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目前开关电源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元件,用于输入输出隔离、电压幅值变换的场景。目前变压器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体积大、重量大,给电子系统小型化及电源功率密度提升带来一定困难。
[0003]当前需要变压比更加丰富的平面变压器来实现一方面减小开关电源的尺寸,另一方面提升电源变换性能,但是现有片式变压器目前通常难以实现10倍以上的变压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这个变压比对于工程应用来说是远远不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实现了变压比的提升。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包括初级绕组,初级绕组结构还包括初级可重复段、初级输入段和初级输出段,初级可重复段最下层的下层初级金属图形的一端与初级输出段连接,初级可重复段最下层的下层初级金属图形的另一端与初级输入段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绕组(1),初级绕组(1)结构还包括初级可重复段(11)、初级输入段(12)和初级输出段(13),初级可重复段(11)最下层的下层初级金属图形(112)的一端与初级输出段(13)连接,初级可重复段(11)最下层的下层初级金属图形(112)的另一端与初级输入段(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可重复段(11)为单个可重复段或多个级联的可重复段,初级可重复段(11)包括上层初级金属图形(111)、下层初级金属图形(112)和初级通孔(113),上层初级金属图形(111)和下层初级金属图形(112)相同,均为近似于环形的金属图形、且均留有缺口,初级通孔(11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上层初级金属图形(111)的缺口处、下层初级金属图形(112)的缺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初级可重复段(11)还包括上层内侧连接结构(114)、上层外侧连接结构(115)、下层内侧连接结构(116)和下层外侧连接结构(117),上层内侧连接结构(114)、上层外侧连接结构(115)分别布置到上层初级金属图形(111)的缺口两边,上层内侧连接结构(114)、上层外侧连接结构(115)错开布置形成一条缝隙,下层内侧连接结构(116)和下层外侧连接结构(117)分别布置到下层初级金属图形(112)的缺口两边,下层内侧连接结构(116)、下层外侧连接结构(117)错开布置形成一条缝隙,两缺口上的连接结构同方向布置;其中一初级通孔(11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上层内侧连接结构(114)和下层内侧连接结构(116)上,另一初级通孔(11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上层外侧连接结构(115)和下层外侧连接结构(117)上,相邻初级可重复段(11)的初级通孔(113)上下同轴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初级输入段(12)包括初级输入连接线(121)、初级输入通孔(122)和初级输入外电极焊盘(123),初级输入通孔(12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初级输入连接线(121)和初级输入外电极焊盘(123)上,初级输入连接线(121)的另一端连接到初级可重复段(11)最下层的一个初级通孔(113)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输出段(13)包括初级输出连接线(131)、初级输出通孔(132)和初级输出外电极焊盘(133),初级输出通孔(13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初级输出连接线(131)和初级输出外电极焊盘(133)上,初级输出连接线(131)的另一端连接到初级可重复段(11)最下层的另一个初级通孔(113)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变压比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结构还包括次级绕组(2),次级绕组(2)包括次级可重复段(21)、次级输入段(22)、次级输出段(23)和次级连接段(24);次级输入段(22)、次级可重复段(21)、次级输出段(23)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清,于沛洋,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