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07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5
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涉及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基座、测量定位杆和控制把手,混凝土基座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中嵌装有螺母,测量定位杆为双头反向螺旋杆,控制把手包括铁板、螺纹套筒和指示钢筋,铁板正下方焊接有螺纹套筒,铁板上焊接有垂直于铁板的指示钢筋,指示钢筋顶部涂有反光漆,指示钢筋之间焊接有连接钢筋,测量定位杆下端与螺母相配合,测量定位杆上端与螺纹套筒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头反向螺旋杆可以两次调节测量定位杆的高度,将精度控制在5mm以内,再通过激光水准仪瞄准指示钢筋反光漆处,高精度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并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分离式构件还可重复利用,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
,特别是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进入“绿色建造,低碳发展”的阶段,精准控制混凝土板厚将有助于节约材料和减少碳排放。每层楼板板厚即便只比设计标高多出1mm,上百层高楼累积的板厚误差都将会产生高昂的材料成本,更严重的还会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这将极大影响工程建设。当前建筑业对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平整度和板厚要求控制在

5~+8mm,即板厚较设计标高可以多出8mm或少于5mm,然而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现浇楼板,传统技术方案如插钎、拉线、预制混凝土垫块、塑料控制器等精度不高,而且很容易增加企业的用工用料成本。
[0003]针对传统技术方案的问题,已有公开专利大多是对楼板厚度控制和平整度这一标准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710124654.9的“楼板厚度控制垫块”,但该申请存在以下缺点:采用肉眼通过观察反光漆钢筋只是大致确定混凝土厚度,无法有效控制楼面平整度,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板厚控制的精度仍有较大难度;混凝土垫块只有单向钢筋槽,钢筋槽设计成半圆形,仅容纳钢筋的半个面,钢筋容易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沿着凹槽产生单向滑移;螺栓缺乏固定把手,拆除不方便;即便指示钢筋留在混凝土中,也要打磨该钢筋的顶面与周围混凝土齐平,后续工作费时费力;该申请属于一次性消耗产品,每次需要根据实际板厚切割制作指示钢筋,费时费力费成本。
[0004]专利号为CN201910484366.3的“楼板厚度控制垫块”,该专利存在的缺点是:反光漆指示柱容易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掩埋,控制精度仍有待提高;指示柱的高度不能任意调整,只能在预设的卡槽之间调整高度;所用收缩定位结构比较复杂,现场制作加工有难度,加工成本比较高;该装置属于一次性消耗产品,每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厚度楼板的控制垫块,材料成本会比较高;由于采用收缩式结构,需要将指示柱压入并于混凝土表面齐平,实际可能难以保证与周围混凝土平面完全齐平,需要对该处进行打磨或修补。
[0005]综上所述,现有改进技术方案在技术上通过观察某个指示物体确定板厚和平整度,误差仍然比较大;在成本上结构相对复杂或者是采用一次性埋设,制造和使用的成本较高;功能上比较单一,仅控制板厚和平整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难和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以及埋设式构件设计较复杂且无法重复利用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
[000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基座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中嵌装有螺母,该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测量定位杆和控制把手,所述测量定位杆为双头反向螺旋杆,所述
