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46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阳极、有机物层、阴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式Ⅰ表示的氘代的三胺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以及较好的电子阻挡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传输空穴还能将电子有效的阻挡在发光层内,实现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内的有效复合;另外,将式Ⅱ表示的杂环类化合物应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覆盖层中,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提取性能以及稳定性,能够将陷于器件内的光耦合出来的同时还能较长时间的保持薄膜稳定状态。具体表现为驱动电压降低、发光效率增高、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它在全彩平板显示、固态照明和液晶显示的背光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克服了目前显示技术的视角小、色彩呈现技术不足、需要背光源、反应速度慢和工作范围窄等缺点,实现了视角宽、响应耗时短、主动发光、发光效率高、适用温度范围宽、能耗低和可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等特点。因此,基于OLED技术的信息显示技术是理想的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
[0003]典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由阴极、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阳极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和阳极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向两级中间的有机薄膜层注入,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中向发光层迁徙,特殊的传输层材料能够提高电子和空穴的传输效率,同时阻截穿越发光层的空穴和电子,使之最大限度的留在发光层内,增加复合的机会,形成激子,当激子以辐射的方式,跃迁回到基态时,就产生发光现象。后来,随着功能提高的不断要求,逐渐发展起来了多层结构,增加了电子注入层、电子阻挡层、空穴注入层、空穴阻挡层等多种功能辅助结构,这些功能层在器件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器件结构优化后,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中,材料的选择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材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OLED寿命及稳定性。
[0004]从器件的结构来考虑,电致发光材料可以分为:电极材料及其修饰材料、传输材料(电子传输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发光材料和及其辅助材料。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其主要基础工作内容为:提高器件的效率、延长期间的寿命等。因此,寻找新的具有高效率高寿命的发光材料,优化器件的制作工艺,设计出高性能的电致发光器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阳极、有机物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和覆盖层,所述空穴传输层中含有式Ⅰ表示的三胺类化合物,所述覆盖层中含有式Ⅱ表示的杂环类化合物,
[0006][0007]其中,在式Ⅰ中,所述Ar选自如下所示基团,
[0008]所述n1选自0、1、2、3、4或5;所述n2选自0、1、2、3或4;
[0009]所述R9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5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0]所述R1、R2、R3、R4、R5、R6、R7、R8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的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相邻的两个基团彼此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0011]所述m1、m5相同或不同的选自0、1、2或3;所述m2、m8相同或不同的选自0、1、2、3或4;所述m3、m4、m6、m7相同或不同的选自0、1、2、3、4或5;
[0012]所述L1、L2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苯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3]条件是,所述式Ⅰ中的含有至少一个氘;
[0014]在式Ⅱ中,所述X选自O或S;
[0015]所述Ar
a
、Ar
b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的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条件是Ar
a
、Ar
b
中至少有一个为稠环芳基;
[0016]所述L
b
、L
c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7]所述R
a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相邻的两个R
a
之间彼此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0018]所述a1选自0、1、2、3、4、5、6、7或8;所述a2选自0、1、2、3或4;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式Ⅰ表示的氘代三胺类化合物,其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以及较好的电子阻挡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传输空穴还能将电子有效的阻挡在发光层内,实现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内的有效复合;同时,将式Ⅱ表示的杂环类化合物应用于覆盖层中,提高了器件的光提取性能以及稳定性,能够将陷于器件内的光耦合出来的同时还能较长时间的保持薄膜稳定状态。具体表现为驱动电压降低、发光效率增高、使用寿命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中,未指定为特定同位素的任何原子被包括作为该原子的任何稳定同位素,并且包含处于其天然同位素丰度与非天然丰度两者的原子。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卤素包括氟、氯、溴、碘。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取代基选自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烷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C2~C15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胺基等,但不限于此,所述取代基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取代基优选氘、卤素、氰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降冰片烷基、莰烷基、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苯基、甲苯基、氘代苯基、联苯基、氘代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氘代萘基、蒽基、氘代蒽基、菲基、氘代菲基、芘基、三亚苯基、基、苝基、荧蒽基、芴基、9,9

二甲基芴基、9,9

二苯基芴基、9

甲基
‑9‑
苯基芴基、螺二芴基、二苯胺基、咔唑基、9

苯基咔唑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
[0025]本专利技术中,当取代基在环上的位置不固定时,表示其可连接于所述环的相应可选位点中的任意一个。例如,可表示以此类推。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烷基是指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阳极、有机物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和覆盖层,所述空穴传输层中含有式Ⅰ表示的三胺类化合物,所述覆盖层中含有式Ⅱ表示的杂环类化合物,其中,在式Ⅰ中,所述Ar选自如下所示基团,所述n1选自0、1、2、3、4或5;所述n2选自0、1、2、3或4;所述R9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5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1、R2、R3、R4、R5、R6、R7、R8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的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相邻的两个基团彼此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m1、m5相同或不同的选自0、1、2或3;所述m2、m8相同或不同的选自0、1、2、3或4;所述m3、m4、m6、m7相同或不同的选自0、1、2、3、4或5;所述L1、L2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苯基中的任意一种;条件是,所述式Ⅰ中的含有至少一个氘;在式Ⅱ中,所述X选自O或S;所述Ar
a
、Ar
b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的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条件是Ar
a
、Ar
b
中至少有一个为稠环芳基;所述L
b
、L
c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
a
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相邻的两个R
a
之间彼此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a1选自0、1、2、3、4、5、6、7或8;所述a2选自0、1、2、3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r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9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乙基、取
代或未取代的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丁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戊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己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庚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辛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丁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戊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庚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辛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降冰片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n1选自0、1、2、3、4或5;所述n2选自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婷郭建华陆影杜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