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天亮专利>正文

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58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包括用于带动扫描对象旋转的电动转盘、用于定位扫描对象头部的头部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扫描对象手部的手部定位组件、布置于电动转盘外圈形成弧形拍摄范围且具有16~24台相机的相机矩阵、包裹于相机矩阵外侧一圈的柔光布、均布于柔光布外侧的闪光灯以及用于同时控制相机拍摄的快门器,相机矩阵包括间隔均布的若干个摄像架和均布于每一根摄像架上的若干个相机,其中相邻摄像架之间的夹角为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扫描仪,尤其涉及一种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采用相机阵列捕捉人物瞬间表情状态的三维数据,并生成高级别模型贴图用于电影数字人特效,已成为行业趋势。目前已有的成熟相机阵列拍照三维扫描设备是一种是通过圆形支架构建相机的设计思路,即被扫描者站在设备中心区域接受拍照,通常阵列相机需要达到100台左右,使用非常多的相机全包裹人物一次性拍照,如此大大提高设备成本以及设备维护的复杂程度;还有一种是被扫描者站在圆形台面上,外轴带动9台照相机旋转拍照,每隔30度拍照一次,需拍摄12次,一圈共获得照相数据108张照片,即采用旋转拍照设备,虽可以降低相机设备数量,但是由于拍摄者人是一个活物,即使努力保持站立姿势不动,在多角度局部依次拍照的制约下,人物每次拍摄姿势和表情都会发生微妙的改变,拍摄次数越多,精确度越低,如拍摄12次,则有12组照片数据对位会出现问题,采集点的空间变化将会影响最后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导致三维人体数据模糊,精度偏低的问题;而且相机是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拍照而不是静止状态下拍照,使得拍摄照片相应模糊,进一步影响三维人体数据精度。
[0003]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证三维人体扫描质量的前提下极大降低相机数量且有效控制成本的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包括用于扫描对象站立且可带动扫描对象旋转的电动转盘、用于定位扫描对象头部的头部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扫描对象手部的手部定位组件、布置于电动转盘外圈形成弧形拍摄范围且具有16~24台相机的相机矩阵、包裹于相机矩阵外侧一圈的柔光布、均布于柔光布外侧的闪光灯以及用于同时控制相机拍摄的快门器,其中相机矩阵包括间隔均布的若干个摄像架和均布于每一根摄像架上的若干个相机,其中相邻摄像架之间的夹角为30
°

[0006]其中,所述头部定位组件包括外管、穿设于外管内且可沿着外管上下移动的内管、位于外管上且用于压紧内管的上下锁紧螺栓、与内管上端固定相连的横管、穿设于横管内且可沿着横管前后移动的横杆、位于横管上且用于压紧横杆的前后锁紧螺栓、与横杆铰接且用于固定头部的弧板以及用于调节弧板角度的角度锁紧螺栓。
[0007]优选的,所述上下锁紧螺栓和前后锁紧螺栓的端部均包覆有增加摩擦的橡胶头。
[0008]再者,所述手部定位组件为2组,对称设置于电动转盘的两侧。
[0009]进一步,所述手部定位组件包括与电动转盘可活动连接的固定管、穿设于固定管内且可沿着固定管上下移动的T型杆以及位于固定管上且用于压紧T型杆的锁紧螺栓。
[0010]再者,所述相机矩阵包括间隔设置的2个摄像架和均布于每一根摄像架上的8个相
机,该相机矩阵形成60
°
拍摄范围。
[0011]优选的,所述相机矩阵包括间隔均布的4个摄像架和均布于每一根摄像架上的4个相机,该相机矩阵形成120
°
拍摄范围。
[0012]进一步,所述相机矩阵包括间隔均布的6个摄像架和均布于每一根摄像架上的4个相机,该相机矩阵形成180
°
拍摄范围。
[0013]再者,所述相机矩阵包括间隔均布的3个摄像架和均布于每一根摄像架上的8个相机,该相机矩阵形成90
°
拍摄范围。
[0014]优选的,所述相机通过活动抓手固定于摄像架上。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利用16~24台相机联接形成的相机矩阵,再结合电动转盘的转动,以达到360度环绕拍照,保证三维人体扫描质量的前提下极大降低相机数量,并有效控制成本;
