娣,洪佳婷,
申请(专利权)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