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具有:差动驱动器,其根据被输入的信号生成正相信号与反相信号的差动信号;分支器,其将所述正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正相信号,将所述反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反相信号;以及4芯以上的多芯缆线,其与所述分支器连接,分别传输由所述分支器分支出的各信号。在所述多芯缆线中,传输所述分支正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和传输所述分支反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分别相邻地配置。缆线分别相邻地配置。缆线分别相邻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缆线信号传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缆线信号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开有涉及为了传输数Gbps以上的高速数字信号而使用的差动信号用缆线的技术。在差动信号用缆线的
中,提出了以提高信号传输性能和提高噪声耐性为目的的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864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关于使用现有的差动信号用缆线的缆线信号传输,为了提高信号传输性能且提高噪声耐性,已采用具有屏蔽用导体、加蔽线等物理接地线的构造的缆线。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屏蔽用导体、加蔽线等物理接地线的缆线构造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具有:差动驱动器,其根据被输入的信号生成正相信号与反相信号的差动信号;分支器,其将所述正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正相信号,将所述反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反相信号;以及4芯以上的多芯缆线,其与所述分支器连接,分别传输由所述分支器分支出的各信号。在所述多芯缆线中,传输所述分支正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和传输所述分支反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分别相邻地配置。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在正相信号的内缆线和反相信号的内缆线相邻的边界产生虚拟完全导体壁(以下称作“电壁”),作为接地线发挥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能够不需要作为物理接地线的屏蔽用导体和加蔽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使用一般的2芯缆线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0014]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0015]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0016]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0017]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方式1
[0019]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缆线传输系统具有由4芯的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和成为差动信号源的差动驱动器3a,该4芯的多芯缆线由正相信号用的2个内缆线和反相信号用的2个内缆线构成。正相信号用的2个内缆线分别在中心具有正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p1、2p2,各自的外周被电介质1a覆盖。同样,反相信号用的2个内缆线分别在中心具有反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n1、2n2,各自的外周被电介质1a覆盖。差动驱动器3a根据高速数字信号生成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分支器4将正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正相信号,将反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反相信号。分支出的分支正相信号分别与正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p1、2p2连接。同样,分支出的分支反相信号分别与反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n1、2n2连接。
[0020]在实施方式1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由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中,传输正相信号的2个内缆线和传反相信号的2个内缆线分别相邻地配置。更具体而言,正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p1、2p2以成为对角的方式配置,反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n1、2n2以成为对角的方式配置。
[0021]在实施方式1的由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的端部中,正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p1、2p2分支连接于成为差动信号源的差动驱动器3a的正相信号输出柱(pin),反相信号用的信号导体2n1、2n2分支连接于成为差动信号源的差动驱动器3a的反相信号输出柱。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分别对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进行分支,使用别的信号导体传输信号。另外,传输目的地具有结合使用分支出的分支信号的结构。
[0022]实施方式1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形成传输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的差动线路。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中,正相信号与反相信号相邻地配置,因此,在正相信号与反相信号之间形成电壁10a、10b。该电壁10a、10b作为虚拟的接地线发挥功能。
[0023]与不对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进行分支而进行传输的情况相比,实施方式1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效果显而易见。图1是不对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进行分支而进行传输的情况下的示意图。该情况下,也在正相信号与反相信号之间形成电壁10,但是,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相比,形成的量少。可知通过对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进行分支,更多地形成电壁。
[0024]这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缆线部1b自身采用一般构造的多芯缆线,并且与成为差动信号源的差动驱动器3a分支连接,由此产生生成大量虚拟接地线的差动信号的传输方式,作为缆线传输系统整体,能够实现噪声耐性的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能够不需要作为物理接地线的屏蔽用导体和加蔽线。此外,能够使用低成本且普通的一般的缆线而不是特殊构造的缆线,因此,能够期待成本削减。
[0025]实施方式2
[0026]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实施方式1说明了在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缆线部1b中采用由4芯呈同心圆状配置的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的方式。在实施方式2中,对采用由同样为4芯但是4芯以排成1列的方式配置的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的方式进行说明。
[0027]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除了缆线部1b的构造以外,没有差异。由此,为了避免重复的说明,省略与共通的部分有关的说明。图3示出在采用由4芯以排成1列的方式配置的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的情况下也形成电壁10a、10b、10c。依然可知与不对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进行分支而进行传输的图1的情况相比,更多地形成电壁。
[0028]在实施方式2所示的方式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缆线部1b自身也采用一般构造的多芯缆线,并且与成为差动信号源的差动驱动器3a分支连接,由此产生生成大量虚拟接地线的差动信号的传输方式,作为缆线传输系统整体,能够实现噪声耐性的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能够不需要作为物理接地线的屏蔽用导体和加蔽线。此外,能够使用低成本且普通的一般的缆线而不是特殊构造的缆线,因此,能够期待成本削减。
[0029]实施方式3
[0030]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说明了在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缆线部1b中采用由4芯的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的方式。实施方式3对在缆线信号传输系统的缆线部1b中采用由5芯以上的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的方式进行说明。图4示出由18芯的多芯缆线构成的缆线部1b。实施方式3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利用5个以上的内缆线中的相互相邻的4个内缆线,以正相信号和反相信号相邻的方式决定4个内缆线的明细。即,实施方式3中的缆线信号传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具有:差动驱动器,其根据被输入的信号生成正相信号与反相信号的差动信号;分支器,其将所述正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正相信号,将所述反相信号分支成2个以上的分支反相信号;以及4芯以上的多芯缆线,其与所述分支器连接,分别传输由所述分支器分支出的各信号,在所述多芯缆线中,传输所述分支正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和传输所述分支反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分别相邻地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芯缆线中,传输所述分支正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中的2个内缆线以成为对角的方式配置,传输所述分支反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中的2个内缆线以成为对角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芯缆线中,传输所述分支正相信号的2个以上的内缆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澁谷幸司,大和田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