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38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沉淀部、和过滤部,絮凝沉淀部,絮凝沉淀部包括本体,本体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泥筒;本体内腔安装有若干搅拌组件,本体内腔底端固接有环形导轨,环形导轨与本体侧壁固接,环形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滑动连接在环形导轨上的滑轮,滑轮上固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另一端固接有池盖,池盖与本体转动连接,池盖底端中心固接有驱动组件;过滤部,过滤部包括与本体出口端通过排水管连通的过滤池,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净化效果,还有效的保证了装置的清洗维护,对整个装置的可持续使用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常常利用絮凝技术来处理污水,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
[0003]公开号为CN2126318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新型絮凝沉淀池,并具体公开了通过絮凝沉淀池将污水进行装入,污泥进入到污泥池内,然后启动第一转动电机,从而带动第一主动盘转动,从而第一主动盘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一从动盘转动,从而第一从动盘带动第一转轴和螺旋输送叶转动,进一步的通过螺旋输送叶将污泥池内的污泥进行推动从排污管排出。但是该现有技术对絮凝沉淀池的侧壁清洁并不到位,部分絮团会粘附于底部和侧壁而不能及时排出,容易造成絮团在反应器内堆积。另外,反应结束后工作人员对反应器底部残留的絮团清理十分不便,导致再次使用效率不高;同时,对沉淀后的水没有及时进行过滤,也会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亟需设计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0007]絮凝沉淀部,所述絮凝沉淀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泥筒;所述本体内腔安装有若干搅拌组件,所述本体内腔底端固接有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与所述本体侧壁固接,所述环形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环形导轨上的滑轮,所述滑轮上固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固接有池盖,所述池盖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池盖底端中心固接有驱动组件;
[0008]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包括与所述本体出口端通过排水管连通的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本体内腔底端中心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池盖底端中心处固接。
[0010]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本体内腔底端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接有若干搅拌辊。
[0011]优选的,所述本体与所述排泥筒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所述排泥筒底端安装有排泥阀。
[0012]优选的,所述池盖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螺纹连接有盖子。
[0013]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和所述第三过滤层的孔径依次增大。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辊上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本体内壁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与所述本体内侧壁滑动接触。
[0016]优选的,所述过滤池的出口端安装并连通有出水管。
[0017]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搅拌组件用于将絮凝剂充分搅拌混合,使得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接触生成絮团,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生成的絮团具有一定的质量,在搅拌组件的搅拌作用下,絮团受到离心力作用而靠近本体的内侧壁,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池盖旋转,与之固接的支撑杆会带动滑轮在环形导轨内旋转并进行本体侧壁清洁;排泥筒的可拆卸设置方便了在必要时可以拆卸下来,之后对排泥筒进行维护清理等作业;过滤组件对经过絮凝沉淀的污水进一步的过滤,保证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实用性更强。本技术不仅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净化效果,还有效的保证了装置的清洗维护,对整个装置的可持续使用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搅拌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本体;2、环形导轨;3、滑轮;4、支撑杆;5、池盖;7、排泥筒;8、过滤池;9、出水管;10、排水管;11、第一电机;12、转动轴;13、第二电机;14、搅拌轴;15、搅拌辊;21、法兰;22、排泥阀;23、开口;24、盖子;25、第一过滤层;26、第二过滤层;27、第三过滤层;28、圆形通孔;29、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0026]絮凝沉淀部,絮凝沉淀部包括本体1,本体1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泥筒7;本体1内腔安装有若干搅拌组件,本体1内腔底端固接有环形导轨2,环形导轨2与本体1侧壁固接,环形导轨2上滑动连接有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滑动连接在环形导轨2上的滑轮3,滑轮3上固
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另一端固接有池盖5,池盖5与本体1转动连接,池盖5底端中心固接有驱动组件;
[0027]过滤部,过滤部包括与本体1出口端通过排水管10连通的过滤池8,过滤池8内设置有过滤组件。
[0028]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搅拌组件用于将絮凝剂充分搅拌混合,使得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接触生成絮团,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生成的絮团具有一定的质量,在搅拌组件的搅拌作用下,絮团受到离心力作用而靠近本体1的内侧壁,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池盖5旋转,与之固接的支撑杆4会带动滑轮3在环形导轨2内旋转并进行本体1侧壁清洁;排泥筒7的可拆卸设置方便了在必要时可以拆卸下来,之后对排泥筒7进行维护清理等作业;过滤组件对经过絮凝沉淀的污水进一步的过滤,保证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实用性更强。
[0029]进一步的,本体1底端以及过滤池8底端均可固定安装若干支撑腿(图中未示出),方便对装置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其放到行走车上,随时移动装置,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0030]进一步的,本体1顶端开设有滑槽,方便池盖5在其上面旋转,并且有一定的限位,防止掉落。
[0031]进一步的,本体1侧壁顶端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用来通入需要处理的污水。
[0032]进一步的,本体1的底端倾斜设置,方便污泥排到排泥筒7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沉淀部,所述絮凝沉淀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底端可拆卸连接有排泥筒(7);所述本体(1)内腔安装有若干搅拌组件,所述本体(1)内腔底端固接有环形导轨(2),所述环形导轨(2)与所述本体(1)侧壁固接,所述环形导轨(2)上滑动连接有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环形导轨(2)上的滑轮(3),所述滑轮(3)上固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另一端固接有池盖(5),所述池盖(5)与所述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池盖(5)底端中心固接有驱动组件;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包括与所述本体(1)出口端通过排水管(10)连通的过滤池(8),所述过滤池(8)内设置有过滤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本体(1)内腔底端中心的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传动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与所述池盖(5)底端中心处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本体(1)内腔底端的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传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芳李双婷覃思绮冯惠芳杨小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