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脸防伪领域,并且利用生成模型预测真实人脸图像,以此实现人脸防伪检测。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脸识别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刷脸支付、人脸签到等各种场景。然而,广泛的应用也使人脸识别系统遭受更多的攻击,例如照片攻击,视频攻击,化妆攻击,3D面具攻击等。为了确保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必须要能够检测出这些带有攻击的伪装人脸。因此,人脸防伪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0003]早期的人脸防伪通常是利用传统人工设计特征(如LBP,HOG和SIFT)来区分真实人脸和伪装人脸。传统特征存在两个局限:引入的先验假设不精准;过于依赖数据库,迁移性差。这使得早期的人脸防伪方法的性能不佳。
[0004]然后,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和大规模公共人脸防伪数据集的出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防伪方法成为主流方法,在数据集内的人脸防伪任务上达到了很高的准确率。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数据集内表现出色,但在跨数据集测试中,准确率却大幅下降。以往基于深度学习的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对人脸防伪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数据集中包括对应的“0,1”标签,其中,0代表攻击图像,1代表真实图像;步骤2,搭建生成式对抗网络,该网络包括生成网络和鉴别网络,生成网络用于学习人脸先验知识,生成与输入人脸样貌特征相同的真实人脸图像,鉴别网络用于监督生成网络生成真实人脸图像的质量;将步骤1预处理好的人脸图像输入所述生成网络和鉴别网络,进行训练;训练时,引入最大均值差异约束,使得整个网络具有更强的泛化性;步骤3,将一张未知是否带有攻击的人脸图像输入已经训练好的生成网络,生成网络再输入一张对应的预测真实人脸,通过计算输入人脸图像与预测真实人脸之间的差异,如果差异低于阈值,则表示所述输入人脸图像是真实的,如果差异超过阈值,则所述输入人脸图像被判断为伪装人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网络的前半部分由卷积和池化层组成,用于提取特征;其后半部分是卷积和上采样层组成,利用所述特征重建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网络是由几层卷积层和线性层组成的浅层分类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网络的损失函数为L
advD
L
advD
=E(
‑
log(D(I
r
))
‑
log(1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