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70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包括壳体、扭簧、触头座、顶杆和导电环,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扭簧包括套接圈、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套接圈套设在第一安装柱上,第一延伸臂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电连接,触头座转动设置在壳体上,顶杆导向滑移的设置在壳体上,导电环套设在第二安装柱上,导电环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当触头座向闭合位置转动时,触头座带动顶杆移动,顶杆可将第二延伸臂抵设在导电环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与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和电路板相连接,在闭合断路器机构时,触碰试验按钮,断路器的电路板才能执行模拟漏电。断路器的电路板才能执行模拟漏电。断路器的电路板才能执行模拟漏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尤其是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漏电断路器是一种在漏电时,能够迅速切断电源,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电器安全装置。漏电断路器包括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在安装使用规范GB13955里明确规定漏电断路器的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必须每月按一次,以确定漏电断路器的漏电保护装置能否正常工作。
[0003]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包括试验按钮、为试验按钮提供复位偏压力的压簧、位于试验按钮下方的动弹簧片,以及与动弹簧片相对的静弹簧片,动弹簧片和静弹簧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子组件板电连接。当需要启动测试功能时,按压试验按钮,下降的试验按钮会与其下方的动弹簧片接触,并推抵动弹簧片向下运动直到其活动端与静弹簧片接触,以使得试验回路导通,断路器的电子组件板执行模拟漏电;当不需要使用测试功能时,停止按压试验按钮,试验按钮就会在压簧的作用下复位,即恢复到未被按压时的位置。
[0004]然而设置一个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这种简单的方式,若断路器的电子组件板和试验回路的电源连接线均接在进线侧,在不闭合断路器机构时,意外触碰到试验按钮,断路器的电子组件板执行模拟漏电,此时断路器的漏电线圈会一直反复吸合,直至漏电线圈烧毁,造成财产损失,因此在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上再增加一个试验回路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闭合断路器机构时,触碰试验按钮,断路器的电子组件板才能执行模拟漏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其与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和电路板相连接,在闭合断路器机构时,触碰试验按钮,断路器的电路板才能执行模拟漏电。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包括壳体、扭簧、触头座、顶杆和导电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扭簧包括套接圈、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套接圈套设在第一安装柱上,第一延伸臂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电连接,所述触头座转动设置在壳体上,顶杆导向滑移的设置在壳体上,顶杆的端部抵设在触头座上,第二延伸臂位于顶杆的滑移轨迹上,导电环套设在第二安装柱上,导电环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当触头座向闭合位置转动时,触头座带动顶杆移动,顶杆可将第二延伸臂抵设在导电环上,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导电环的导电连接;当触头座向断开位置转动时,第二延伸臂可带动顶杆滑移复位,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导电环的断开。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触头座由外部操作机构带动,外部操作机构进行合闸操作时,可带动触头座向闭合位置转动,从而使触头座与断路器的静触头相接触;外部操作机构进行分闸操作时,可带动触头座向断开位置转动,从而使触头座远离断路器的静触头,第一延
伸臂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串联连接,导电环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当触头座向闭合位置转动时,触头座带动顶杆移动,顶杆可将第二延伸臂抵设在导电环上,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导电环的导电连接,该试验回路机构闭合,此时触碰试验按钮,使得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闭合,断路器的电路板才能执行模拟漏电;当触头座向断开位置转动时,第二延伸臂可带动顶杆滑移复位,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导电环的断开,该试验回路机构断开,此时触碰试验按钮,即使能使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闭合,断路器的电路板也不能执行模拟漏电。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顶杆在靠近第二延伸臂的一端设置有U形槽,所述顶杆在靠近触头座的一端设置圆弧面,第二延伸臂置于U形槽内,触头座的下端设置有抵触面,顶杆的圆弧面抵压在触头座的抵触面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U形槽用来定位第二延伸臂,顶杆在推动第二延伸臂时,第二延伸臂不会窜动,保证第二延伸臂与导电环顺利接触,触头座的抵触面与顶杆的圆弧面相抵触,触头座向闭合位置转动时,即可带动顶杆移动。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壳体包括中盖和中座,中盖和中座之间形成安装腔,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一体设置在中盖上,第一安装柱位于第二安装柱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二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二沉孔,中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柱插设于第一沉孔,第二定位柱插设于第二沉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中盖和中座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中盖和中座连接后,可形成独立的安装腔。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中盖上下间隔设置有两块导向板,两个导向板相互平行,两个导向板之间构成可供顶杆导向滑移的导向槽,顶杆上还设置有止挡面,当第二延伸臂推动顶杆复位时,止挡面抵设在导向板的端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顶杆可沿导向槽导向滑移,中座与中盖固定后,中座能遮盖导向槽,避免顶杆发生窜动,触头座向断开位置转动后,扭簧的第二延伸臂推动顶杆回位,止行面止挡面抵触到定位板的端部,可限制顶杆的移动距离。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触头座的抵触面与顶杆的圆弧面始终保持相切的位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能保证施加的力有良好的稳定性。
[0016]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第一延伸臂和第一导线通过铜管导电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铜管外套于第一延伸臂和第一导线,不仅能实现第一延伸臂和第一导线的导电连接,还能实现两者的稳定安装。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断开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接触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触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中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壳体;11、中盖;111、第一安装柱;112、第二安装柱;113、第一沉孔;114、第二沉孔;115、导向板;116、限位块;12、中座;121、第一定位柱;122、第二定位柱;13、安装腔;14、导向槽;2、扭簧;21、套接圈;22、第一延伸臂;23、第二延伸臂;3、触头座;31、抵触面;4、顶杆;41、U形槽;42、圆弧面;43、止挡面;5、导电环;61、第一导线;62、第二导线;7、外部电路板;8、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

图6所示,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包括壳体1、扭簧2、触头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扭簧、触头座、顶杆和导电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扭簧包括套接圈、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套接圈套设在第一安装柱上,第一延伸臂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试验按钮试验回路机构电连接,所述触头座转动设置在壳体上,顶杆导向滑移的设置在壳体上,顶杆的端部抵设在触头座上,第二延伸臂位于顶杆的滑移轨迹上,导电环套设在第二安装柱上,导电环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当触头座向闭合位置转动时,触头座带动顶杆移动,顶杆可将第二延伸臂抵设在导电环上,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导电环的导电连接;当触头座向断开位置转动时,第二延伸臂可带动顶杆滑移复位,实现第二延伸臂与导电环的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试验回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在靠近第二延伸臂的一端设置有U形槽,所述顶杆在靠近触头座的一端设置圆弧面,第二延伸臂置于U形槽内,触头座的下端设置有抵触面,顶杆的圆弧面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峰林凯胡广召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奥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