控制把手包括铁板、螺纹套筒和指示钢筋,所述铁板正下方焊接有螺纹套筒,铁板上焊接有若干根垂直于铁板的指示钢筋,所述指示钢筋顶部涂有反光漆,指示钢筋之间焊接有连接钢筋,测量定位杆下端与所述螺母相配合,测量定位杆上端与所述螺纹套筒相配合,所述混凝土基座上部开设有放置钢筋的十字型凹槽。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指示钢筋至少3根。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十字型凹槽为呈十字交叉的U形槽Ⅰ、U形槽Ⅱ,所述U形槽Ⅰ的槽底高度H1小于U形槽Ⅱ的槽底高度H2。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U形槽Ⅰ、U形槽Ⅱ将混凝土基座上部不均等分为四个混凝土块,所述通孔开设在面积最大的混凝土块的正中心,螺母嵌装在通孔的中部。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U形槽Ⅰ的槽底高度H1等于底筋保护层的厚度。
[0012]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之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控制精度高
[0014]本技术的测量定位杆为双头反向螺旋杆,即螺旋杆的上下端开反向的螺纹,从螺旋杆的上端部由上垂直往下看,上(下)部旋转方式呈逆时针,下(上)部旋转方式呈顺时针,双头反向螺旋杆的下端与混凝土基座内的螺母相配合,进行第一次调节测量定位杆的高度,再旋转控制把手,测量定位杆上端与螺纹套筒相配合,进行第二次调节测量定位杆的高度,从而在第一次调节高度不足以达到楼板厚度时,进行二次调整,仅在初步控制楼板厚度阶段,就将精度控制在5mm以内,相较于现有的固定式、收缩式或单螺旋式结构,双头反向螺旋杆的可调节范围更大,幅度更低;控制把手上有若干根指示钢筋,指示钢筋顶部涂有反光漆,通过激光水准仪瞄准指示钢筋反光漆处,进一步高精度测算标高,实现高精度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而且指示钢筋至少3根,指示明显,不容易被掩埋,激光水准仪更容易瞄准反光漆。
[0015]2.操作简单
[0016]本技术仅需旋转控制把手,双头反向螺旋杆分别与螺母、螺纹套筒相配合初步控制楼板厚度,再通过激光水准仪瞄准指示钢筋反光漆处,进一步高精度测算标高,就可以精准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操作非常简单;而且指示钢筋之间焊接连接钢筋,从而形成把手,便于徒手或用工具旋转、拆卸。
[0017]3.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0018]本技术包括混凝土基座、螺母、测量定位杆和控制把手,结构简单,所用耗材全部是通过工地常用材料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无需开模制造,制作成本低,而且分离式构件可重复利用,测量定位杆可以反复利用且不影响二次使用,除了混凝土基座内预埋的一个螺母以外,所用混凝土基座原本就是浇筑时需要用到的混凝土材料,所以埋设的材料使用成本低。
[0019]4.便于修补、检查
[0020]本技术的测量定位杆可以反复利用且不影响二次使用,抽出测量定位杆后,楼板会留下细小的孔道,可通过软管泵射混凝土修补,修复的混凝土少,强度得到保证。
[0021]5.本技术的混凝土基座上部开设有放置钢筋的十字型凹槽,十字型凹槽为呈十字交叉的U形槽Ⅰ、U形槽Ⅱ, U形槽Ⅰ的槽底高度H1小于U形槽Ⅱ的槽底高度H2,十字型凹槽可以放置单根钢筋,或纵横交错的两根钢筋,且整根钢筋都容纳到十字型凹槽中,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钢筋不容易滑移,能很好的固定混凝土基座,螺母嵌装在通孔的中部,测量定位杆的固定效果更佳,减少影响混凝土楼板厚度的因素,有利于精准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
[0022]6.本技术的U形槽Ⅰ的槽底高度H1等于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在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楼板底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简单的结构实现多种功能,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0025]图中: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混凝土基座(1),所述混凝土基座(1)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中嵌装有螺母(2),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测量定位杆(3)和控制把手(4),所述测量定位杆(3)为双头反向螺旋杆,所述控制把手(4)包括铁板(41)、螺纹套筒(42)和指示钢筋(43),所述铁板(41)正下方焊接有螺纹套筒(42),铁板(41)上焊接有若干根垂直于铁板(41)的指示钢筋(43),所述指示钢筋(43)顶部涂有反光漆(44),指示钢筋(43)之间焊接有连接钢筋(45),测量定位杆(3)下端与所述螺母(2)相配合,测量定位杆(3)上端与所述螺纹套筒(42)相配合,所述混凝土基座(1)上部开设有放置钢筋的十字型凹槽。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会新李万杰董爱华杨霞匡秀莉李顺华朱万旭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国立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