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有望将无线感知集成到大规模移动网络中,在这里称为感知移动网络(Perceptive Mobile Networks,PMNs)。感知移动网络能够同时提供通信和无线感知服务,并且由于其较大的宽带覆盖范围和强大的基础设施,有可能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无线传感解决方案。然而,目前针对通信感知一体化场景中ISAC信道的感知目标多径簇的建模尚不明确,无法进一步探明ISAC信道中感知信道特征。因此,如何实现对ISAC信道的感知目标多径簇的建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如何实现对ISAC信道的感知目标多径簇的建模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0005]通信设备获取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信道的感知目标的反射多径参数;
[0006]所述通信设备对所述反射多径参数进行分簇,得到不同收发位置和/或不同感知目标旋转角度下的分簇结果;
[0007]所述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分簇结果,对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进行统计性建模,得到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统计性模型;
[0008]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多径簇统计性模型进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设备获取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信道的感知目标的反射多径参数;所述通信设备对所述反射多径参数进行分簇,得到不同收发位置和/或不同感知目标旋转角度下的分簇结果;其中,所述收发位置为在测量得到所述反射多径参数时的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的位置组合;所述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分簇结果,对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进行统计性建模,得到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统计性模型;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多径簇统计性模型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簇结果,对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进行统计性建模,得到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统计性模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通信设备针对所述ISAC信道的测量中的每个收发位置的组合,基于所有的感知目标旋转角度,计算得到第一多径簇参数的均值和/或标准差;所述通信设备基于所述ISAC信道的测量中的所有收发位置的组合和所有的感知目标旋转角度,计算得到第一多径簇参数的均值的统计平均值;所述通信设备基于所述ISAC信道的测量中的所有收发位置的组合和所有的感知目标旋转角度,计算得到第一多径簇参数的标准差的统计平均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径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簇个数、簇内子径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簇结果,对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进行统计性建模,得到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统计性模型,包括:所述通信设备基于所述ISAC信道的测量中的所有收发位置的组合和所有的感知目标旋转角度,计算得到第二多径簇参数的统计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径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簇时延扩展、簇离开方位角扩展、簇离开俯仰角扩展、簇到达方位角扩展、簇到达俯仰角扩展、簇反射损耗、子径反射损耗、时延扩展、离开方位角扩展、离开俯仰角扩展、到达角方位扩展、到达俯仰角扩展、子径极化交叉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执行所述第一操作得到的结果,构建ISAC信道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多项: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统计性模型,确定当前时刻下所述感知目标的簇个数和簇内子径数;根据预构建的路径损耗模型,生成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的路径损耗以及多径簇内子径的路径损耗;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几何坐标,生成所述ISAC信道中感知信道的平均时延;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的路径损耗和反射损耗,生成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的功率;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子径的路径损耗和子径反射损耗,生成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子径的功率;
根据所述ISAC信道中感知信道的多径簇的功率、时延扩展以及平均时延,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各个多径簇的时延;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子径的功率和簇时延扩展,确定所述多径簇内各个子径的时延;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几何坐标,生成所述ISAC信道中感知信道的平均离开方位角、平均离开俯仰角、平均到达方位角和平均到达俯仰角;根据所述ISAC信道中感知信道的离开方位角扩展、离开俯仰角扩展、平均离开方位角和平均离开俯仰角,以及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的功率,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各个多径簇的离开方位角和离开俯仰角;根据所述ISAC信道中感知信道的到达方位角扩展、到达俯仰角扩展、平均到达方位角和平均到达俯仰角,以及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的功率,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各个多径簇的到达方位角和到达俯仰角;根据所述感知目标的各个多径簇的以下至少多项,确定所述各个多径簇内的子径角度:离开方位角、离开俯仰角、到达方位角、到达俯仰角、离开方位角扩展、簇离开俯仰角扩展、簇到达方位角扩展、簇到达俯仰角扩展、簇内子径功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构建ISAC信道模型,满足以下至少一项:若在所述ISAC信道的测量中生成的环境多径簇与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的几何位置接近,对所述环境多径簇和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融合处理;若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的几何位置连续改变,对所述多径簇内的各个子径进行Drifting建模;所述感知目标的多径簇内子径的初始相位,服从[0 2π]均匀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径簇统计性模型进行处理,包括:所述通信设备将环境参数和感知目标的几何坐标输入至所述多径簇统计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之,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