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和监控摄像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变焦镜头和监控摄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安防视频监控镜头仍以定焦镜头为主,随着5G、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深化运用使得安防镜头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市场对于变焦镜头的需求也逐年提高。但由于变焦镜头成像质量通常低于固定焦距镜头,导致采集的图像分辨率较低,拍摄效果一般,市场普及率不高。同时变焦镜头的光圈通常小于定焦镜头的光圈,导致镜头进光量小,在暗光环境下,拍摄效果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制约了变焦镜头的推广。随着安防向高清化、小型化推进,需要光学镜头实现超广角、高分辨率、大光圈的同时兼备小型化与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变焦镜头和监控摄像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变焦镜头光圈较小、视场角较小、大变倍与小体积无法共存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变焦镜头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组,多个所述透镜组之间对应形成一光轴,其中,多个所述透镜组包括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组,多个所述透镜组之间对应形成一光轴,其中,多个所述透镜组包括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光焦度为负的第四透镜组和光焦度为正的第五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至少其中之一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可活动设置,以调节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所述第四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可活动设置,以将所述变焦镜头对焦;其中,所述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焦距为fw,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组的焦距为f5,其中,0.06<fw/f1<0.35,
‑
2.45<fw/f2<
‑
0.21,0.36<fw/f3<1.28,
‑
1.65<fw/f4<
‑
0.36,0.32<fw/f5<1.5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布置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布置的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和第十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第十一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组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布置的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第十四透镜、第十五透镜、第十六透镜和第十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六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七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九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十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一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十二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十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五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六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七透镜的光焦度为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1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1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21,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22,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23,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24,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31,所述第九透镜的焦距为f32,所述第十透镜的焦距为f33,所述第十一透镜的焦距为
f41,所述第十二透镜的焦距为f51,所述第十三透镜的焦距为f52,所述第十四透镜的焦距为f53,所述第十五透镜的焦距为f54,所述第十六透镜的焦距为f55,所述第十七透镜的焦距为f56,其中,
‑
0.96<f1/f11<
‑
0.05;0.62<f1/f12<1.65;0.65<f1/f13<1.26;
‑
0.35<f2/f21<
‑
0.05;0.09<f2/f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钰,朱红伟,邱盛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联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