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77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跳线连接结构,其包括:跳线及固定件;所述跳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螺旋段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具有阻挡部;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固定件连接时,所述螺旋段具有初始势能;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固定件脱开时,所述螺旋段基于所述初始势能而与所述阻挡部抵靠和电导通,并且通过与所述阻挡部抵靠而被所述阻挡部限制移动。如此配置,一方面利用了螺旋形结构的吸能特点,提高了抗振效果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即使第二连接端脱开,整个跳线连接结构仍能维持电导通,进一步提高了跳线连接结构的可靠性。结构的可靠性。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跳线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跳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电子产品,要求内部连接结构具有抗震、不易断裂的性能,此外常常需要将电路板进行接地以保障电子电路的安全性。在一些精细的电子产品中,电路板接地的设计一般是通过跳线将电路板和电子产品的外壳进行连通,以实现电路板的接地。
[0003]一般的,需要将跳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电路板与外壳上,由于外壳与跳线直接焊接存在较大的困难,现有技术中常在外壳上设置一个凸起的固定底片或固定立柱,使跳线与固定底片或固定立柱焊接,从而将电路板与外壳形成连通。
[0004]跳线与电路板的焊接可通过锡焊较稳定地焊接,但跳线与固定底片或固定立柱的连接处则易出现断裂风险。一方面由于跳线本身相对固定底片或固定立柱在尺寸上较为细小,在材料选择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两者连接时空间结构的局限,在实际的产品生产中,该位置极易受生产波动影响,而出现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跳线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跳线连接易出现断裂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跳线连接结构,其包括:
[0007]跳线及固定件;
[0008]所述跳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螺旋段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具有阻挡部;
[0009]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固定件连接时,所述螺旋段具有初始势能;
[0010]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固定件脱开时,所述螺旋段基于所述初始势能而与所述阻挡部抵靠并能够电导通,并且所述螺旋段通过与所述阻挡部抵靠而被所述阻挡部限制移动。
[0011]可选的,所述螺旋段的外包轮廓或内接轮廓沿所述螺旋段的轴线的方向呈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形态;所述阻挡部包括适配于所述螺旋段的外包轮廓或内接轮廓的抵靠斜面;所述抵靠斜面用于与所述螺旋段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抵靠。
[0012]可选的,所述螺旋段盘绕于所述阻挡部之外,所述螺旋段的内接轮廓呈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圆台形,所述抵靠斜面沿平行于所述圆台形的母线方向延伸。
[0013]可选的,所述阻挡部包括两个所述抵靠斜面,两个所述抵靠斜面沿所述螺旋段的径向相对布置。
[0014]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固定件连
接时,所述抵靠斜面与所述螺旋段抵靠接触。
[0015]可选的,构成所述螺旋段的线材为等径线材。
[0016]可选的,所述跳线连接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螺旋段,所述固定件具有两个以上的阻挡部,所述螺旋段与所述阻挡部一一对应。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沿平行于所述螺旋段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平行或重合于所述螺旋段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焊接。
[0018]可选的,所述跳线连接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垂直于所述螺旋段的轴线;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沿平行或重合于所述螺旋段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跳线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垂直于所述螺旋段的轴线;所述电路板具有焊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焊接孔并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跳线连接结构包括:跳线及固定件;所述跳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螺旋段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具有阻挡部;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固定件连接时,所述螺旋段具有初始势能;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固定件脱开时,所述螺旋段基于所述初始势能而与所述阻挡部抵靠和电导通,并且通过与所述阻挡部抵靠而被所述阻挡部限制移动。
[0021]如此配置,一方面基于螺旋段的设置,利用了螺旋形结构的吸能特点,有效提高了抗振效果和跳线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螺旋段具有初始势能,在第二连接端与其固定件脱开时,螺旋段通过释放初始势能而确保能够与阻挡部抵靠和电导通,由此即使第二连接端脱开,整个跳线连接结构仍能维持电导通,进一步提高了跳线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跳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a~图2d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段与抵靠斜面的四种适配组合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跳线连接结构的一个优选示例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跳线连接结构的优选示例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7]附图中:
[0028]1‑
跳线;11

第一连接端;12

第二连接端;13

螺旋段;2

固定件;21

阻挡部;22

主体部;23

弯折部;211

抵靠斜面;3

电路板;4

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
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30]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此外,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应做广义理解,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跳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跳线及固定件;所述跳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螺旋段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具有阻挡部;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固定件连接时,所述螺旋段具有初始势能;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固定件脱开时,所述螺旋段基于所述初始势能而与所述阻挡部抵靠并能够电导通,并且所述螺旋段通过与所述阻挡部抵靠而被所述阻挡部限制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段的外包轮廓或内接轮廓沿所述螺旋段的轴线的方向呈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形态;所述阻挡部包括适配于所述螺旋段的外包轮廓或内接轮廓的抵靠斜面;所述抵靠斜面用于与所述螺旋段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跳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段盘绕于所述阻挡部之外,所述螺旋段的内接轮廓呈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圆台形,所述抵靠斜面沿平行于所述圆台形的母线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跳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包括两个所述抵靠斜面,两个所述抵靠斜面沿所述螺旋段的径向相对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跳线连接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行秦天甫唐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