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786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包括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生器,发生器套设于炉灶的外围,用于吸收炉灶产生的热量;余热利用系统与发生器的蒸汽出口连通,用于将蒸汽中的热量转移至水箱、室内或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可减少直接释放至厨房内的废热,减小对厨房内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并可实现对废热的重新利用,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余热利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厨房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该房间内花费大量时间为家庭成员准备食物,利用炉灶烹饪食物时往往会产生大量废热,这些废热会直接释放到厨房内,导致房间温度升高,不但会影响厨房内人员的舒适度,而且还会造成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炉灶烹饪食物存在的影响厨房内人员的舒适度、浪费热量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包括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
[0005]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套设于炉灶的外围,用于吸收炉灶产生的热量;所述余热利用系统与所述发生器的蒸汽出口连通,用于将蒸汽中的热量转移至水箱、室内或室外。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在房间温度原本较高的夏季或其它环境下,发生器对炉灶热量的回收,可减少直接释放到厨房内的废热,同时,通过将蒸汽中的热量转移至室外,可降低厨房内的温升,保持厨房内的凉爽,从而,降低废热直接释放到厨房内,对厨房内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在需要制备热水时,可通过将蒸汽中的热量转移至水箱内,使水箱内的水能够被加热升温,满足热水制备的需求,供用户使用,例如:可用于厨房内厨具、餐具的清洗,实现对废热的重新利用,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在室内温度较低时,可将蒸汽中的热量转移至室内,使室内环境温度能够被加热升温,满足冬季制热需求,同样实现了对废热的重新利用,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0008]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炉灶具有内圈出火孔和外圈出火孔,所述内圈出火孔通气时产生的内圈火用于加热锅具,且余热用于加热所述发生器;所述外圈出火孔通气时产生的外圈火用于加热所述发生器。
[0009]有益效果在于,既可实现对烹饪食物产生的余热的回收利用,又能在无需烹饪食物时利用炉灶制备热水或对室内制热。
[0010]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溶液循环泵和吸收器,所述溶液循环泵连接于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发生器之间,用于驱动溶液在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发生器之间循环流动;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连通于所述发生器的蒸汽出口与所述吸收器之间。
[0011]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对溶液的循环利用,节省水源。
[0012]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发生器的溶液出口与所述吸收器的溶液入口
之间连接有溶液侧节流阀。
[0013]有益效果在于,溶液侧节流阀的设置,有利于降低吸收器内的压力,使得原来由发生器输出的蒸汽经余热利用系统后,能够顺利回流至吸收器内。
[0014]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水制备装置,所述热水制备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和水循环泵,所述水循环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水通道与所述水箱之间,用于驱动水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水箱之间循环流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蒸汽通道连通于所述发生器的蒸汽出口与所述吸收器之间。
[0015]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对水箱内的水进行持续加热,使水箱内的水升温变成热水,供用户使用。
[0016]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水通道内的水流方向与所述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流动方向相反。
[0017]有益效果在于,可提高第一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18]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吸收器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置于抽油烟机内。
[0019]有益效果在于,可对油烟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废热利用率,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0020]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空调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吸收器之间,所述第三换热器置于室内。
[0021]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制热功能。
[0022]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其中一侧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其中一侧通过空调侧节流阀连通。
[0023]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侧与所述吸收器连通;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侧与所述吸收器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
[0024]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制冷功能、制热功能,还可实现对油烟热量的回收。
[0025]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热水制备装置与所述空调装置之间连接有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四个通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吸收器。
[0026]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空调装置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的切换,使得空调装置既能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选择对室内环境制冷,又能在冬季低温环境下选择对室内环境制热。
[0027]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支路通道,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通路为第一通路,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侧通路为第二通路;所述支路通道的一端通过第一三通阀连通于所述第一通路,所述支路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阀连通于所述第二通路。
[0028]有益效果在于,可增加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的运行模式。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在单独热水制备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在单独制冷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在单独制热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在热水与制热双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在热水与制冷双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0

发生器;
[0037]200

炉灶;
[0038]300

锅具;
[0039]410

水箱;420

第一换热器;430

水循环泵;
[0040]500

溶液循环泵;
[0041]600

吸收器;
[0042]7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生器(100),所述发生器(100)套设于炉灶(200)的外围,用于吸收炉灶(200)产生的热量;所述余热利用系统与所述发生器(100)的蒸汽出口连通,用于将蒸汽中的热量转移至水箱(410)、室内或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灶(200)具有内圈出火孔和外圈出火孔,所述内圈出火孔通气时产生的内圈火用于加热锅具(300),且余热用于加热所述发生器(100);所述外圈出火孔通气时产生的外圈火用于加热所述发生器(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水制备装置,所述热水制备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420)和水循环泵(430),所述水循环泵(430)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420)的水通道与所述水箱(410)之间,用于驱动水在所述第一换热器(420)与所述水箱(410)之间循环流动;所述第一换热器(420)的蒸汽通道与所述发生器(100)的蒸汽出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通道内的水流方向与所述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流动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厨房余热回收利用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溶液循环泵(500)和吸收器(600),所述溶液循环泵(500)连接于所述吸收器(600)与所述发生器(100)之间,用于驱动溶液在所述吸收器(600)与所述发生器(100)之间循环流动;所述第一换热器(420)连通于所述发生器(100)的蒸汽出口与所述吸收器(60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国成陈志强何乐乐张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