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架天线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51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5
本申请涉及行李架天线及车辆。行李架天线包括设于车顶的行李架和天线组件。所述行李架包括第一行李杆。天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李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外壳和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内部组件,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行李杆中的一者包括管体部,另一者包括插入所述管体部内的配接部,所述第一行李杆包括面向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外壳相接的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面内,所述配接部与所述管体部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限位配合,使得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第一行李杆沿所述长度方向对齐。如此,可以有效控制天线组件与第一行李杆的安装偏差,使天线组件与第一行李杆从外形看似一个整体。使天线组件与第一行李杆从外形看似一个整体。使天线组件与第一行李杆从外形看似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李架天线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天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李架天线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联网的发展,车辆联网需求越来越多,联网依赖天线,如果天线安装在车内,受车身钣金等金属件的遮挡,很容易导致信号质量不高,导致用户体验差,影响车辆竞争力及品牌。现在大部分车辆都将天线布置在车辆外部,最佳的布置位置是车顶。
[0003]当前车顶天线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为鲨鱼鳍状,少见半球形,整体的设计方案也是鱼鳍形状或者半球形状的外壳罩住内部相关天线。随着车辆联网通讯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车辆都已经有5G的配置,而5G天线就需要配置4根天线,如果考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5G天线将会占据很大的布置空间,这给天线布置在车顶上带来很大的困难。有些车顶上会配置行李架,做成车顶行李架天线的方案,这种方案存在行李架与天线衔接处的安装偏差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行李架天线及车辆,能够实现天线组件与行李架的良好配接,有效控制安装偏差。
[0005]一种行李架天线,包括:/>[0006]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车顶的行李架,所述行李架包括第一行李杆;天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李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外壳和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内部组件,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行李杆中的一者包括管体部,另一者包括插入所述管体部内的配接部,所述第一行李杆包括面向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外壳相接的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面,所述配接部与所述管体部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限位配合,使得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第一行李杆沿所述长度方向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包括供所述配接部插入的内腔,所述内腔为非圆形腔;和/或所述配接部设置为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的内腔为多边形腔,所述配接部设置为工字形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和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中间板,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部抵靠,在第一方向上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板背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管体部抵靠,在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行李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面向所述第一行李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行李杆面向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第二端面,所述行李架天线还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夹持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和/或所述外壳包括所述配接部,所述配接部从所述第一端面凸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