[0017](2)、本技术中采用头部定位组件,使扫描对象后脑勺可以依靠在头部定位组件上,固定稳定头部,保证旋转拍照时人像始终保持在取景中心位置,不会出画,提高拍摄照片质量;
[0018](3)、本技术中采用手部定位组件,使扫描对象双手可以依靠在手部定位组件上,固定稳定手臂,提高拍摄照片质量;
[0019](4)、本技术在相机矩阵外依次布设柔光布和闪光灯,保障后续拍摄过程在全方位充足并柔和的光源下进行,从而各个角度获得均匀受光并清晰的人物照片细节,便于获得最佳计算素材便于后期生成最佳三维人体数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头部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手部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包括电动转盘1、头部定位组件2、手部定位组件3、相机矩阵、柔光布4、闪光灯5、快门器6和活动抓手9。
[0025]本技术的电动转盘1由电机驱动可自由旋转,电动转盘可设置所需旋转角度,旋转后暂停以供拍摄,使对象在拍摄状态时处于静止状态,保证拍摄质量不虚像;扫描对象站立或通过可升降凳子坐在电动转盘1上,可升降凳子可以使扫描对象头部处于最佳拍摄位置,电动转盘1可带动扫描对象转动任意角度并停止。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拍摄需求控制电机180
°
旋转暂停并拍照,或者控制电机90
°
旋转暂停并拍照等。
[0026]如图2所示,在电动转盘1的旁侧设置有用于定位扫描对象头部的头部定位组件2,头部定位组件2保证旋转拍照时人像始终保持在取景中心位置;头部定位组件2包括外管201、内管202、上下锁紧螺栓203、横管204、横杆205、前后锁紧螺栓206、弧板207和角度锁紧螺栓208,外管201与电动转盘1相连接,可随着电动转盘1转动而转动,内管202套设于外管
201内,内管202可沿着外管201上下移动;上下锁紧螺栓203位于外管201上,穿过外管201压紧内管202,从而调节内管202的上下高度;使用时调松上下锁紧螺栓203,上下移动内管202至合适的高度,通过旋转上下锁紧螺栓,挤压内管固定内管高度伸缩位置,上下锁紧螺栓的端部包裹有橡胶头,增加摩擦力,提高内管固定的稳定性。横管204与内管202的上端固定连接,横杆205穿设于横管204内,横杆205可沿着横管204前后移动,前后锁紧螺栓206位于横管204上,穿过横管204压紧横杆205,从而调节横杆205的前后位置;使用时调松前后锁紧螺栓206,前后移动横杆205至合适位置,通过旋转前后锁紧螺栓,挤压横杆固定横杆前后伸缩位置,前后锁紧螺栓的端部包裹有橡胶头,增加摩擦力,提高横杆固定的稳定性。弧板207与横杆205相铰接,角度锁紧螺栓208穿设于弧板207和横杆205的铰接轴处,角度锁紧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带动扫描对象旋转的电动转盘(1)、用于定位扫描对象头部的头部定位组件(2)、用于定位扫描对象手部的手部定位组件(3)、布置于电动转盘外圈形成弧形拍摄范围且具有16~24台相机的相机矩阵、包裹于相机矩阵外侧一圈的柔光布(4)、均布于柔光布外侧的闪光灯(5)以及用于同时控制相机拍摄的快门器(6),其中相机矩阵包括间隔均布的若干个摄像架(7)和均布于每一根摄像架上的若干个相机(8),其中相邻摄像架(7)之间的夹角为3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定位组件(2)包括外管(201)、穿设于外管内且可沿着外管上下移动的内管(202)、位于外管上且用于压紧内管的上下锁紧螺栓(203)、与内管上端固定相连的横管(204)、穿设于横管内且可沿着横管前后移动的横杆(205)、位于横管上且用于压紧横杆的前后锁紧螺栓(206)、与横杆铰接且用于固定头部的弧板(207)以及用于调节弧板角度的角度锁紧螺栓(2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锁紧螺栓(203)和前后锁紧螺栓(206)的端部均包覆有增加摩擦的橡胶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阵列旋转拍照扫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定位组件(3)为2组,对称设置于电动转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天亮
申请(专利权)人:余天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