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平转换电路、射频开关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45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射频开关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增益电路,用于接收高电平信号;第二增益电路,用于接收低电平信号;下拉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增益电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低输出信号下拉至低电平信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有效增益,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为单级结构,结构简单,可由常规元器件搭建实现,无需现有技术中的多个负压产生电路或是多个方向器和电容,功耗和成本低。功耗和成本低。功耗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平转换电路、射频开关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指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射频开关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射频开关是最常用的射频元器件,在射频链路中用作通道切换、收发状态切换,大量应用于物联网、通信基站、小基站、直放站、测试仪器、雷达、WiFi(无线保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等多个领域。
[0003]射频开关主要由本地振荡器、负压产生电路、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和开关核心晶体管构成。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需要把正常的控制信号转换到正负电压域中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通常比正常控制信号的电压大1倍;同时由于片上负压产生电路的电流驱动能力通常较低,因此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等特点。
[0004]现有技术中射频开关的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的可靠性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电平转换电路、射频开关及电子设备。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包括:
[0007]第一增益电路,用于接收高电平信号;
[0008]第二增益电路,用于接收低电平信号;
[0009]下拉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增益电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低输出信号下拉至低电平信号。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射频开关,包括上述的电平转换电路。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射频开关。
[00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射频开关及电子设备,其中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增益电路、第二增益电路和下拉电路,由于第一增益电路能够对第一输入信号VIP进行反向增益后输出,第二增益电路能够对第二输入信号VIN进行反向增益后输出,下拉电路能够将第一增益电路和第二增益电路的低输出信号下拉后输出,故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有效增益,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为单级结构,结构简单,可由常规元器件搭建实现,无需现有技术中的多个负压产生电路或是多个方向器和电容,功耗和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0015]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00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的原理框图;
[001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0018]图5为图4所示的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射频开关可以用作为天线开关,接在天线与射频处理电路之间,用于切换天线工作状态,用于切换频段以及接收、发射信号。通过开关,可以将不同频段、不同制式的信号分离,进而输出至手机的不同系统中进行处理,以减少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帮助提高信号接收灵敏度。射频开关是手机射频前端必不可少的关键器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手机终端信号质量。由于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衬底上的硅)具有高速、高隔离度特性和优良的抗辐射特性,有着GaAs(砷化镓)工艺无法媲美的优势,故近年来在无线通讯领域里,SOI工艺已逐渐成为射频开关的首选工艺。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该电路提出了采用两个不同分负电压(Vss1和Vss2),通过两级转换的方式,将标准的控制信号转换到正负电压域(VDD,on和Vss1)的控制信号中。该电路能有效的将标准控制信号转换到正负电压域,通过不同的电压域可以保证电路中晶体管的可靠性。但是其需要两个负压产生电路,两个负压产生电路需要两个本地振荡器和两个负压电荷泵电路,这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功耗和成本的增加。
[0022]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低压到正负电压转换电路。该电路中第一级电路通过助推电容C
boost
提高了标准电压域的控制信号幅度,从而用来控制第二级电路。第二级电路的输出信号摆幅为负电源电压到正电源电压。在该电路中,通过第三极的pull

down driver(下拉驱动器)电路,将信号摆幅为负电源电压到正电源电压的输入信号变为负电源电压到0电压的输出信号。排除第三级的pull

down driver电路,该电路采用了两级电路,同时采用多个方向器和电容,并且还使用了标准晶体管和厚栅晶体管,不仅增加了电路的功耗,还大大增加了电路的成本。
[0023]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
[0024]第一增益电路10,用于接收高电平信号(也即待转换的第一输入信号VIP);
[0025]第二增益电路20,用于接收低电平信号(待转换的第二输入信号VIN);
[0026]下拉电路30,下拉电路30的输入端301、302分别与第一增益电路10的输出端102和第二增益电路20的输出端202电连接,下拉电路30用于将第一增益电路10和第二增益电路20的低输出信号下拉至低电平信号。
[0027]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将电压为从0到正电压VDD的信号转换为从负电压Negative VDD到正电压VDD的信号,例如可以为从0

1.8V转换为
±
1.8V,或者从0

2.5V转换为
±
2.5V等。
[0028]电路工作时,第一增益电路10用于对待转换的第一输入信号VIP进行反向增益后输出,第二增益电路20用于对待转换的第二输入信号VIN进行反向增益后输出,第一增益电路10的输入端101、第二增益电路20的输入端201分别用作为整个电平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信号连接端和第二输入信号连接端,该第一输入信号连接端和第二输入信号连接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的一对差分信号即VIP和VIN;下拉电路30的输入端301、302分别用作为整个电平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信号连接端和第二输出信号连接端,该第一输出信号连接端和第二输出信号连接端用于输出输出信号的一对差分信号即VON和VOP。
[0029]具体的,第一输入信号VIP和第二输入信号VIN可以为一对电压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增益电路,用于接收高电平信号;第二增益电路,用于接收低电平信号;下拉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增益电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低输出信号下拉至低电平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至少包括第一P型电子开关,所述第一P型电子开关的栅极用于接收所述高电平信号,源极用于与需转换至的电压域的高电压端电连接,漏极与所述下拉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增益电路至少包括第六P型电子开关,所述第六P型电子开关的栅极用于接收所述低电平信号,源极用于与需转换至的电压域的高电压端电连接,漏极与所述下拉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还包括第三P型电子开关,所述第三P型电子开关的栅极接地,源极与所述第一P型电子开关的漏极电连接,漏极与所述下拉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增益电路还包括第八P型电子开关,所述第八P型电子开关的栅极接地,源极与所述第六P型电子开关的漏极电连接,漏极与所述下拉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电路包括第一N型电子开关、第二N型电子开关、第三N型电子开关和第四N型电子开关,其中:所述第一N型电子开关的栅极接地,漏极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N型电子开关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型电子开关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N型电子开关的栅极接地,漏极与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四N型电子开关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型电子开关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型电子开关的源极和所述第四N型电子开关的源极均用于与需转换至的电压域的低电压端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上拉电路,所述上拉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益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上拉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增益电路和所述第二增益电路的高输出信号上拉至高电平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路至少包括第二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田新城杨兆良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