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37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7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可以作前后滑动的保护盖,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以及自固持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弹性部及位于第一弹性部自由末端的接触部,保护盖具有遮挡绝缘本体的前端面的前盖,前盖设有前后贯通以显露接触部的通孔,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向前抵压前盖而使得前盖保持在特定位置,弹性件与接触部彼此间隔平行排列。如此设置,使得前盖能够在由弹性件抵持在特定位置以保护接触部。置以保护接触部。置以保护接触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护盖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台湾专利TWI578647B揭示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接触件,具有藉由抵压外部机器的连接端子而与外部机器电性连接的接点;保护构件,藉由覆盖上述接触件的上述接点的周围而保护上述接点;以及基座体,由收纳上述接触件及上述保护构件的绝缘材料构成,保护构件包括开口部,开口部用以使上述接点比抵压上述外部机器一侧的表面更向上述外部机器侧突出,并且上述保护构件伴随上述外部机器的移动而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然而,该电连接器在未对接状态下,接触件的接点外露容易导致意外损坏。
[000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可滑动的保护盖。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可以作前后滑动的保护盖,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接脚以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弹性部及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自由末端的接触部,所述保护盖具有遮挡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的前盖,所述前盖设有前后贯通以显露所述接触部的通孔,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向前抵压所述前盖而使得所述前盖保持在特定位置,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部彼此间隔平行排列。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弹性件抵持前盖使得电连接器在非接触状态时位于特定位置,以保护接触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保护盖位于特定位置。
[0009]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0]图3为图1所示沿虚线A

A的剖视图。
[0011]图4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位于对接状态。
[0012]图5为图4所示沿虚线B

B的剖视图。
[0013]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14]图7为图6所示保护盖的立体图。
[0015]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位于对接状态。
[0016]图9为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17]图10为图9所示进一步的分解图。
[0018]图11为图8所示沿虚线C

C的剖视图。
[0019]图12为图8所示沿虚线D

D的剖视图。
[002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1]图14为图13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2]图15为图14所示进一步的分解图。
[00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可相对绝缘本体1作前后滑动的保护盖3。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接脚22以及自固持部21向前延伸的第一弹性部23及位于第一弹性部23自由末端的接触部24。保护盖3具有遮挡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的前盖31,前盖31设有前后贯通以显露接触部的通孔311,电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弹性件4,弹性件4向前抵压前盖31而使得前盖31保持在特定位置,弹性件4与接触部24彼此间隔平行排列。
[0025]参图1与图3所示,在前盖31保持在特定位置时,接触部24隐藏在前盖31的内侧;在保护盖3向后移动时,接触部24可向前穿过通孔311,如图4

5所示。保护盖3包括自前盖31侧缘向后延伸形成贴覆绝缘本体1外侧的板部,板部与绝缘本体1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引槽以及导引部,导引部沿导引槽可前后滑动。板部与绝缘本体还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槽以及限位部,限位部收容于限位槽内以避免保护盖向前脱离绝缘本体1。
[0026]参图6与图7,板部包括自其前盖31向后延伸而形成的顶板32、底板33以及自前盖两侧向后延伸而形成的两侧板34。绝缘本体1具有顶面11、底面12、连接顶面11与底面12的两侧面13以及前端面14和后端面15。绝缘本体1的两侧面13为向前相向倾斜延伸的倾斜面,用于在与保护盖结合时避免卡住。同时,与侧面13配合的侧板34的内表面也为倾斜面,从而与侧面13配合。
[0027]在第一实施例中,导引部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侧面13,为前后方向延伸的肋条131,同时该肋条131向后延伸至后端面15处,但其前端与前端面14间隔一定距离啊,如图6所示。该肋条131的顶面与底面为自后向前相向延伸的倾斜面。两侧板34在其后缘向前凹设形成第一滑槽341,该第一滑槽341的两相对内缘从前向后逐渐倾斜形成导引面,第一滑槽341与肋条131配合形成上述的导引槽和导引部。绝缘本体1还在其两侧面13向外凸设有凸台132。绝缘本体1在凸台132与肋条131之间的侧面13处还向外凸设形成限位部133。肋条131与凸台132之间形成一滑槽134,侧板34具有容置于该滑槽134的弹性限位板342,限位板342靠后位置设有有一沿横向贯通的限位槽343。限位板342在滑槽134内前后移动,而限位部133位于限位槽343内,避免保护盖3过度向前而脱离绝缘本体1。
[0028]参图7,绝缘本体1还设有自其前端面14向后延伸并向上贯穿其顶面11的第二滑槽111,从前后向后看,该第二滑槽111呈倒T型。保护盖3在其内侧顶部设有与第二滑槽111配合的滑轨35,滑轨35自前盖31向后延伸并向上连接顶板32。在第一实施例中,前盖31具有两排上下错位排列的通孔311。前盖31在上排通孔中的每一通孔两侧设有向后凸出的第一抵持块312,在下排通孔中的每一通孔的两侧设有向后凸出的第二抵持块313。第一抵持块312
设置于相邻通孔311的上侧位置,而第二抵持块313则设置于相邻通孔的下侧位置。
[0029]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件4自固持部21延伸而形成。固持部21包括第一竖直部211,第一弹性部23与弹性件4均自第一竖直部211向前延伸而形成。相邻导电端子2的其中之一是第一弹性部23位于弹性件4的上方,而另一导电端子则为第一弹性部23位于弹性件4的下方。弹性件4包括自第一竖直部211延伸的第二弹性部41及位于第二弹性部41末端的抵接部42,第一弹性部23与第二弹性部41为彼此平行排列的波浪形。接触部24为竖直片状,具有一竖直的板部241以及自板部241前缘凸出的凸部242,该凸部242在电连接器对接时穿过通孔311以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性接触。
[0030]当处于未对接状态时,在同一导电端子2上的弹性件4的抵持部42向前抵持于对应的第一或第二抵持块,以使保护盖3位于特定位置,而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可以作前后滑动的保护盖,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接脚以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弹性部及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自由末端的接触部,所述保护盖具有遮挡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的前盖,所述前盖设有前后贯通以显露所述接触部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向前抵压所述前盖而使得所述前盖保持在特定位置,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部彼此间隔平行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保持在特定位置时,所述接触部隐藏在所述前盖的内侧;在所述保护盖向后移动时,所述接触部可向前穿过所述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包括自所述前盖侧缘向后延伸形成贴覆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板部,所述板部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引槽以及导引部,所述导引部沿所述导引槽可前后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部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槽以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避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祥徐国峻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